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邦戏剧计划与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戏剧审查
1
作者 钱志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238,共7页
联邦戏剧项目(FTP)是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计划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实践。项目以戏剧普及与戏剧教育为目标,以平民主义戏剧实践为手段,通过活报剧等艺术形式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在就业、教育医疗、种族平等方面的诉求,由... 联邦戏剧项目(FTP)是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计划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实践。项目以戏剧普及与戏剧教育为目标,以平民主义戏剧实践为手段,通过活报剧等艺术形式反映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在就业、教育医疗、种族平等方面的诉求,由此成为30、40年代美国戏剧审查的重要目标。"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通过听证、调查对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戏剧项目关联人进行清算,FTP项目最终被政治绞杀。FTP失败的原因既有守旧派与改革派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持续较量,也有共和党和民主党中保守派的政治讨伐;既有项目实践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高成本与低效率,也有美国戏剧行业协会缓冲机制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戏剧项目 公共事业振兴署 活报剧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戏剧审查
下载PDF
论赫尔曼作品的主题意义和艺术特色
2
作者 杜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20世纪美国杰出的女剧作家莉莲·赫尔曼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坚贞不屈地为和平、正义、自由和人类尊严不懈斗争的一生;着重分析了她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的优秀剧作。
关键词 主题意义 赫尔 反法西斯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国南方 女剧作家 艺术特色 本杰明 奥斯卡 悲剧命运
下载PDF
红颜
3
《数字生活》 2004年第3期95-95,共1页
人们咀嚼着美女的余香,感慨一个个美丽的生灵,总走不出那“薄命”的轨迹。虽然死无法如秋叶之静美,但生当如春花之灿烂,她在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候离开她并不留恋的尘世,身后留给人们的,将是一个不老的传说。
关键词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邓丽君
下载PDF
阿瑟·密勒的主要人物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继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97-105,共9页
关于阿瑟·密勒,《美国最优秀剧选》的编者约翰·加斯纳认为是和田纳西·威廉士并驾齐驱的剧作家。剧评家理·瓦特则认为,他们俩加上威廉·英兹,是继龙金·奥尼尔以后的三位严肃剧大师,无疑会在世界剧作家的光... 关于阿瑟·密勒,《美国最优秀剧选》的编者约翰·加斯纳认为是和田纳西·威廉士并驾齐驱的剧作家。剧评家理·瓦特则认为,他们俩加上威廉·英兹,是继龙金·奥尼尔以后的三位严肃剧大师,无疑会在世界剧作家的光荣榜上永远留名。这是五十年代的评价。到了六十年代末,另一个《剧选》编者巴恩斯沙为他的《代价》仍是该年代最优秀剧之一,但他的成就将无法驾乎爱德华·阿尔比之上,在某个意义上其历史地位可能还比不上尼·西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剧评家 阿瑟·密勒 剧作家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时代气息 时代背景 现实生活
下载PDF
震动全美国的“好莱坞十人案”
5
作者 关蠡 《大众电影》 1996年第3期40-41,共2页
朋友,自今往后,在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将每月为您打开一件尘封多年的好莱坞案卷。在这里,您可以透过那扑朔迷离的奇异案情,从人类心灵的深处、善恶分界的尽头,看一段好莱坞人为情爱为名利、为私欲为公益而曝光本性、竟展峥嵘的历史风光。... 朋友,自今往后,在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将每月为您打开一件尘封多年的好莱坞案卷。在这里,您可以透过那扑朔迷离的奇异案情,从人类心灵的深处、善恶分界的尽头,看一段好莱坞人为情爱为名利、为私欲为公益而曝光本性、竟展峥嵘的历史风光。希望您能在本栏的短誓停留中,做一时休闲,得几分逍遥,获一点收益。倘若您每月都能给我宝贵的十分钟,最终我将为您展露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好莱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共产党员 电影编剧 反法西斯 秘密审讯 四十年代后期 政治大清洗 奥斯卡 电影制片人
原文传递
读阿瑟·米勒的自传《时移世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梅绍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推销员之死》一剧而蜚声国际剧坛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现已年过古稀,198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洋洋洒洒,约有五十万言,对他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采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作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连带... 以《推销员之死》一剧而蜚声国际剧坛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现已年过古稀,198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洋洋洒洒,约有五十万言,对他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采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作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连带着也对人生、社会和历史作出了严肃的思考。总的说来,此书不失为近年来美国出版的一本较为优秀的自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三十年代 剧作家 五十年代 国戏剧 四十年代 艺术道路 契诃夫 社会剧
原文传递
卡里加里博士的归来——偏执狂在好莱坞 被引量:2
7
作者 保罗.詹森 郝大铮 《电影艺术》 1988年第6期52-64,共13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对经典电影晚期(50年代)和现代电影初期(60年代)这段情况知之较少; 而前者表现出全面过渡的明白迹象,后者则显示了空前绝后的激变精神。不了解电影史上的这两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势必造成阻碍理解现代电影的知识断层...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对经典电影晚期(50年代)和现代电影初期(60年代)这段情况知之较少; 而前者表现出全面过渡的明白迹象,后者则显示了空前绝后的激变精神。不了解电影史上的这两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势必造成阻碍理解现代电影的知识断层。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最后阶段,是以经典电影最成熟的形式——家庭情节剧和黑色电影为标志的。如果说家庭情节剧总结了经典电影的传统,黑色电影则酝酿了现代电影的诞生。现代电影的主题和表现形式是在黑色电影的土壤中萌芽的:对现代人思想的探索和对现代人类环境的描绘,在黑色电影中均已初见端倪。电影进一步逼进当代世界,事实上是从黑色电影开始的。本文就是一篇描述这一历史转变的文章。文章追述了战后世界电影新趋向的经济一政治基础,对比了美国和意大利的不同情况(鲁契诺·维斯康蒂早在1942年就根据美国硬派小说家詹姆斯·M·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拍摄了“黑色电影”《沉沦》,而《邮差总按两遍铃》的好莱坞第一个版本的出现,则是1946年的事)。在美国,经济同化和冷战局势是决定战后电影发展方向的两大条件。外来威胁、悲观主义、迷恋过去、人类犯罪这些现代焦虑的根源,都成为新的电影主题。适合于表现这些主题的科幻片、恐怖片、歹徒片、警匪片等黑色电影的外围样式(不属于黑色电影)都带上了黑色色彩,开始不同于它们的传统面貌。黑色电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影表现形式也因此受到影响。例如闪回叙事法,便是由表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思想的需要而产生的。闪回叙事表现人对事物发展的宿命论态度:现在,原因比结果重要。一反传统的顺时序线性因果关系,闪回叙事的呈现是先果后因,事情向已知的命定结局逐步前进,(命运)追踪这个意象也就应运而生,传统的悬念概念于是也让位给宿命与逃避宿命的张力概念。黑色情节剧这时取得了情节剧的现代雏形。这类认识上的偏执,当然也会影响影片的外形式。有了表现黑色情境的需要,才有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大举引进,实现了电影文化第二次大交流(进入现代电影初期以后,又转为引进法国新浪潮风格)。文章对出现黑色电影的社会条件和这些条件对电影形式的具体影响,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至于对黑色电影的理论研究和进一步的探讨,可从《没有出路》(《电影艺术译丛》79/4)、《黑色电影札记》、《出自恶梦工厂》、《黑色电影:并不过分的建议》(均见《世界电影》88/1)等论文中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电影工作 影片 情节剧 偏执狂 好莱坞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现代电影 黑色 黑名单
原文传递
好莱坞十人案
8
作者 邵燕 《大众电影》 2005年第13期38-41,共4页
1947年,美国好莱坞发动了一场臭名昭著的追捕共产党人的活动。作为“好莱坞十人案”的辩护律师之一,巴特利·克鲁姆与白宫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他自杀后,其女渐渐开始了解那影响她父亲一生的斗争,... 1947年,美国好莱坞发动了一场臭名昭著的追捕共产党人的活动。作为“好莱坞十人案”的辩护律师之一,巴特利·克鲁姆与白宫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他自杀后,其女渐渐开始了解那影响她父亲一生的斗争,包括与FBI(美国联邦调查局)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好莱坞 父亲 华盛顿 巴特 政治迫害 爱德华 共产党员 莱斯特 导演
原文传递
奥斯卡的黑暗岁月
9
作者 赵武平 《大众电影》 1997年第8期52-53,共2页
好莱坞在战后迎来的短暂黄金时代,伴随着冷战帷幕的降临而悄然逝去。迅猛崛起的电视业势不可挡的竞争咄咄逼人,蓄谋已久的反共政治迫害浪潮迭起,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深感危机四伏,如何对付五十年代的黑暗岁月,成了令人愁眉难舒的麻烦。
关键词 奥斯卡奖 好莱坞 岁月 电影界 编剧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五十年代 晚会 政治迫害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原文传递
好莱坞与黑名单
10
作者 А·斯各特 陳元珍 《电影艺术》 1956年第2期47-62,共16页
据1955年9、10月号美国杂志“好莱坞评论”报道:目前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列入黑名单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已有214名左右。这些人现在已受到影片公司的排斥。其中有106名编剧,4名制片人,36名演员,6名作曲家,3名舞蹈家,4名漫画家,11名导演和4... 据1955年9、10月号美国杂志“好莱坞评论”报道:目前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列入黑名单的专业电影工作者已有214名左右。这些人现在已受到影片公司的排斥。其中有106名编剧,4名制片人,36名演员,6名作曲家,3名舞蹈家,4名漫画家,11名导演和44名其他工作人员。他们之所以被列入黑名单,是因为他们有了下面的一种或者几种情况,没有和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采取“合作”:(1)根据宪法第一补充条款,抗议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侵犯公民的言论和结社自由;(2)根据宪法和第五补充条款,拒绝向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作出不利于自己的证词;(3)被告密者揭发为共产党员或者曾经参加过共产党以后,拒绝替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充当告密者。此外,本文还提到过所谓“灰名单”。被列入“灰名单”的美国专业电影工作者也已经有好几百名。这些人一般还能有就业机会。但影片公司在僱用这些人时,条件十分苛刻。被列入“灰名单”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拒绝谴责以下几种活动:(1)支持过罗斯福的新政,或者支持过像“好莱坞民主委员会”和“美国进步公民协会”等独立的政治团体;(2)支持过反法西斯团体,例如“好莱坞反纳粹同盟”和“西班牙难民救济委员会”等;(3)支持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负责战时平民工作的团体,例如“好莱坞作家动员委员会”和“演员实习所”等;(4)在“美国作家协会学校”和“人民教育中心学校”这类的学校上过学或者教过课;(5)捐助过“民族前卫报”和“人民世界报”之类的左翼报刊,或者受过这类报刊的赞扬;(6)参加过像在好莱坞十人案的辩护书上签名、支持“保卫宪法第一补充条款委员会”的工作之类的反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活动;(7)参加过像为某个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呼吁、捐款给罢工福利基金之类的工会活动;(8)在言论或行动中,表示过对告密者的不满。本文作者斯各特是著名美国作家,名电影编剧,是1947年受到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迫害的十个好莱坞电影工作者之一,他在电影剧本方面的代表作品是“十字架的火光”。本译文略有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自由主义者 好莱坞 影片 电影工作 告密者 人道主义 补充条款 黑名单 自由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