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种子质量问题管理的思考
1
作者 蔡尧亲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种植农户的经济损失,已作为种子案件投诉的热点。建议尽快修正《推广法》和《种子法》的相关条款,制订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未试先推造成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同时对气候原因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做出相应的规定,最大化的... 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种植农户的经济损失,已作为种子案件投诉的热点。建议尽快修正《推广法》和《种子法》的相关条款,制订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未试先推造成损失赔偿的法律依据,同时对气候原因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做出相应的规定,最大化的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把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 管理 思考
下载PDF
种子质量事故与非种子质量事故的鉴别
2
作者 李振金 吴崇海 +1 位作者 蔡文良 李莉 《种子科技》 2007年第5期11-12,共2页
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生产中往往发生种子质量事故和纠纷。为了正确区别种子质量事故和非种子质量事故,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明确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责任,现根据种子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多年的... 种子是活的生命体,极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生产中往往发生种子质量事故和纠纷。为了正确区别种子质量事故和非种子质量事故,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明确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责任,现根据种子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粗浅的鉴别方法,供种子管理、检验、经营人员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鉴别 质量纠纷 种子经营者 工作经验 法律法规 种子管理 经营人员
下载PDF
非种子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陶佳良 《作物研究》 2002年第2期90-90,94,共2页
论述非种子质量事故的类型即药害型、病害型和栽培不当的几个类别 ,提出了正确区分非种子质量事故的调查方法和处理办法。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调查处理 种子纠纷 类型 种子质量事故 种子管理
下载PDF
对非种子质量纠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征欧 魏贱生 +4 位作者 彭庆华 林金桥 蒋睿智 尹衡京 陈祖方 《中国种业》 2014年第10期31-33,共3页
从调解的一起非种子质量纠纷入手,分析了该类纠纷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成功调解该类纠纷的4点做法和减少直至消除该类纠纷的4点建议。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纠纷 调解做法 减少纠纷建议
下载PDF
非种子质量事故成因、责任解释及预防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中青 栗建枝 +1 位作者 武志兴 王彦龙 《种子科技》 2001年第2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成因分析 责任解释 预防处理 种子
下载PDF
非种子质量事故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陶佳良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24-24,共1页
通过非种子质量事故案例的分析 ,提出非种子质量事故主要包括药害、病害和栽培不当 3种类型。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案例分析 类型 种子纠纷
下载PDF
依法调解非种子质量纠纷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咸彬 魏贱生 +4 位作者 任福生 雷苗琳 刘彪 曹冰兵 蒋飞 《中国种业》 2015年第11期29-31,共3页
通过对一起因稆稻而产生的非种子质量问题纠纷的成功调解,阐述了调查调解的方法、依据及效果,从中探索出调解该类种子纠纷问题的经验,以及减少出现类似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调查调解 非种子质量纠纷 经验 建议
下载PDF
非种子质量事故的认定与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新生 王云飞 《种子科技》 2011年第6期18-19,共2页
近年来,假劣种子事件频频见诸新闻报道。其中很多确属非法经营的假劣种子,应无情揭露,严厉制裁。但也不可否认,也有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假劣种子事件,其实并非种子假劣,而是自然条件影响或栽培技术不当所致,应通过科学剖析予以澄清,并在... 近年来,假劣种子事件频频见诸新闻报道。其中很多确属非法经营的假劣种子,应无情揭露,严厉制裁。但也不可否认,也有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假劣种子事件,其实并非种子假劣,而是自然条件影响或栽培技术不当所致,应通过科学剖析予以澄清,并在此基础上公平合理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新闻报道 法经营 条件影响 子事件
下载PDF
水稻播种育苗纠纷中非种子质量问题浅析
9
作者 鲁长鸿 《福建农业》 2014年第8期102-102,共1页
分析了水稻播种育苗中因育苗措施不当、苗床期病害影响、气温因素影响、药害影响等所致的非种子质量问题的表现症状及成因,以期为水稻种纠纷调解和播种育苗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播种育苗纠纷 非种子质量问题 分析
下载PDF
非种子质量事故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10
作者 王永恒 钱卫红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年第1期54-56,共3页
分析了非种子质量事故主要包括病(药)害、栽培不当和气候3种情况.非种子质量事故的原因与责任,非种子质量事故防范对策,认为建立由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等组成的多级风险分担保障体系,是减轻农户或种子经营企业单方面承担非种子质量风... 分析了非种子质量事故主要包括病(药)害、栽培不当和气候3种情况.非种子质量事故的原因与责任,非种子质量事故防范对策,认为建立由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等组成的多级风险分担保障体系,是减轻农户或种子经营企业单方面承担非种子质量风险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成因 防范对策 多级风险分担保障体系
下载PDF
农业生产中非种子质量事故的形式及应对措施
11
作者 郑聚明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53-53,共1页
有些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如作物发芽率降低、徒长,提早抽苔开花,品质下降、减产等情况。这类生产事故称为非种子质量事故。非种子质量事故依据《种子法》是不能赔偿的,为帮助农民朋友提高意识,防范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有些由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如作物发芽率降低、徒长,提早抽苔开花,品质下降、减产等情况。这类生产事故称为非种子质量事故。非种子质量事故依据《种子法》是不能赔偿的,为帮助农民朋友提高意识,防范农业生产中的风险,现对非种子质量事故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农业生产 种子法》 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 生产事故 发芽率 作物
下载PDF
如何解决好玉米非种子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12
作者 张秀峰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13年第5期44-45,共2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人们的种子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加强,种子使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种子质量纠纷逐年增多,这些纠纷有些是种子质量造成的,有些是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是指种子质量合格,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人们的种子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加强,种子使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种子质量纠纷逐年增多,这些纠纷有些是种子质量造成的,有些是非种子质量事故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是指种子质量合格,因非种子质量因素如栽培因素、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种子质量事故 质量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引发 玉米 法规意识 维权意识 栽培因素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冬炎 龙玉斌 +2 位作者 文维红 黄志旭 陈嗣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介绍了种子质量问题与非种子质量问题的概念,提出了正确鉴别种子质量问题与非种子质量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了非种子质量问题的主要类型和表现症状。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非种子质量问题 鉴别
下载PDF
谈农作物种子事故认定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方 吴崇海 +9 位作者 李翠云 李元玲 田胜利 张建立 陈斌 胡春明 张立 司玉芹汪 海波 郝秀明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事故 认定工作 非种子质量事故 种子经销商 种子质量纠纷处理 种子法》
下载PDF
准确认定种子事故 科学处理种子纠纷
15
作者 王素亭 胡婷婷 +2 位作者 王芳 高彦 刘贺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种子事故 种子纠纷 种子法》 良种 事故认定 事故处理 种子质量事故 非种子质量事故
下载PDF
种子事故的判定及处理
16
作者 程湘虹 李泳梅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种子事故 种子质量事故 良种处理 种子 中国 非种子质量事故
下载PDF
正确区别良种劣种 把握事故处理原则
17
作者 程湘虹 李泳梅 庞新和 《种子科技》 2002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良种 劣种 事故处理 种子 种子质量事故 假种 非种子质量事故
下载PDF
Validating the Role of African Indigenous Vegetables for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in Uganda 被引量:1
18
作者 Bosco Bua Christopher Onan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6期316-322,共7页
African indigenous vegetables (AIV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ouse hold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among many communities in Uganda.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value chain. Yet, the contribution... African indigenous vegetables (AIV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ouse hold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among many communities in Uganda.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value chain. Yet, the contribution of AIVs in terms of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is undisputable.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targeting 60 respondents including farmers, key informants and extension officer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systems of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AIVs, profile an inventory and diversity of the cultivated AIVs in Agweng sub-county, Lira district.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nd direct field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gather the necessary data.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AIVs form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ets of the local populace both during the normal and off seasons as well as hard times among others. However, a number of constraints were reported to hinder the AIVs value chain including lack of quality seed, competition from exotic vegetables, low market demand, pests and diseases infestation, among others. The most commonly cultivated and consumed vegetables were cowpeas, hibiscus, pumpkins and crotolaria among others. The reasons for cultivation and consumption included source of food, high nutritive value and short maturity period. Other reasons were medicinal,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diseases, source of cash income and resilient to harsh weather conditions. In contrast, lack of quality seeds, bitterness, low market demand and difficulty in preparation contributed to their neglected use. Therefore, in the wake of 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there is need for deliberate investment to improve adaptability and acceptance of these vegetables. There is also need for sensitization of farmers on the benefits of AIVs,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means of improved seed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o replace the farmer-to farmer seed exchange and conservation of AIVs germplasm a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AIVs production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PTANCE CONSUMPTION CONSTRAINTS value ch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