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管理对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覃芳红 陆敏云 韦柳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研究健康管理干预对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首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桂西农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结果:观察... 研究健康管理干预对桂西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首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桂西农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实施健康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饮食、运动、复查、监测等依从性较对照组理想( P<0.01),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脑卒中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消减卒中再发,改善农村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农村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关婷 王思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784-1787,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降低血清IL-6、hs-CRP及TNF-α水平,缓解病灶部位炎性损伤,从而保护脑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 因子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江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观察90 d。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恶化率、脑卒中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HR-NIS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神经功能恶化及脑卒中复发,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安全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邱锦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卒中7.9%,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13.2%,二组相比,P<0.05。治疗组2例(2.6%)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4例(5.3%)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两组中均1例出现中重度出血,出血发生率均为1.3%。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5
作者 李刚 钱毅 刘路路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复发进展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瑞克林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乃科 王焜龙 刘科万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HR-NIS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HR-NIS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用药后BI评分、NIHSS评分、hs-CRP、IL-6、TNF-α水平、不良反应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临床常规治疗HR-NIS患者过程中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临床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内酯注射液 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和Zeste同源物增强子-2表达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李晨曦 白如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与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脑卒中...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与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脑卒中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NIHSS评分将脑卒中组患者分为致残性损伤组19例,非致残性损伤组7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lncRNAMEG3、EZH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AIS患者血清lncRNAMEG3、EZH2表达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对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1.817、11.54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0、0.603,P<0.01)。致残性损伤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占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到院时间(ODT)、lncRNAMEG3、EZH2水平均高于非致残性损伤组(t/χ2=2.103、5.050、9.121、5.585、2.276、5.448、4.638、4.6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ncRNA MEG3、EZH2以及ODT均是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影响因素(OR=4.853、4.277、2.674、3.052、3.901,P<0.05)。lncRNA MEG3、EZH2联合诊断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lncRNAMEG3以及EZH2单独诊断的AUC(Z=2.626、2.954,P<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82.15%。结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EZH2水平均上升,与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正相关,可用作AIS患者合并神经功能致残性损伤的诊断指标,且联合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神经功能损伤 长链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大敏 邹露娟 +1 位作者 边云 冯强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S将研究对象分为IS组(并发IS,92例)和非IS组(未并发I...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S将研究对象分为IS组(并发IS,92例)和非IS组(未并发IS,1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39例NVAF患者中,92例(38.49%)患者并发IS。IS组患者年龄≥75岁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总胆固醇(T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左心房直径(LAD)均高于非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C、RDW、LAD是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以及TC、RDW、LAD水平升高是NVAF患者并发I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心房颤动 缺血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
9
作者 孙欢 冯定坤 +2 位作者 郑旭 林超 尚发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7-0120,共4页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对其开展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其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 取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组,参照组用药方案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研究组...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对其开展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其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 取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组,参照组用药方案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研究组用药方案为: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结果 完成用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指标,P<0.05。结论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药物治疗方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房颤醒后缺血性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免疫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俊 白艳杰 +4 位作者 王岩 陈淑颖 陈丽敏 肖雨倩 孙可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65-3271,共7页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炎症-脑串扰机制,具有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潜能。目的:将长链非编码RNA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的分子机制...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炎症-脑串扰机制,具有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潜能。目的:将长链非编码RNA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总结,指出长链非编码RNA具有调节缺血性卒中后炎症的潜力。方法:以“ischemic stroke,long non-coding RNA,neuroinflammation,immune function,signal pathway,microglia,astrocytes,oligodendrocyte,mechanism”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纳入63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死亡激活大脑先天免疫应答,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诱导血脑屏障损伤及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②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已被证实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需要在发病早期及时抑制。③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通常诱导大量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这些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极化介导一系列神经-免疫-炎症串扰机制,发挥脑卒中后神经保护作用。④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长链非编码RNA-miRNA-mRNA轴、Rho-ROCK、MAPK、AKT及ERK等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⑤大多数长链非编码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是基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或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的,并未进行临床试验,所以关于长链非编码RNA是否可以安全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⑥目前有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有许多,但是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应用长链非编码RNA及外泌体等移植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进一步探索。⑦长链非编码RNA以其相对稳定性和高度特异性的特点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继续探索更多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炎性长链非编码RNA类型,以期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长链编码RNA 神经炎症 免疫功能 信号通路 神经胶质细胞 炎症因子 机制
下载PDF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下载PDF
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传光 杨素芳 +3 位作者 伊颖 周建伟 李超 尧银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191-2196,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M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行MT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镇...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M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行MT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镇静麻醉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1 min(T_(0))、麻醉给药后10 min(T_(1))、穿刺成功置管时(T_(2))、手术开始30 min后(T_(3))、取栓操作时(T_(4))、手术结束拔管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 h的Ramsay评分,以及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2、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比较,非插管镇静麻醉组MAP在T_(1)、T_(2)、T_(3)时明显较高,T_(5)时明显较低,HR在T_(1)、T_(2)、T_(3)、T_(5)时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24 h的Ramsay评分明显较低,且术后12、24 h NIHS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穿刺时间较短,转入复苏室率较高,第1次进食和下床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和预后良好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应用于AIS患者的MT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可降低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术 缺血性 插管镇静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洋 李宏伟 +2 位作者 柳燕 宋金东 薛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高龄AIS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高龄AIS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62例和替罗非班组62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良好,出血性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病死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后NI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mRS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90 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HT、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治疗高龄AIS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患者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高龄 血管再闭塞 替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性转化 症状颅内出血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CDC42、Th17细胞表达及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马海峰 常青 +2 位作者 贾聚娟 张耀元 宋爱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33,共8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并探究其表达与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并探究其表达与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2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采用多感官刺激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将患者分为无抑郁组116例、轻度抑郁组38例、中度抑郁组31例、重度抑郁组15例。比较各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检测各组外周血CDC42 mRNA、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表达。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HADS评分与患者外周血CDC42 mRNA、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组HADS-A评分、HADS-D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MMSE评分低于其他组(P<0.05);中度抑郁组HADS-A评分、HADS-D评分高于轻度抑郁组和无抑郁组(P<0.05),MMSE评分低于轻度抑郁组和无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HADS-A评分、HADS-D评分高于无抑郁组(P<0.05),MMSE评分低于无抑郁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CDC42 mRNA、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17细胞、Th17/Treg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组Th17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Treg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另外组(P<0.05),中度抑郁组Th17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抑郁组、无抑郁组(P<0.05),Treg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轻度抑郁组、无抑郁组(P<0.05),轻度抑郁组Th17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高于无抑郁组(P<0.05),Treg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无抑郁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ADS-A评分、HADS-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MMSE评分、AD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外周血CDC42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外周血Th17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h17/Treg表达与HADS评分呈正相关(r=0.673、0.603,均P<0.05),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与HADS评分呈负相关(r=-0.586,P<0.05),外周血CDC42 mRNA与HADS评分无相关性(r=-0.375,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CDC42mRNA表达明显降低、Th17细胞表达明显升高,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Th17细胞表达逐渐升高,而CDC42mRNA表达与患者的抑郁程度无相关性,可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减轻抑郁情绪,防止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抑郁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辅助T细胞17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研究及验证
15
作者 王洋 汪露 李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挑选两组各10例受试者的外周血清...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挑选两组各10例受试者的外周血清采用芯片差异性基因鉴定法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采用KEGG通路富集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挑选2个上调和2个下调的lncR-NAs,在两组患者外周血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差异性表达lncRNAs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检测到34个高表达和16个低表达的lncR-NAs。KEGG通道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癌症的转录失调、沙门氏菌感染、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lncRNAs涉及白细胞黏附调控、细胞黏附调节、白细胞与其他细胞黏附、细胞趋化性、T细胞活化、骨髓细胞分化、止血和凝血。qRT-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A1BG-AS1和BRWD1-AS2表达量升高,BVES-AS1和C10ORF71-AS1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A1BG-AS1、BRWD1-AS2、BVES-AS1和C10ORF71-AS1表达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AUC分别为0.803、0.856、0.897和0.798(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A1BG-AS1、BRWD1-AS2、BVES-AS1和C10ORF71-AS1基因差异性表达,可以辅助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微阵列芯片 高通量测序 长链编码RNA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疾病复发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叶明 时鹏 +2 位作者 张丽娜 许娟娟 罗文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152-15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现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调查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使用情况,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现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调查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使用情况,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分析药物依从性,并分析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收集患者200例,失访21例,纳入179例,其中伴高血压患者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他汀类药物依从性良好112例,占62.57%,依从性差67例,占37.4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依从性良好126例,70.39%,依从性差53例,占29.61%;降压药物依从性良好59例,77.63%,依从性差17例,占22.37%;降糖药物依从性良好39例,占76.47%,依从性差12例,占23.53%。排除单纯降压药依从性差11例、降糖药物依从性差6例、同时两种药物依从性差6例,剩余156例患者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患者101例,复发9例,占比8.91%;依从性差患者55例,复发17例,占比30.91%。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依从性良好患者,且具有显著差异(P<0.00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依从性良好患者112例,复发7例,占比6.25%;依从性差患者44例,复发19例,占比43.18%。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依从性差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依从性良好患者,且具有显著差异(P<0.001)。根据二级预防药物常见依从性差原因设置问题选项,结果显示检查指标正常后自行停药、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为主要原因,其次为经济原因、不良反应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药物使用依从性差的问题,且依从性越差,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越高,表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复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复发 二级预防药物依从 关系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相关性
17
作者 吕华东 蓝瑞芳 +1 位作者 陈强棠 劳小芳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sICH的效能。结果 血管内治疗术后36 h内,15例(18.75%)患者发生sICH。sICH组和非sICH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FIB-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入院时FIB-4较高、高龄为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FIB-4预测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 入院时FIB-4与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有关,其可作为sICH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症状颅内出血 肝纤维化 相关
下载PDF
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黄雪梅 梁玉婵 +2 位作者 池莲花 黄宇静 赵冬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 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联合脑利肽(BNP)、左心房内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的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95例(以下简称房颤组),按年龄、性别、NIHSS评分进行1:2匹配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排除心房颤动的患者190例(以下简称无房颤组),分析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检测指标,评估上述指标对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房颤组性别、基础疾病史、NIHSS评分、TOAST分型、血尿酸、LDL、肌钙蛋白与无房颤组对比无差异(P>0.05)。房颤组Pd、LAD、BNP均显著高于无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病史、Pd、LAD、BNP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心脏病史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LAD、BNP仍属于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P波离散度联合BNP、左心房内径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均存在相关性,P波离散度、BNP、左心房内径与阵发性房颤之间联系密切,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BNP 左心房内径 缺血性 阵发房颤 预测
下载PDF
血清HMGB_(1)、BDN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刘建新 王静 +1 位作者 薛海龙 曹雅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_(1)(HMGB_(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收治的126例AIS患者为AIS组,根据临床预后将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_(1)(HMGB_(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收治的126例AIS患者为AIS组,根据临床预后将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MGB_(1)、BDNF水平,分析血清HMGB_(1)、BDNF评估AIS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AIS组血清HMGB_(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中随着病灶直径增加及神经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MGB_(1)水平逐渐升高,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HMGB_(1)水平升高,血清BDNF水平降低(P<0.05)。AIS患者血清HMGB_(1)与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m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BDNF与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HMGB_(1)联合BDNF预测AIS患者临床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5%CI为0.773~0.947),联合评估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HMGB_(1)、BDNF表达与AIS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作为评估AIS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神经营养因子 预后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20
作者 鲁远君 栾梅 +4 位作者 付敏 盘毓旻 刘妍汐 宋金玲 曾建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选取121例AIS患者,分为NVAF组(NVAF的AIS患者)和对照组(无房颤的AIS患者)。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选取121例AIS患者,分为NVAF组(NVAF的AIS患者)和对照组(无房颤的AIS患者)。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甲状腺素(T_(4))、游离甲状腺素(F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NVAF组血清T_(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FT_(3)、T_(4)、FT_(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VAF与AIS患者的血清T_(3)水平有关。NVAF与AIS患者的死亡风险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缺血性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