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鸟苷酸交换因子ECT2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念信 赵文超 +3 位作者 马鹏飞 王敬晗 祝建勇 邱宝安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0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中鸟苷酸交换因子ECT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78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同时每例患者另取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观察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中鸟苷酸交换因子ECT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78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同时每例患者另取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ECT2蛋白,RT-PCR检测ECT2 mRNA,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肝癌患者ECT2蛋白表达阳性例数。结果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及其癌旁组织ECT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 8%(56/78)、38. 5%(30/78),ECT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53±0. 05、0. 38±0. 09,两者比较P均<0. 05。肝癌患者低肿瘤分化者、肿瘤直径≥5 cm者、甲胎蛋白水平≥100 ng/m L者、有微血管癌栓者均较中高肿瘤分化者、肿瘤直径<5 cm者、甲胎蛋白水平<100 ng/m L者、无微血管癌栓者ECT2蛋白表达阳性例数多(P均<0. 05)。结论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中ECT2表达高,ECT2蛋白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酸交换因子ECT2 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 肿瘤分化程度 肿瘤直径 甲胎蛋白 微血管
下载PDF
DEPDC1基因在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文超 王敬晗 +5 位作者 祝建勇 赵锦标 安阳 李景波 邱宝安 夏念信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DEPDC1基因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56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EPD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数据分析DEPDC1表达的... 目的探讨DEPDC1基因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56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EPD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数据分析DEPDC1表达的意义。结果 DEPDC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7. 83±0. 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 67±0. 2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 DEPDC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表达率为73.2%(41/56);在DEPDC1高表达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微血管癌栓发生率高。结论 DEPDC1分子表达水平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能位于致癌因素最终的共同通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DC1基因 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 凋亡 预后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在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申娇 杨道坤 +3 位作者 王燕平 刘佳 魏帅 陈宝鑫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在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70例。完全...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在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7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酚替诺福韦+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3、6个周期的病毒学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第3、6个周期,观察组HBV DNA定量转阴率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37.1%(13/35)、94.3%(33/35)比54.3%(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和治疗第1、3、6个周期观察组和对照组HBV表面抗原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第1、3、6个周期观察组HBV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第1、3、6个周期,对照组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目较治疗前逐渐减少,而观察组较治疗前逐渐增多,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靶向及抗病毒方法治疗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效果良好,在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方面优于单纯抗病毒联合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周聪 彭文 +1 位作者 陈吉柏 吴乾富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对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HCV相关性HCC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对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HCV相关性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HCC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55例病因为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以及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miR-382-5p、AFP和PIVKA-Ⅱ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miR-382-5p表达水平与HCV相关性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 R-382-5p、AFP和PIVKA-Ⅱ表达水平对HCV相关性HCC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miR-382-5p与AFP、PIVKA-Ⅱ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HCC组的血清miR-382-5p、AFP和PIVKA-Ⅱ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NM分期Ⅲ~Ⅳ期、Child-Pugh分级C级、低分化、有门静脉癌栓和有远处转移的HCV相关性HCC患者的血清mi R-382-5p表达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Child-Pugh分级A~B级、中高分化、无门静脉癌栓和无远处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82-5p、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诊断HCV相关性HCC的AUC分别大于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V相关性HCC患者的血清miR-382-5p与AFP、PIVKA-Ⅱ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 HCV相关性HCC患者的血清miR-382-5p表达上调,其联合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对HCV相关性HC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miR-382-5p 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Ⅱ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继绪 张国栋 +1 位作者 陈茂丽 韩永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5a-5p、miR-127-3p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HBV相关性HCC患者作为HBV相关性HC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90例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25a-5p、miR-127-3p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HBV相关性HCC患者作为HBV相关性HCC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9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分析miR-125a-5p、miR-127-3p表达与HBV相关性HC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的平均值分为高、低表达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不同的生存曲线。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HBV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对HBV相关性HCC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HBV相关性HCC组血清miR-125a-5p、miR-127-3p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25a-5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64.58%)高于miR-125a-5p低表达组(38.10%),miR-127-3p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66.00%)高于miR-127-3p低表达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0、9.507,P=0.005、0.002)。HBV相关性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最大径≥5 cm、低分化、有脉管侵犯、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其独立保护因素为miR-125a-5p、miR-127-3p升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高于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单独预测的AUC(0.790、0.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1、3.152,P=0.007、0.002)。结论HBV相关性HCC患者血清miR-125a-5p、miR-127-3p低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脉管侵犯、TNM分期和预后有关,血清miR-125a-5p、miR-127-3p表达联合对HBV相关性HCC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细胞 微小核糖核酸-125a-5p 微小核糖核酸-127-3p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防治进展
6
作者 王梓依 贺娜 +6 位作者 张粉娜 张心怡 郝帅 孙荣荣 王辉 边娜娜 闫红林 《肝脏》 2024年第4期478-482,共5页
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及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诞生,目前HCC的病因构成比已逐渐由嗜肝病毒转向非病毒性因素。其中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普遍流行使得... 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及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诞生,目前HCC的病因构成比已逐渐由嗜肝病毒转向非病毒性因素。其中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普遍流行使得非病毒相关HCC发病率迅速增加。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及一些药物毒素是HCC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病毒性肝细胞癌,非病毒性HCC发病机制复杂且部分对免疫治疗不敏感,因此加强对HCC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预防非病毒相关HCC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非病毒相关HCC的筛查监测方案及近期免疫治疗药物的进展,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相关细胞 危险因素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寡糖链、甲胎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筛查与诊断价值研究
7
作者 张芸 蔡欣奕 +5 位作者 丁靖诺 陆圣威 陈萃英 吴婷婷 张军利 赵卫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55-1860,共6页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 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的主要病理分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CC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多进展至中晚期阶段,有肝内、门静脉或其他部位转移,预后较差。在疾病早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目的 探究寡糖链和甲胎蛋白(AFP)在HBV相关HCC的风险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1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HCC患者123例,HCC患者42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AFP],计算慢性肝病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评分(aMAP评分),收集寡糖链标志物检测结果(G-Test)。将HCC患者作为HCC组(42例),非HCC患者根据aMAP评分进行分组,<50分为低风险组(40例)、50~60分为中风险组(44例)、>60分为高风险组(39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P、G-Test及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指标与单个指标AUC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AFP、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HCC组患者AFP、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TB低于高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患者年龄、TB、G-Test高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ALB、PLT低于低风险组、中风险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比例高于低风险组,PLT低于低风险组(P<0.05)。AFP和G-Test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96(95%CI=0.706~0.886,P<0.001)、0.878(95%CI=0.813~0.943,P<0.001),两者联合诊断HCC的AUC为0.901(95%CI=0.844~0.957,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AUC高于AFP(Z=2.104,P=0.03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FP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4.8%(140/165),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39,P<0.001),G-Test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率为89.5%(145/165),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4,P<0.001)。G-Test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895(95%CI=0.839~0.952,P<0.001)。结论 寡糖链作为一种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对HBV相关HCC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AFP阴性HCC患者的补充检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类 寡糖链检测 症筛查 早期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组织NQO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别立翰 赵悦 +1 位作者 何成山 吴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组织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HBV-HCC患者,术中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备用;采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组织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HBV-HCC患者,术中取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备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QO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NQO1高表达、低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行3年随访,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中位生存时间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QO1在HBV-HCC组织中阳性率为84.47%(87/103),高表达率为59.22%(61/103);HBV-HCC组织中NQO1阳性率、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NQO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肿瘤最大径、病灶数量、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无失访病例;103例患者中死亡34例,总生存率为66.99%(69/103),复发42例,无复发生存率为59.23%(61/1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QO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52.46%(32/61)]与无复发生存率[50.82%(31/61)]低于NQO1低表达组[88.10%(37/42)、71.43%(30/42)](P<0.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QO1高表达、肿瘤最大径≥5 cm、病灶多发、AJCC分期为Ⅲ~Ⅳ期、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QO1在HBV-H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细胞 醌氧化还原酶-1 生存曲线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9
作者 王楷翔 曹明 +3 位作者 陈晖 赵娟 张明跃 齐二英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ntagonist-Ⅱ,PIV... 目的探讨血清miR-382-5p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ntagonist-Ⅱ,PIVKA-Ⅱ)对HCC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保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HCV相关HCC患者(HCC组)、5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血清miR-382-5p、AFP及PIVKA-Ⅱ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HCC患者血清miR-382-5p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82-5p、AFP及PIVKA-Ⅱ水平对HCC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C患者血清miR-382-5p表达水平与AFP及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HCC组血清miR-382-5p(6.83±2.51比3.15±1.08比1.82±0.76)、AFP[(527.10±73.26)μg/L比(22.84±9.25)μg/L比(3.17±0.36)μg/L]及PIVKA-Ⅱ[(352.64±69.12)mAU/ml比(21.73±6.90)mAU/ml比(18.30±4.27)mAU/ml]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均<0.05)。TNM分期Ⅲ~Ⅳ期(8.70±3.51比5.06±1.80)、Child-Pugh分级C级(8.14±2.90比5.62±1.91)、低分化(7.68±2.70比6.11±2.08)、门静脉癌栓(7.74±2.73比6.04±2.01)及远处转移(8.06±2.84比5.71±1.95)的HCC患者血清miR-382-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miR-382-5p、AFP及PIVKA-Ⅱ三项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80,95%CI:0.918~0.997),其敏感度最高(98.5%)。相关分析显示,HCC患者血清miR-382-5p水平与AFP(r=0.795,P<0.001)和PIVKA-Ⅱ(r=0.86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miR-382-5p水平在HCV相关HCC患者中显著升高,联合AFP及PIVKA-Ⅱ检测可提高HC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miR-382-5p 肝炎病毒 丙型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Ⅱ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高尔基体蛋白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0
作者 张亚宾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5例肝硬化(LC)、18例肝细胞癌(HCC),分别纳入CHB组、LC组、H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CHB组又分为轻度CHB组(16例)、中度CHB组(19例)和重度CHB组(12例),LC组又分为代偿期LC组(15例)和失代偿期LC组(20例),HCC组又分为甲胎蛋白(AFP)阴性HCC组(8例)和AFP阳性HCC组(10例)。比较CHB组、LC组、HCC组和对照组TIM-3、GP73、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CHB亚组、LC亚组和HCC亚组患者TIM-3、GP73水平;分析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TIM-3和GP73与ALT、AST、白蛋白及TBil的相关性。结果:四组TIM-3、GP73、ALT、AST、白蛋白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组、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C组和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CHB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CHB组(P<0.05);HCC组TIM-3、GP73、ALT、AST及TBil水平均高于LC组,白蛋白水平低于LC组(P<0.05)。轻度CHB组、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CHB组、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轻度CHB组(P<0.05);重度CHB组TIM-3和GP73水平均高于中度CHB组(P<0.05)。失代偿期L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代偿期LC组(P<0.05)。AFP阳性HCC组TIM-3、GP73水平均高于AFP阴性HCC组(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TIM-3、GP73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血清TIM-3、GP73水平明显升高,CHB、LC、HCC不同疾病发展阶段其表达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且与病情发展及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硬化 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高尔基体蛋白73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信号通路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单核细胞的调控效应
11
作者 杨璐 张兰芳 +3 位作者 孟利军 朱艳丽 蒯君 李文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分析IL-33信号通路对HBV相关HCC患者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HBV-HCC患者、33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和21例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分析IL-33信号通路对HBV相关HCC患者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1例HBV-HCC患者、33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和21例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磁珠法分选CD14^(+)单核细胞。采集11例HBV-HCC患者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分离肝脏内淋巴细胞(IH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3和可溶型肿瘤生长抑制因子2(s ST2),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ST2。重组人IL-33刺激CD14^(+)单核细胞,检测细胞因子分泌、CD14^(+)单核细胞HLA-DR比例以及单核细胞杀伤功能变化。结果CHB组和HBV-HCC组血浆IL-3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HBV-HCC组血浆s ST2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1);HBV-HCC组PBMC中ST2^(+)CD14^(+)细胞比例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001);HBV-HCC组CD14^(+)单核细胞中ST2平均荧光强度(MFI)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001)。肿瘤组织IHL中ST2^(+)CD14^(+)细胞比例低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IHL中ST2 MFI低于癌旁组织(P<0.05)。HBV-HCC组和CHB组单核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肿瘤组织IHL中单核细胞比例低于癌旁组织,表现为HLA-DR比例降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IL-6、IL-1β和颗粒酶B的水平降低(P<0.05)。0.1 ng/ml和1 ng/ml的IL-33刺激HBV-HCC患者分选的CD14^(+)单核细胞后,ST2^(+)CD1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但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升高,HLA-DR^(+)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但仅1 ng/ml的IL-33刺激后单核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的比例升高(P<0.0001)。结论HBV-HCC患者单核细胞活性降低,IL-33信号通路可增强HBV-HCC患者单核细胞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 细胞介素-33 单核细胞
下载PDF
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令东 徐逸帆 +2 位作者 张飞 徐平龙 汪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甲型肝炎病毒(HAV)通常引起急性感染,临床病理长期追踪结果显示HA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有一定联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长期肝脏炎症和肝硬化,影响多条细... 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甲型肝炎病毒(HAV)通常引起急性感染,临床病理长期追踪结果显示HA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有一定联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长期肝脏炎症和肝硬化,影响多条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信号通路,是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癌的最常见诱因。HBV X蛋白(HBx)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发病率密切相关,HCV核心蛋白的表达可导致肝细胞脂质积累,促进肿瘤发生。临床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常伴随HBV的共感染,从而增加慢性肝炎风险。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通常呈急性,近年HEV在器官移植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慢性感染增多。HEV慢性感染易导致肝硬化而增加肝细胞癌风险。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脏免疫应答异常和肝细胞癌发生的研究进展,以期有助于寻找病毒感染的早期检测、有效干预和疫苗接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炎病毒 病毒肝炎 硬化 慢性感染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应答患者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13
作者 赵雅琳 申川 +1 位作者 魏梦平 赵彩彦 《肝脏》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 目的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DAAs组和PR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均衡两组间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369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中,229(62.1%)例应用PR方案治疗,140(37.9%)例应用DAAs治疗,经倾向性匹配后每组各106例。两组肝细胞癌的4年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2%,无统计学意义(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丙肝初治时的年龄(HR=1.093,95%CI:1.007,1.186)、合并糖尿病(HR=9.988,95%CI:2.093,47.662)、肝硬化(HR=9.422,95%CI:1.079,82.250)、基线AFP水平≥10 ng/mL(HR=5.683,95%CI:1.100,29.369)以及HCV RNA高水平复制(HR=2.877,95%CI:1.203,6.878)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获得持续病毒性应答的丙肝患者,肝细胞癌4年发生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细胞 直接抗病毒药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 持续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14
作者 才袁 刘洵祺 +2 位作者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未感染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HBV感染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CD34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生存,进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缩短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珊 陈松海 +5 位作者 刘妍 王春艳 付懿铭 陆荫英 纪冬 陈国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BV相关HCC患者833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初次诊断HCC时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BV相关HCC患者833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初次诊断HCC时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根据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进行分层,并以是否合并NAFLD分组,采用稳健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PTW)平衡相关临床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HBV相关HCC患者的预后,研究终点为肝癌相关性死亡。结果 以BCLC分期为标准,本组833例中可切除患者465例,不可切除患者368例;可切除患者中161例(34.6%)合并NAFLD,不可切除患者中76例(20.7%)合并NAFLD。进行稳健IPT W加权后,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合并NAFLD的HBV相关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NAFLD患者,可切除NAFLD患者3、5、8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9%、82.1%、41.2%,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分别为91.1%、60.4%、13.7%,P<0.01)。Cox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生存的保护因素(HR=0.473,95%CI0.356~0.627,P<0.01)。在不可切除患者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合并NAFLD患者3、5、8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8%、53.7%、18.4%,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分别为53.0%、25.7%、2.5%,P<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HR=0.358,95%CI 0.247~0.518,P<0.01)。结论 合并NAFLD的HBV相关HCC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未合并NAFLD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变异差异分析
16
作者 李慧明 刘军 +2 位作者 熊艳森 饶春美 汪玲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NGS)方法,比较源于肿瘤组织(TT)和邻近非肿瘤组织(ANTT)的HBV准种基因组S区的遗传变异特征。方法39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TT和ANTT配对样本,并提取HBV DNA,采用PCR方法对cccDNA定量后对HBV基因组S区进...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NGS)方法,比较源于肿瘤组织(TT)和邻近非肿瘤组织(ANTT)的HBV准种基因组S区的遗传变异特征。方法39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TT和ANTT配对样本,并提取HBV DNA,采用PCR方法对cccDNA定量后对HBV基因组S区进行大规模测序。以HBV C型标准株为参考序列,比对后计算突变频率。配对比较TT和ANTT中HB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复杂度。采用基于序列特征的方法比对不同样本类型的HBV基因组S区NGS数据,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比较TT和ANTT样本中HBV S基因MHR和α-决定簇中不同发生频率水平的突变分布。结果TT组cccDNA水平明显高于配对ANTT组。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ANTT样品中HBV S基因的复杂性高于TT。TT中有助于免疫逃逸的氨基酸位点,如T131N、G145R,发生频率更高(P<0.001)。结论TT与ANTT HBV S基因存在差异。肿瘤组织中HBV准种具有较低的基因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我们的研究推测,HCC发展后,TT和ANTT的不同宿主细胞环境决定了HBV的独特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 二代测序 变异 肿瘤组织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夏傅文 李敏 +1 位作者 陈海顺 刘建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乙肝(Hepatitis B,HB)、丙肝(Hepatitis C,HC)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尚...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乙肝(Hepatitis B,HB)、丙肝(Hepatitis C,HC)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尚不清楚。近年来,由HEV导致的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HE)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HEV在机体内持续感染和复制,导致慢性肝炎,增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病风险,与HCC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目前,HEV导致HCC的观点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对HEV感染与H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戊型肝炎病毒 综述
下载PDF
多种预测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模型验证
18
作者 许娟 杜粉静 +2 位作者 闫涛涛 侯静涛 秦丽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模型预测HBV感染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的性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7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根据随访5年时是否继发HCC,分为试验组117例(8.50%)和对照组1259例(91.50%)。通过EMR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AMD、PAGE-B、APA-B、REAL-B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HCC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模型预测HCC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肝硬化、血小板、红细胞分布宽度、甲胎蛋白水平及CAMD、PAGE-B、APA-B、REAL-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肝硬化、CAMD、PAGE-B、APA-B、REAL-B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AMD、PAGE-B、APA-B、REAL-B模型预测HB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展为HCC的AUC分别为0.719、0.710、0.758、0.879。结论4种模型对于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者远期发生HCC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REAL-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肝炎 病毒治疗 细胞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早期肝细胞癌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标准共识》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彬 熊婧彤 +2 位作者 李雨娜 边杰 罗佳文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肝细胞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早期肝细胞癌(eHCC)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eHC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国内外均未有影像诊断eHCC的统一标准,为了提高临床... 肝细胞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早期肝细胞癌(eHCC)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eHC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国内外均未有影像诊断eHCC的统一标准,为了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及影像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以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分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共40余名相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早期肝细胞癌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标准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共识进行解读,内容涵盖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诊断eHCC标准、相关热点问题共识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相关专业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共识解读 标准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霖霖 石清兰 +2 位作者 韦华柱 莫展进 黄祖鸿 《肝脏》 2023年第5期614-617,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分型.HCC病因复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为其首要病因,而HBV感染过程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分型.HCC病因复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为其首要病因,而HBV感染过程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HBV基因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持续异常均可作为HCC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男性性别、高龄、过量酒精摄入、高血糖水平等亦是HCC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从以上角度探讨HCC发生的潜在高危因素,系统阐述HCC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构建更为合理、敏感的疾病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高危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