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畅 张迎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9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划分为伴NSSI行为组209例及不伴NSSI行为组6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本信息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儿...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69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将其划分为伴NSSI行为组209例及不伴NSSI行为组6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本信息及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评分等。筛选出自变量(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变量与患者NSSI行为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年级、既往疗效、自杀未遂史、伴精神病性症状、CDI评分、M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预测青少年抑郁障碍NSSI行为方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为0.761~0.879,约登指数为0.48,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542。结论:性别、自杀未遂史、既往疗效、抑郁严重程度为伴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各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检验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危险因素 住院患者
下载PDF
伴有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初步研究
2
作者 吴建凡 纪家武 +4 位作者 邹晔峰 林丽心 熊端华 张颖 林李琼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2期2709-2712,共4页
目的: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伴有非自杀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给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家属评定FAD差异。将伴NSSI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观察组,... 目的: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伴有非自杀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给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家属评定FAD差异。将伴NSSI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观察组,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和家属对家庭功能描述的异同,寻找NSSI家庭功能问题。结果:患者的问题解决、沟通分量表评分高于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3.425,P<0.05);观察组患者对家庭的问题解决、沟通及总体功能健康程度的评价差于家属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9、-2.505、2.251,P<0.05)。结论: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对家庭问题解决功能的不满意较其家属明显。而和家属相比,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除对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更加不满外,对沟通及总体功能的不满意也明显。这种差异和家庭功能本身无关,而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看法差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抑郁障碍 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家属
下载PDF
青少年宽恕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布倩仪 宋莉莉 +1 位作者 王詠 刘思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宽恕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及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宽恕倾向量表、沉思反应量表、同伴接纳量表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量表施测了473名11~18岁青少年。结果:①宽恕显著负向预... 目的:探讨青少年宽恕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及同伴接纳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宽恕倾向量表、沉思反应量表、同伴接纳量表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量表施测了473名11~18岁青少年。结果:①宽恕显著负向预测非自杀性自我伤害(B=-0.40,SE=0.08,P<0.001);②反刍思维在宽恕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间起完全中介作用(indirect effect=-0.30,95%CI=[-0.42,-0.20]);③同伴接纳在宽恕和反刍思维间起调节作用(B=0.09,SE=0.03,P<0.01),具体表现为,当同伴接纳水平高时,宽恕对反刍思维的负向预测作用减弱(B=-0.27,SE=0.06,P<0.001);当同伴接纳水平较低时,宽恕对反刍思维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B=-0.51,SE=0.06,P<0.001)。结论:宽恕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反刍思维来实现的;当青少年较少被同伴接纳时,他们更需要依赖于自身的宽恕来降低反刍思维,从而减少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恕 反刍思维 同伴接纳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青少年
下载PDF
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春蓉 钟晓妮 邓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6期147-148,共2页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止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伤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高职院校 重庆市 大学生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馨雨 潘其兰 +1 位作者 金雪琪 胡春梅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4期1464-1472,共9页
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个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缓解负性情绪、高冲动性和攻击性、童年期创伤经历、健康危险行为并发、自我惩罚和生理缺陷;家... 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个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缓解负性情绪、高冲动性和攻击性、童年期创伤经历、健康危险行为并发、自我惩罚和生理缺陷;家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消极父母抚养方式(躯体虐待、过度控制、抚养缺失)和不良家庭氛围(家庭功能不良、父母不良示范、父母自身不安全依恋模式);社会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遭受社会排斥、暴力信息泛滥和不良同伴影响。在开展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干预时,应充分结合其影响因素,才能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因素对我国中职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感觉寻求和冲动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6
作者 张纬武 胡春梅 李方珍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665名中职生的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进行调查,了解感觉寻求、冲动性在家庭因素与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伤行为的发生比例为38.8%,有逐渐上升趋势;(2)家庭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自伤行为,父母管理显著负向预测自伤行为;(3)感觉寻求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冲动性在家庭冲突、父母管理对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科学认识自伤行为成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管理子女的方式,为子女树立积极行为榜样,培养其感觉寻求、自我控制品质积极发展,有效预防和疏导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冲突 父母管理 感觉寻求 冲动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原文传递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任之 丁立平 黄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5-967,共3页
近十年来,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NSSI和自杀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NSSI起源于青少年,非常隐蔽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与许多精神疾病和异常行为相关,不断增高的发生率... 近十年来,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NSSI和自杀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设。NSSI起源于青少年,非常隐蔽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与许多精神疾病和异常行为相关,不断增高的发生率促使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特征、成因、早期评估和治疗等方面的探索。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地精细其定义和提高相关的研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干预
原文传递
武汉市部分大学新生应对方式与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澜 赵若兰 陈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应对方式;1年后通过随访调查了解最近1年内非自杀...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应对方式;1年后通过随访调查了解最近1年内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 该人群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年发生率为2.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不同维度得分在自我伤害组与非自我伤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伤害组在"自责"维度得分高于非自我伤害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自责"应对维度得分、宗教信仰、母亲文化程度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风险有关,其OR值分别为1.30(95% CI:1.06~1.59)、3.55(95% CI:1.50~8.38)和2.46(95% CI:1.25~4.84)。结论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避免使用消极自责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预防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应对方式 大学生
原文传递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者的社会认知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易峰 汤莉 李志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探究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患者的社会认知特点及其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期间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4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NSSI者作为观察组,选... 目的探究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行为患者的社会认知特点及其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期间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4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NSSI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相匹配的42例非NSSI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失言察觉任务测试(FPT)、爱荷华博弈任务(IGT)、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心理理论、决策功能、述情障碍及抑郁情绪状况,比较两组结果,并对观察组的FPT、IGT评分与TAS-20、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FPT总分、失言故事分、失言故事问题2~6评分及IG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TAS-20总分、各因子分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FPT总分、失言故事分、失言故事问题2~6评分与TAS-20各项评分、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r=-0.720~-0.402,均P<0.01);IGT评分与TAS-20总分、因子DIF、EOT评分及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r=-0.654~-0.413,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FPT总分、IGT评分与TAS-20总分、HAMD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NSSI者心理理论、决策能力明显受损,且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心理理论 决策能力
原文传递
适应不良与大学生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及抑郁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若兰 楼淑萍 陈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适应不良与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及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共计1988名。基线调查了解其人口学特征、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大学适应性;跟踪随访1年,再次调查其非自杀性自... 目的 探讨大学生适应不良与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及抑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共计1988名。基线调查了解其人口学特征、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大学适应性;跟踪随访1年,再次调查其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以及大学适应状况。其中,在基线和随访阶段均出现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即为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结果大学适应良好组其自我伤害行为持续发生率低于学校适应不良组(24.40% vs .36.10%, P <0.05);抑郁程度越严重,自我伤害行为持续发生风险越高( P <0.05);调整抑郁变量后,学校适应对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即抑郁在学校适应不良与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8(95% CI :0.05~0.40)。结论大学生适应不良是影响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持续发生的重要因素,抑郁在大学适应不良与持续性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 大学适应 抑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丽扎·满苏尔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调查NSSI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NSSI组,非NSSI组性别,年龄,受虐经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NSSI影响因...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调查NSSI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NSSI组,非NSSI组性别,年龄,受虐经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NSSI影响因素。结果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35例有NSSI经历,其中割伤25例,撞击伤6例,其他4例;NSSI组,非NSSI组年龄,性别,抑郁程度,虐待经历,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学史,单亲家庭,主要照顾者,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社会支持低,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是NSSI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经历比例较高,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等可能增加NSS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父母视角下的不同青少年抑郁障碍家庭功能研究
12
作者 吴建凡 纪家武 +3 位作者 邹晔峰 林丽心 张颖 林李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6期1-4,共4页
目的调查父母视角下不同抑郁障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父母婚姻质量。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就诊的伴与不伴有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抑郁障碍家庭各30例,将伴有NSSI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属设为观察... 目的调查父母视角下不同抑郁障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父母婚姻质量。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就诊的伴与不伴有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SSI)抑郁障碍家庭各30例,将伴有NSSI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属设为观察组,将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属设为对照组。运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分别对两组家庭成员进行评估,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与常模进行比较,寻找潜在的家庭问题。结果两组患者家庭的亲密度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适应性均低于常模,且观察组的适应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际适应性分值低于理想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庭的婚姻质量均存在较多问题,而观察组家庭对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不满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视角下伴有NSSI抑郁障碍家庭适应性更差,夫妻间解决自身婚姻问题及其他家庭问题的能力均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我伤害 抑郁障碍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 婚姻质量 父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