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在功能性非编码区突变注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浩 卢一鸣 张成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已鉴定到大量与疾病和复杂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与表型产生的过程中。近年来,如何对这些突变进行系统...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已鉴定到大量与疾病和复杂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与表型产生的过程中。近年来,如何对这些突变进行系统地注释和鉴定研究是疾病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机器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结合多组学的数据特征,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突变进行大规模与高准确性注释和预测,对于揭示突变的具体致病机制以及指导下游实验验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机器学习算法在非编码区突变注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区突变 机器学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下载PDF
adaboost分类器的构建及其对肝癌非编码区有害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丽平 李佳 房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建立adaboost分类器模型,评估肝癌非编码区疾病相关突变的可能性,识别非编码区的有害突变。方法利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疾病相关的非编码区突变共13 108个作为实验组,中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对照,结合非编码区的调控因子... 目的建立adaboost分类器模型,评估肝癌非编码区疾病相关突变的可能性,识别非编码区的有害突变。方法利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疾病相关的非编码区突变共13 108个作为实验组,中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对照,结合非编码区的调控因子,如保守区、进化性的RNA保守结构、高表达基因、DNA酶Ⅰ超敏感位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组蛋白修饰和早期复制基因等指标,建立adaboost分类器,分析以上指标对预测非编码区中有害突变的价值。构建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Clin Var疾病相关的突变数据库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疾病相关突变鉴别的重要性由大到小分别是保守区、早期复制基因、非翻译区(UTR)、启动子、高表达区、H3K36me3和保守性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应用adaboost分类器的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其AUCROC为0.90。GWAS和ClinVar疾病相关突变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中性SNP(P<0.05)。结论adaboost分类器有助于评估肝癌非编码区有害突变的可能性,是一种准确率高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非编码区突变 ADABOOST分类器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翠平 李继承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典型的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目前已经发现11种基因和5个易感位点与HSCR发病相关。其中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RET)是主要的易感基因。虽然大部分HSCR发病...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典型的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目前已经发现11种基因和5个易感位点与HSCR发病相关。其中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RET)是主要的易感基因。虽然大部分HSCR发病风险都与RET基因相关,但只有不到15%的散发性HSCR患者发生RET基因编码区的突变。近期研究发现,RET基因非编码区的调节性突变可能在HSCR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现着重对RET基因与HSCR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 非编码区突变 先天性巨结肠
下载PDF
Analysis of hypermutation of the 5' noncoding region in the BCL-6 gene
4
作者 王林 刘建湘 +9 位作者 黄薇 王辉东 王建民 顾柏炜 陈竺 陈赛娟 许良中 杨文涛 金晓龙 柳红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2-66,107,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CL 6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with B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direct 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CL 6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with B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mutations in the 5' noncoding region of the BCL 6 gene in a total of 40 cases of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DLCL) and follicular lymphoma (FL) Results Nine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base substitutions The incidence of BCL 6 gene muta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single base changes were approximately 25 7% and (0 56-1 10)×10 2 /b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5' regulatory region of the BCL 6 gene undergoes frequent somatic hypermutation during lymphomagenesi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CL 6 gene hypermutations provide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confirmatory diagnosis of B 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 6 gene · 5' noncoding region · hypermutation ·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 follicular lympho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