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文献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目的分析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文献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加上该医院1例患者共19例。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状态、基础情况、是否入住重症医学科、侵袭性操作、药敏试验、治疗药物以及临床转归,总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19例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性别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为儿童5例,青年人10例,老年人4例;有13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6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10例患者存在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数量最多),9例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非脱羧勒克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也有检出;药物治疗选择主要基于药敏试验结果。有4例为非脱羧勒克菌感染导致死亡,其中儿童3例,成人1例。结论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主要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新生儿预后较成人差,中心静脉置管及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 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采用接合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临床分离非脱羧勒克菌菌株对亚胺培南、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接合试验使受体菌E.coli J53获得与非脱羧勒克菌相似的耐药谱。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阳性,PCR扩增及测序表明该菌株同时携带blaNDM-1、blaTEM和aac(6')-Ib,而接合子仅携带blaNDM-1;S1-PFGE示非脱羧勒克菌具有3个质粒。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为携带blaNDM-1基因造成,该基因可能存在于100 kb左右的可接合传递的质粒上。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文献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pringer、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加上该医院1例患者共19例。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状态、基础情况、是否入住重症医学科、侵袭性操作、药敏试验、治疗药物以及临床转归,总结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19例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性别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为儿童5例,青年人10例,老年人4例;有13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6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10例患者存在侵袭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数量最多),9例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非脱羧勒克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也有检出;药物治疗选择主要基于药敏试验结果。有4例为非脱羧勒克菌感染导致死亡,其中儿童3例,成人1例。结论非脱羧勒克菌血流感染主要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新生儿预后较成人差,中心静脉置管及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