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FP与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
1
作者 林建军 练祥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8期41-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糖体蛋白-73(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22例...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糖体蛋白-73(GP73)水平对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非肝癌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22例,代偿期肝硬化28例,单纯性乙肝30例,HBV携带者20例,另选取同期于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的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全部对象进行肝功能血清指标及AFP、GP73检测,评估不同病情组患者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HBV携带者组与对照组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与代偿期肝硬化组的ALT、AST、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单纯性乙肝组的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AFP、GP73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GP73、ALT、AST、ALP水平高于单纯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乙肝组AFP、GP73、ALT、AST、ALP水平高于HBV携带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组AFP、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使用AFP与GP73水平进行病情评估,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常规CHB期与HBV感染期的AUC值均>0.7,其中AFP与GP7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预测效能最佳,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均>0.85。结论: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AFP、GP73等指标可为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鉴别提供参考,且AFP、GP73对于HBV感染者的病情预测具有较强效能,采集此类指标有助于持续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失代偿
下载PDF
非肝癌肿瘤患者肝功能异常病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艳秋 刘忠民 王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8-249,共2页
为探讨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因 ,本文回顾分析 6 0例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评价指标为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含量。结果表明 ,6 0例中 2 4例为肿瘤浸润所致 ,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 30例为药物性肝损害 ,6例免疫性肝损害 ,对肿瘤患者合... 为探讨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因 ,本文回顾分析 6 0例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评价指标为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含量。结果表明 ,6 0例中 2 4例为肿瘤浸润所致 ,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 30例为药物性肝损害 ,6例免疫性肝损害 ,对肿瘤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治疗应具体分析病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癌肿瘤患者 肝功能异常 病因 转氨酶
下载PDF
X-刀对非肝癌组织的放射性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设 瞿再珍 +5 位作者 张风祥 申纪轩 赵和平 吴远彬 王素霞 赵耀洲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具有不同内在因素的肝癌在X -刀作用下对非癌组织的放射性效应。方法 选择肝癌体积、X 刀剂量基本相似条件下 ,以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为指标观察具有不同内在因素的肝癌于X 刀术后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危险性。结果 原发... 目的 研究具有不同内在因素的肝癌在X -刀作用下对非癌组织的放射性效应。方法 选择肝癌体积、X 刀剂量基本相似条件下 ,以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为指标观察具有不同内在因素的肝癌于X 刀术后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危险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于X 刀术后ALT上升值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于X 刀术后ALT升、降之差及上升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P <0 .0 1 )。同时发现X 刀对原发性肝癌组中HBVM(+)和嗜酒因素均有者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危险性与这两种因素均无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OR=2 7.5) ;与转移性肝癌比较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OR =2 8.2 85)。结论 在X 刀治疗肝癌中对非癌肝组织具有放射性损伤者占 39.1 8% ;其程度及发生率以原发性肝癌为高 ,以同时伴有HBVM(+)及嗜酒因素者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刀 非肝癌组织 放射性效应
下载PDF
非肝癌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常树建 洪婷婷 朱文英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0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非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苏州大学附四院所有血清AFP阳性(定义为AFP≥10ng/ml)的住院患者,逐一查对每位患者的病理诊断,然后计算在所有AFP阳性患者中各种... 目的探讨非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间苏州大学附四院所有血清AFP阳性(定义为AFP≥10ng/ml)的住院患者,逐一查对每位患者的病理诊断,然后计算在所有AFP阳性患者中各种非肝癌疾病所占比例。结果在非肝癌AFP阳性患者中,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贲门癌和肺癌,分别占所有AFP阳性病例数的30.2%、14.1%和10.1%。结论在非肝癌的AFP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原发部位包括了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多系统器官,而最为常见的部位为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非肝癌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老年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宇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70-587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瘤患者59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观察组)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瘤患者59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观察组)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术中与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291.2±167.4)ml、进食时间(26.5±7.1)h、手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6.5±2.7)d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505.6±149.3)ml,(64.4±10.3)h,(12.2±3.8)d(t=12.23,t=7.42,t=3.86,均P<0.05)。两组在手术前白蛋白(39.3±4.3)g/L,(39.0±3.6)g/L与术后第1天(38.0±2.9)g/L,(37.2±2.0)g/L对比差异不显著(t=1.28,2.03,P>0.05),而与手术后的第3、5天,白蛋白水平观察组为(36.1±2.7)g/L和(35.8±3.1)g/L,对照组为(33.2±3.3)g/L和(31.3±3.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4.56,均P<0.05)。皮质醇水平观察组术前(226±41)nmol/L,对照组术前(242±44)nmol/L,对比于术后第3、5天观察组分别为(296±52)nmol/L,(233±87)nmol/L,对照组分别为(398±85)nmol/L,(314±91)n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5.73,-4.92,-3.68,均P<0.05),观察组在蛋白与皮质醇的改变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t=3.520,4.121,-3.512,-5.274,-3.108,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4%)虽低于对照组(12.5%),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416,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疾病,具有创伤轻微、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安全可靠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边缘部位小肝癌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HCC)的MR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清华 刘卫军 王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4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HCC)的MR诊断表现及检出率。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的67例患者进行MR检测。结果MR结果显示,67例患者均出现长T1、长T2信号,且对其进行MRI测定后发现...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HCC)的MR诊断表现及检出率。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的67例患者进行MR检测。结果MR结果显示,67例患者均出现长T1、长T2信号,且对其进行MRI测定后发现其动脉期出现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和平衡期的强化程度则明显下降。部分患者显示出强化的环形肿瘤包膜。MR对于HCC的诊断率为100%。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HCC)的MR诊断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肝癌 MR诊断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人群中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和临床特点
7
作者 车轶群 张岳 +2 位作者 王迪 沈迪 罗扬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5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现症感染人群中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HCV现症感染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HCV现症感染对抗肿瘤...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现症感染人群中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HCV现症感染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HCV现症感染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结果48例HCV现症感染合并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患者中男32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60岁。75.0%的患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最常见,其次为Epstein-Barr病毒(EBV)共感染。HCV现症感染患者最常见的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为胃肠道肿瘤,其次为肺癌、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等。77.1%的HCV现症感染患者就诊时的肝功能大致正常,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高HCV病毒载量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率高于HCV低病毒载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饮酒史、性别、HBV共感染情况和既往接受抗肿瘤治疗情况HCV现症感染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现症感染不影响患者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就诊时肝功能≤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良好,而对于肝功能>2倍ULN的患者,多采取减少化疗药物的数量和(或)剂量,延迟或停止化疗。结论HCV现症感染人群中最常见的非原发肝癌恶性肿瘤为胃肠道肿瘤。肝功能在2倍ULN范围内,HCV现症感染不影响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现症感染 恶性肿瘤 非肝癌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海波 安丽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因素,且NAFLD-HCC与一般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目前NAFLD-HC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临床前的NAFLD-HCC动物模型尤为重要。NA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因素,且NAFLD-HCC与一般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目前NAFLD-HC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临床前的NAFLD-HCC动物模型尤为重要。NAFLD-HCC动物模型的诱导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诱导、化学诱导、遗传诱导、饮食结合化学诱导、遗传结合饮食诱导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方法诱导的NAFLD-HCC动物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探讨NAFLD-HCC的发病原因以及后续的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已构建的用于NAFLD-HCC临床前研究的鼠模型,以揭示NAFLD-HCC的发生机制,探讨NAFLD-HCC预防或治疗可能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 饮食诱导 化学诱导 遗传诱导 动物模型 应用评价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雒大健 张志勇 +3 位作者 全艳 杨桃 黄麟洲 李欧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典型与非典型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选择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患者148例,其中不符合欧洲超声造影剂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的患者47例作为非典型肝癌组,符合原发性肝癌典型表现者80例作为典型肝癌组。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比较2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2组声像学的不同。结果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Kappa=0.784,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诊断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8.75%,诊断非典型肝癌的准确率为95.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增强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典型肝癌和非典型肝癌开始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χ~2=0.554)、Ⅱ~Ⅲ型低分化者(χ~2=0.478)动脉期增强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脉期,非典型肝癌组和典型肝癌组Ⅰ型高分化者表现为等回声的比例(χ~2=6.987)、Ⅱ~Ⅲ型(χ~2=6.0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典型肝癌组与典型肝癌组Ⅰ型(χ~2=6.845)、Ⅱ~Ⅲ型(χ~2=5.995)的增强方式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因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有不同的造影表现而可对典型与非典型肝癌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快进慢出 典型肝癌 典型肝癌
下载PDF
基于质谱流式技术研究HBV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连心 潘立鑫 +7 位作者 胡嘉欣 李枝键 陆钦晨 王玺 冯超 向邦德 王秋雁 陶玉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929-935,共7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CyTOF)研究HBV相关肝癌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4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28例HBV相关肝癌和14例非HBV相关肝癌)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质谱流式技术用35种免疫细胞相关抗体对肝癌组... 目的:利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CyTOF)研究HBV相关肝癌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4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28例HBV相关肝癌和14例非HBV相关肝癌)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质谱流式技术用35种免疫细胞相关抗体对肝癌组织进行单细胞组学检测,并分析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yTOF成功将HBV相关与非HBV相关肝癌的CD45+免疫细胞分成了21个细胞亚群。HBV相关肝癌组织与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细胞组成存在明显差异,Th细胞在HBV相关HCC中占比最高,而Tc细胞在非HBV相关HCC中的占比最高。结论:成功构建HBV相关肝癌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图谱,并揭示了HBV相关肝癌与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存在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 HBV相关肝癌 HBV相关肝癌 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伍隽华 邝乃乐 余杰雄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294-129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实验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实验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白蛋白水平、皮质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11.6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小肝癌术中出血量少,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白蛋白水平、皮质醇水平改善较好,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边缘部位小肝癌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影响非HBV和非HCV感染肝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冬梅 徐江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8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在非HBV和非HCV感染肝癌(HCC)患者中探索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328名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肝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非HBV和非HCV感染(NBNCHCC)组为69名肝癌患者,病毒性(HBV or HCV)HCC组为25... 目的在非HBV和非HCV感染肝癌(HCC)患者中探索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328名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肝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非HBV和非HCV感染(NBNCHCC)组为69名肝癌患者,病毒性(HBV or HCV)HCC组为259名肝癌患者。收集肝癌病人的基线临床信息并随访至术后五年的生存状况。两组间术后生存期的比较使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影响NBNC-HCC肝癌预后独立的因素。结果 NBNC-HCC和病毒性HCC患者间五年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虽并无统计学差异性(Log-rank Chi square=3.45,P=0.063),但在随访三年后,生存期已呈现差异趋势。两组间无癌生存曲线的比较显示,NBNC-HCC患者比病毒性HCC患者有更长的无癌生存期(Log-rank Chi square=15.65,P<0.001)。多变量Cox比例回归分析发现肝脏疾病状态(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对比肝相对正常患者),癌细胞血管浸润(阳性对比阴性患者)、病理分级(从Ⅰ到Ⅳ级)均为导致NBNC-HCC患者总生存期降低的危险因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1、0.49和0.19倍。细胞血管浸润(阳性对比阴性患者)、病理分级(从Ⅰ到Ⅳ级)可降低NBNC-HCC患者无癌生存期,风险分别增加0.43和0.17倍。结论 NBNC-HCC比病毒性HCC患者有更长的五年无癌生存期,肝癌细胞血管浸润和高级别病理分级均为导致NBNC-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癌生存期降低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和HCV感染肝癌 风险因素 总生存期 无癌生存期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通过微小RNA-134-5p促进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建福 饶丽娟 王秀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2044-2049,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通过抑制微小RNA-134-5p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宫颈上皮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通过抑制微小RNA-134-5p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HULC的表达情况,在宫颈癌C-33A细胞中转染特异性HULC siRNA,qRT-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分析C-33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33A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C-33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ULC与miR-134-5p的相互作用。在抑制HULC表达的C-33A细胞中转染miR-134-5p抑制剂,以同样的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HULC在宫颈癌细胞(HeLa、Cas‐ki、SiHa、C-33A)中的表达水平为(1.95±0.24、2.26±0.21、1.77±0.19、3.49±0.40),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1.00±0.11,HULC在C-33A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转染特异性HULC siRNA能够抑制C-33A细胞中HULC的表达(0.94±0.08比0.18±0.02)。抑制HULC表达后,C-33A细胞OD值降低(0.59±0.08比0.38±0.05),凋亡率明显升高[(3.01±0.34)%比(18.54±2.16)%],侵袭[112.54±13.86比46.28±10.16]和迁移(158.65±18.66比78.18±10.80)能力减弱。HULC能够与miR-134-5p特异性结合,负向调控miR-134-5p的表达。抑制miR-134-5p的表达能够逆转抑制HULC导致的C-33A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HULC通过抑制miR-134-5p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长链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 miR-134-5p 增殖 凋亡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癌与非病毒相关肝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 成警花 +3 位作者 田杰 李囿萱 廖德仲 徐静 《肝脏》 2022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LC)中HBV相关肝癌(HBV-PLC)与非病毒相关肝癌(NBNC-PLC)两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差异部分背后的原因,为PLC的临床诊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LC)中HBV相关肝癌(HBV-PLC)与非病毒相关肝癌(NBNC-PLC)两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差异部分背后的原因,为PLC的临床诊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47例PLC患者,其中HBV-PLC组28例、NBNC-PLC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性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BV-PLC组患者[(60.97±12.18)岁]的发病年龄比NBNC-PLC组患者[(69.28±11.73)岁]年轻约10岁(P<0.05);影像学上两组在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体病理分型以及淋巴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肿瘤病灶位置上,HBV-PLC好发于肝右叶,而NBNC-PLC倾向于肝左叶(P<0.05),且HBV-PLC比NBNC-PLC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组织病理分型上HBV-PLC倾向于肝细胞癌(HCC),而NBNC-PLC倾向于胆管细胞癌(CC)(P<0.05),但在分化程度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NM、BCLC分期上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血生化指标方面,两组在TP、Alb、GLO、ALP、CHE、LDH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AST、ALT、TBil、DBil、IBil、TBA、γ-GT以及Child-Pugh分级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HBV-PLC肝功能相对较差;肿瘤标志物上两组的CEA、CA125、CA199、CA724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BV-PLC血清AFP明显高于NBNC-PLC(P<0.05);凝血功能方面,HBV-PLC患者PT、INR、TT要更长,而PTA、FIB则相对较低(P<0.05),APTT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PLC多为HCC,有发病较年轻、病灶好发于肝右叶、易发生远处转移、血清AFP高,且肝功能、凝血功能差的特点;而NBNC-PLC多为CC,发病年纪更大,病灶好发于肝左叶,不易发生远处转移、血清AFP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癌 病毒相关肝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
15
作者 李云玖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将68例非边缘部位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L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皮质...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将68例非边缘部位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L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皮质醇低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住院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LH手术治疗非边缘部位肝癌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部位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在根治术后的复发和生存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啸 刘光华 +4 位作者 乔国梁 刘学 李俊 夏勇 沈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BV肝癌 肝癌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17
作者 赵德如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早已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Sheldon 等(1948)曾介绍在5例由肝炎而致的肝硬化病例中,有2例男性患者最终导致 PHC。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自然人群 血清学标志 隆安 肝损害 研究工作 非肝癌恶性肿瘤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UL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小笋 张蕾 +5 位作者 马慧利 薛永飞 李长生 张敬伟 任中海 张腾飞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人112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ULC表达,病...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乳腺癌病人112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ULC表达,病人均于术后1 d开始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5月31日,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记录病人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ULC表达量为(2.27±0.18),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02±0.08),差异有统计意义(t=67.38,P<0.001);不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Ki-67的乳腺癌组织中HULC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乳腺癌组织中HULC表达量的P25值为界值,将病人分为低表达组(n=29)和高表达组(n=83),低表达组病人生存时间(52.72±3.06)个月,5年生存率为82.76%,高表达组病人则分别为(35.51±2.25)个月和3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P<0.001);HULC表达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HR=5.249(95%CI:1.965~14.024),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ULC表达量升高,可能发挥类似癌基因的作用而参与了乳腺癌进展,且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长链编码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 临床病理指标 预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
19
作者 武永存 姜溪 +2 位作者 梁艳 要雪品 王力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7期12-14,共3页
就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我院收治(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的98例LA-NSCLC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随机交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对象选择放疗(三... 就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我院收治(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的98例LA-NSCLC患者列为研究对象,随机交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对象选择放疗(三维适形)治疗,而研究组同时选择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同步化疗,就两组对象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和对比。结果 评定后研究组对象的临床有效控制率为79.59%(39/49),明显更高于参照组的63.27%(31/49),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经检验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象的生存质量改良率为53.06%(26/49),其余12例趋于稳定、11例出现下降,明显更高于参照组的30.61%(15/49),该组其余21例趋于稳定、13例患者出现下降,两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经检验P0.05。结论 在LA-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时进行放化疗治疗可较好的控制病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更为积极的效果,临床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顺铂 放化疗 局部晚期小细胞肝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忠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8期178-178,187,共2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肝癌起到什么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吉非替尼治...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肝癌起到什么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控制率在93.1%远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79%大幅度低于对照组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 晚期小细胞肝癌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