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思成 陈美球 +1 位作者 程旭东 赖昭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化” 低山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我国双季稻区复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个水稻主产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万江 王绎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8,共5页
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双季稻复种指数高,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增产的不二选择。然而我国双季稻区正经历巨大的复种变化,大片耕地改种单季稻,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的年产量。本文对我国双季稻区10个省份逐一分析,... 水稻生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双季稻复种指数高,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增产的不二选择。然而我国双季稻区正经历巨大的复种变化,大片耕地改种单季稻,降低了单位耕地面积的年产量。本文对我国双季稻区10个省份逐一分析,发现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复种变化程度最大,其主导稻作类型均已变为单季稻,且这4个省份的复种变化是造成全国双季稻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对引起4个省份复种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城镇化的推进均造成稻农流失、耕地占用,从而造成双季稻比例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变化 双改单 非粮产业 工业化 稻农流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