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非肿块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及多模态超声诊断
1
作者 丁玲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 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 目的 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7月本院行乳腺多模超声(B超+CDFI+SE+C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及月经史、US、彩色多普勒、SE、CEUS各种模式下多个参数的差异,并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法确定诊断恶性NML独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恶性NML预测模型并检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比较不同超声模式下的NML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共71个乳腺病变)。患者平均年龄(46.32±9.96)岁。病变的最大直径0.47~5.62 cm,平均值为(2.25±1.30)cm。恶性组40个(56.3%),良性组31个(43.7%)。两组的年龄、微钙化、血管分布、达峰时间、峰值强度、蟹爪状形态和硬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微钙化、高峰值强度、质硬是恶性NML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恶性NML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2.5%、83.9%、90.2%、89.7%、92.9%,较其他超声模式的准确度明显提高。结论 多模式超声方法简单、诊断性能高,有助于预测NML的潜在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性乳腺病变 B型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变弹成像 对比增强超声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春业 李凤华 +4 位作者 王爱杰 牟仁琪 兰受昌 叶天涛 张国伟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研究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非肿块性乳腺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结果间差异。研究发现两组肿块形态(χ^(2)=11.245... 研究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非肿块性乳腺病变患者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比较两组增强扫描及DWI诊断结果间差异。研究发现两组肿块形态(χ^(2)=11.245,P=0.000),内部强化(χ^(2)=39.531,P=0.000),患者的KUHL分型(χ^(2)=34.42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诊断。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性乳腺病变的诊断具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非肿块性乳腺病变 联合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