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非细胞毒性化疗的研究
1
作者 张延龄 黄广建 王和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研究非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胃泌素受体(GR)拮抗剂对胃癌细胞株MKN45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测定34例胃癌患者达GR的基础上,对GR阳性的胃癌患者加用丙谷胺(PGL),评价其初步临床效果。结果PG... 目的 研究非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胃泌素受体(GR)拮抗剂对胃癌细胞株MKN45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测定34例胃癌患者达GR的基础上,对GR阳性的胃癌患者加用丙谷胺(PGL),评价其初步临床效果。结果PGL组移植面积、重量、胃癌细胞 DNA指数、DNA含量及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GL+SST组更低;晚期胃体癌、胃底贲门癌易于表达GR;对14例GR阳性的胃癌患者随访16~21月,对照组8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PGL组6例均存活。结论PGL能调控胃癌细胞株MKN45移植瘤的生长,有望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非细胞毒性化疗 胃泌素受体 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非细胞毒性机制在抗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同京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1年第4期150-154,共5页
近年来,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的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介导的非细胞毒性机制可能在抗HBV感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非细胞 毒性作用的诱导方式、作用机制,以及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近年来,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的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介导的非细胞毒性机制可能在抗HBV感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非细胞 毒性作用的诱导方式、作用机制,以及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发病机制 非细胞毒性作用
下载PDF
非细胞毒性CD8^+T细胞应答—控制HIV感染的有效途径
3
作者 张晓莉 张红军 +1 位作者 唐晓云 谷鸿喜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年第2期96-100,共5页
以往一直认为,HIV 感染者体内的细胞免疫主要是由细胞毒性 CD8^+T 细胞介导,导致病毒感染细胞 CD4^+细胞的裂解或凋亡。但近年来发现,非细胞毒性 CD8^+T 细胞可在不杀伤感染细胞的情况下有效控制 HIV 的感染。本文就非细胞毒性 CD8^+T ... 以往一直认为,HIV 感染者体内的细胞免疫主要是由细胞毒性 CD8^+T 细胞介导,导致病毒感染细胞 CD4^+细胞的裂解或凋亡。但近年来发现,非细胞毒性 CD8^+T 细胞可在不杀伤感染细胞的情况下有效控制 HIV 的感染。本文就非细胞毒性 CD8^+T 细胞的特征,可能的作用机理及存在的问题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细胞毒性 CD8^+T细胞 免疫应答 艾滋病毒感染
下载PDF
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HIV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艳 孙晗笑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3,共3页
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是由CD8+T淋巴细胞的亚群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先天免疫。CTLs一方面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感染的细胞,另一方面分泌可溶性抗病毒因子(C... 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是由CD8+T淋巴细胞的亚群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先天免疫。CTLs一方面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杀伤感染的细胞,另一方面分泌可溶性抗病毒因子(CAF)发挥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因此成为HIV感染中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HIV感染这一疾病过程中CD8+T淋巴细胞所发挥的非细胞毒性抗病毒效应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8^+T细胞 非细胞毒性
下载PDF
细胞毒性与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固体制剂生产区设计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温艳华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6年第2期32-34,共3页
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性药物和非细胞毒性药物,其生产厂房的设计要求差异性很大,探讨抗肿瘤药物制剂生产厂房设计的核心环节,为制药企业生产厂房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毒性 非细胞毒性 制剂生产厂房 设计差异性
下载PDF
非细胞毒性的正常阴道杀微生物制剂可能有助于预防HIV和其它感染
6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非细胞毒性 正常阴道杀微生物制剂 预防 HIV感染 艾滋病
下载PDF
HIV-1感染疾病缓慢进展者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莹 耿文清 +2 位作者 崔华露 姜拥军 尚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HIV-1感染疾病缓慢进展者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病毒应答功能(CNAR)的变化.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纯化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和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用HIV毒株SF-33感染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并加入... 目的 探讨HIV-1感染疾病缓慢进展者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病毒应答功能(CNAR)的变化.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纯化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和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用HIV毒株SF-33感染健康人CD4+T淋巴细胞,并加入不同疾病进程HI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共培养,收集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上清中HIV-1 p24含量.结果 我们研究发现缓慢进展组(slow progressors,SP)、HIV典型进展组(typical progressors,TP)、健康对照组及AIDS组中CNAR功能依次下降(89%〉77%〉73%〉61%),各组间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感染者中,CNAR功能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NAR功能对HIV感染疾病不进展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淋巴细胞非细胞毒性抗病毒应答 HIV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邓超 胡春宏 《中国处方药》 2006年第8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 细胞肺癌 分子生物学技术 非细胞毒性 恶性肿瘤细胞 抑制细胞增殖 异常增殖 细胞水平 药物治疗 靶分子
下载PDF
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利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318-2320,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156例原发性NBNC-HCC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术... 目的:分析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156例原发性NBNC-HCC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术后随访2年患者的复发和生存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NBNC-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ALT、AST、AFP、肝弹性成像值、Child-Pugh分级、术中出血量>1L及肿瘤微血管浸润与NBNC-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肿瘤大小、AFP、肿瘤微血管浸润是NBNC-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BNC-HCC患者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主要与肝肿瘤大小、AFP值和肿瘤微血管浸润相关,是影响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患者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性,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细胞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治疗高龄患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
10
作者 方烨 李曙平 +1 位作者 姜辉 李太勇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 单抗治疗 高龄患者 分子靶向治疗 HNSCC 5年生存率 非细胞毒性 新发病例
下载PDF
炎症细胞释放组织源性炎症介质的方式有哪些?
11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57-1557,共1页
答:(1)非细胞毒性释放:又称分泌性释放。在细胞受刺激后,将细胞内颗粒或炎症介质运送到细胞浆周围并排泌到细胞外;(2)细胞毒性释放:炎症时细胞如受损破坏,细胞内的炎症介质因而释出。
关键词 炎症介质 细胞释放 非细胞毒性 源性 组织 细胞 分泌性 细胞
下载PDF
检测CD3+、CD4+、CD8+、CD4+/CD8细胞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罗艳 聂兴旺 闭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4期373-373,374,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当其进入机体后常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而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强弱又与HBV感染所致的不同临床结果密切相关。而在这一系列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应答又是决定HBV感染机体后转归的最重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非细胞毒性病毒,当其进入机体后常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而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强弱又与HBV感染所致的不同临床结果密切相关。而在这一系列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应答又是决定HBV感染机体后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而不同的T细胞亚群对病毒抗原的反应状态也不同,即对临床过程的轻重及转归的影响不同。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健康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测定CD4+、CD4+/CD8+、CD4+/CD8细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计算,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4+/CD8+、CD4+/CD8细胞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计算 流式细胞 乙肝患者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病毒 外周血 机体 乙肝肝硬化 非细胞毒性 细胞亚群 实验应用 免疫反应 临床结果 临床过程 感染 反应状态 病毒抗原 健康人 含量
下载PDF
β-榄香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史虹 柳力敏 +1 位作者 刘磊 陈蕾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β一榄香烯(β-elemene,β-e)是从香茅草中提取的有效抗癌成分,化学名为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己烷,分子式:ct。Hz。,相对分子质量204,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的广谱抗肿瘤新药,具有抗肿瘤谱广、毒副作... β一榄香烯(β-elemene,β-e)是从香茅草中提取的有效抗癌成分,化学名为1-甲基-1-乙烯基-2,4-二异丙基环己烷,分子式:ct。Hz。,相对分子质量204,是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的广谱抗肿瘤新药,具有抗肿瘤谱广、毒副作用轻微的突出优点。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半数致死量(LDS0)为(270±19)mg/kg,胃内给药LD50〉5g/kg。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恶性胸膜腔积液、肺癌、消化道肿瘤以及其他浅表性肿瘤^[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恶性胸膜腔积液 相对分子质量 急性毒性试验 抗肿瘤谱 非细胞毒性 半数致死量 浅表性肿瘤
下载PDF
榄香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英辉 董斌 +1 位作者 侯菊生 罗其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恶性肿瘤 榄香烯 治疗 免疫保护作用 医药工作者 莪术提取物 药理学研究 抗肿瘤新药 非细胞毒性 抗肿瘤作用 杀伤效应 肿瘤细胞 90年代 多种肿瘤 临床研究 毒副作用 体内外 实验
下载PDF
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淑华 陈青 马世武 《肝脏》 2018年第6期466-468,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非细胞毒性、部分双链DNA病毒,其通过比基因组长度大的前基因组RNA(pgRNA)进行反转录复制。HBV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也可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并与肝细胞癌(HCC)密切相关。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双链DNA病毒 治愈 失代偿肝硬化 非细胞毒性 HBV感染 终末期肝病 转录复制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对我院近1年多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60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DNA、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在早... 目的:对我院近1年多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60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DNA、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在早期患者HBV广泛抑制,8例患者HBV得以清除,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所有患者HBV DNA在较短时间内转阴,HBeAg与HBV DNA几乎同时阴转,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有44例患者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27例患者HBsAg转阴,6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在早期的急性乙型肝炎,绝大多数患者HBV DNA的清除通过非细胞毒性机制来发挥重要作用,而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完全清除HBV DNA,防止感染的慢性化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非细胞毒性机制 特异性细胞免疫
下载PDF
δ-榄香烯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茜莎 杨威 +3 位作者 李明 董金华 冯冰虹 张德志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0-653,共4页
目的:研究δ-榄香烯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肿瘤生长抑制率为指标,体外采用MTT法检测δ-榄香烯对人宫颈癌Hela、胃癌SGC-7901、结肠腺癌DLD-1、黏液性表皮样肺癌NCI-H292、乳腺癌MCF-7、肝癌HepG-2细胞及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HL-60... 目的:研究δ-榄香烯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肿瘤生长抑制率为指标,体外采用MTT法检测δ-榄香烯对人宫颈癌Hela、胃癌SGC-7901、结肠腺癌DLD-1、黏液性表皮样肺癌NCI-H292、乳腺癌MCF-7、肝癌HepG-2细胞及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和小鼠正常骨髓细胞及人正常肝胚胎细胞WRL-68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检测δ-榄香烯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HepG2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δ-榄香烯在体外对上述7种人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57.9、323.6、222.4、233.2、287.3、231.6、154.5μmol·L-1,而对小鼠骨髓细胞和人正常肝胚胎细胞的生长无抑制。给药剂量为75mg·kg-1和150mg·kg-1的δ-榄香烯在体内对裸鼠移植性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84%和47.47%;电镜下150mg·kg-1δ-榄香烯组细胞膜表面可见细胞表面泡状突起形成、微绒毛消失或基本消失、胞体固缩,并可见分离出的凋亡小体。结论:δ-榄香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榄香烯 抗肿瘤 凋亡 非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