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培养条件下莱氏绿僵菌致病形态和非致病形态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刘守柱 张希鹏 +4 位作者 郝轩卉 任宪銮 王世贤 聂玉恒 吴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6,共8页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Farlow)Kepl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有致病和非致病两种形态,但只有致病形态能杀死寄主。为了解莱氏绿僵菌由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转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这两种形态的菌体进行转录...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Farlow)Kepler]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有致病和非致病两种形态,但只有致病形态能杀死寄主。为了解莱氏绿僵菌由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转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这两种形态的菌体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菌体共得到89498个Unigenes,GO注释中与“细胞组分”有关的基因占比最高;KOG注释中与“主要功能预测”有关的基因最多;KEGG注释的“代谢”子类中与“代谢通路”有关的基因最多,在“环境信息过程”子类中与“MAPK信号途径”有关的基因最多,在“细胞过程”子类中与“群体感应”有关的基因也有较高的表达,这初步为莱氏绿僵菌二型性转变的群体感应调节机制提供了基因证据。差异分析表明,莱氏绿僵菌形态转变过程中有3113个基因表达上调,3671个基因表达下调,但差异富集分析未得到有效的结果。综上,莱氏绿僵菌形态转变时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代谢旺盛、触发群体感应机制并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完成非致病形态向致病形态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莱氏绿僵菌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转录组分析 致病形态 非致病形态 形态转变 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