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素快速筛查西洋参中毒性元素的非致癌性与致癌性风险评估
1
作者 左甜甜 王赵 +3 位作者 郭愿生 魏锋 金红宇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西洋参中多种重金属及毒性元素进行半定量快速筛查,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西洋参药材经微波消解前处理后,采用ICP-MS半定量测定方式,选择扫描全谱范围内所有元素,测定重金属及毒性元素。按照风...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西洋参中多种重金属及毒性元素进行半定量快速筛查,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西洋参药材经微波消解前处理后,采用ICP-MS半定量测定方式,选择扫描全谱范围内所有元素,测定重金属及毒性元素。按照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对其中的Al、As、Cu、Pb、Mn、Ni、Cd的风险进行确定性评估。结果西洋参中的Pb、Cd、As、Hg、Cu的残留量均低于现行药典限定范围。多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西洋参中Fe、Mn的含量最高(含量范围分别为29.27~140.17 mg·kg^(-1)和33.01~87.46 mg·kg^(-1));Zn的含量其次(含量范围为8.27~22.72mg·kg^(-1));Se(含量≤0.43 mg·kg^(-1))、Sn的含量再次(含量范围为0.01~0.18 mg·kg^(-1))。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西洋参中重金属及毒性元素的日暴露量遵从规律Mn>Al>Cu>Ni>Cd>Pb>As。西洋参中Al、As、Cu、Pb、Mn、Ni、Cd的非致癌性风险可被接受,其中As和Pb的致癌性风险亦可被接受。结论建立半定量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估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确定西洋参中有害目标元素的浓度范围及风险情况,为有效应对中药药害事故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重金属 快速筛查 中药多元素监测 致癌风险评估 致癌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5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汽车制造业喷漆和焊接岗位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
2
作者 王思华 王彭彭 +5 位作者 李宏斌 闫青洁 张丹华 曾东 周舫 吴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目的:采用5种风险评估方法对汽车制造业重点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优化汽车制造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河南省某3家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岗位(产生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焊接岗位(产生锰及其无机化... 目的:采用5种风险评估方法对汽车制造业重点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优化汽车制造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河南省某3家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岗位(产生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焊接岗位(产生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接触比值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赋值定量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评估法进行喷漆和焊接等岗位的健康风险评估,并比较风险评估的结果。结果:企业2喷漆岗位二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企业3喷漆岗位乙苯和二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 STEL)最大值超过O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家企业的苯和甲苯浓度均低于OEL。接触比值法评估的有害因素风险等级为1~5级,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的为2~3级,ICMM赋值定量法评估的为1~3级,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的为1~5级,风险指数评估法评估的为1~5级。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法评估的风险等级高于或等于接触比值法和ICMM赋值定量法。对于二甲苯超标的岗位,5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均高于或等于不超标的岗位,且接触比值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的风险等级高于其他方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3家企业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风险等级均为5级,高于其他4种方法。结论:接触比值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ICMM赋值定量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评估法各有优缺点,必要时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更能客观评估汽车制造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汽车制造业 接触比值法 半定量综合指数法 ICMM赋值定量法 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 风险指数评估
下载PDF
基于靶器官的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宁 方丽婷 张湘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7-212,共6页
以某冶钢厂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结合我国现有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污染物对人体器官危害的特点,提出基于靶器官的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并在我国常规的污染物危害商计算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靶器官的污染物危害商计算模型,分... 以某冶钢厂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结合我国现有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污染物对人体器官危害的特点,提出基于靶器官的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并在我国常规的污染物危害商计算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靶器官的污染物危害商计算模型,分别采用两种模型对该场地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污染物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常规模型只考虑土壤重金属的临界效应,得到的4种重金属累计经口摄入土壤途径靶器官的危害指数(HI值)为4.022;而基于靶器官的模型考虑了重金属可能作用的所有靶器官,表征了靶器官的风险水平,得到靶器官睾丸的HQ值为0.013,靶器官神经、肾脏、心血管和血液的HI值分别为2.051、0.213、1.864和1.015,重金属对靶器官的总HI值为5.156,大于常规模型所预测的风险。可见,较常规方法而言,基于靶器官的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能更准确地表征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器官 土壤 重金属污染 致癌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水体微囊藻毒素污染对人群的非致癌健康风险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晓红 蒲朝文 +5 位作者 张仁平 赵清 许川 李砚 封雷 舒为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利用重庆某区2个水库的水样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使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微囊藻毒素通过饮水途径和食用水产品途径的人群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以及两条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结果表明饮用水库A水的非... 利用重庆某区2个水库的水样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使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微囊藻毒素通过饮水途径和食用水产品途径的人群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以及两条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结果表明饮用水库A水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01×10-6~0.004×10-6a-1,饮用水库B水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02×10-6~0.046×10-6a-1;食用水库A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83×10-6~0.262×10-6a-1,食用水库B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116×10-6~0.747×10-6a-1,白鲢是水库A与水库B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最高的水产品.水库A两条暴露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的最大值为0.266×10-6a-1;水库B两条暴露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的最大值是0.793×10-6a-1.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高于饮水;水库B两条暴露途径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接近国际上最常用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a-1.应优先加强水库B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同时限制食用水库A和水库B的水产品,特别是白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致癌健康风险评估 人群
下载PDF
某冶炼厂附近土壤中Hg的时空变化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冬梅 李新宇 +2 位作者 许笑笑 王玉琪 郑美洁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测定了2005年、2011年和2021年某冶炼厂土壤中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对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各采样点土壤中Hg的质量分数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整体呈现出以冶炼... 测定了2005年、2011年和2021年某冶炼厂土壤中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对冶炼厂附近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各采样点土壤中Hg的质量分数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整体呈现出以冶炼厂为中心的扩散现象,距离冶炼厂最近的S4和S5采样点的Hg污染最为严重;冶炼厂附近的S2、S4、S5、S6、S7采样点Hg的污染,处于极重程度,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距离冶金厂最近的S4和S5采样点土壤中Hg的非致癌健康危害指数相对较高;儿童接触Hg的非致癌健康危害指数高于成人,对于Hg的暴露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厂 HG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非致癌风险评估
下载PDF
典型石化企业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怡蓉 于洋 +4 位作者 赵静 郑玉婷 张丽丽 林军 竹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5-201,共7页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中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hazardous air pollutants,HAPs)实行风险管理,评估环境风险的要求,有必要开展石化企业排放HAP...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中对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hazardous air pollutants,HAPs)实行风险管理,评估环境风险的要求,有必要开展石化企业排放HAPs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本研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发布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手册F部分吸入风险评估指南中的方法,推算出HAPs物质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风险值;通过CALPUFF模型模拟预测出典型石化企业HAPs物质扩散范围及空气中的浓度,并将模拟预测得到的污染物浓度与推算得到的风险值进行比较,进而表征园区内该企业排放HAP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结果表明,基于最坏情况分析,该石化企业排放的HAPs致癌风险值为0.421μg·m^-3,非致癌风险值为2.212μg·m^-3,CALPUFF模拟预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最大为0.62μg·m^-3,且模型预测的月均浓度均未超过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风险表征结果表明,该石化企业排放的HAPs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存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但本研究仅针对某石化企业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并不能代表石化行业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S 人体健康 致癌风险评估 非致癌风险评估 石化企业排放
下载PDF
四种方法评估电器制造行业化学有害因素风险结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志明 曾庆民 +4 位作者 邓永愈 李丽泉 余建文 钟秀霞 苏世标 《预防医学》 202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对电器制造行业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电器制造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4家电器制造企业...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对电器制造行业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电器制造行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4家电器制造企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岗位为现场调查点,应用综合指数法、ICMM矩阵法、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4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电器制造行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岗位的健康风险,并比较评估结果。结果在8小时时间加权浓度(CTWA)与职业接触限值(OELs)比值(E/OELs)低于0.20时,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丙酮4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基本一致,风险等级均为2级;二氯甲烷综合指数法评估风险为3级,高于ICMM矩阵法和ICMM赋值定量法的2级、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的1级;苯乙烯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为3级,高于其他3种方法评估的2级;二甲苯E/OELs值在0.01~1.00之间时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为4~5级,高于其他3种方法的2级;二甲苯CTWA≥OELs和正己烷CTWA≥1/2 OELs时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风险均为5级,高于综合指数法和ICMM矩阵法评估结果。结论当化学有害因素CTWA<1/2 OELs时4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估电器制造行业职业健康风险,当化学有害因素CTWA≥1/2 OELs时ICMM赋值定量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更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制造行业 化学有害因素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综合指数法 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家核电企业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后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8
作者 董一文 康宁 +4 位作者 王鑫 边洪英 刘晓旭 汉锋 叶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917,共7页
目的对2家核电厂(X与Y)氨化装置设施改进前后氨接触岗位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的变化开展评估。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2015年)后(2017年)的更新变化,识别氨接触岗位及工作内容、收集防护措施... 目的对2家核电厂(X与Y)氨化装置设施改进前后氨接触岗位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的变化开展评估。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2015年)后(2017年)的更新变化,识别氨接触岗位及工作内容、收集防护措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等信息。对涉及场所开展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并计算10种氨接触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测定场所的事故通风量(m^(3)/h)及通风换气次数(次/h);根据GBZ/T 298—2017中的半定量综合指数风险评估模型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模型对装置改进前后液氨接触岗位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结果改进设施后发现如下改变:(1)由原来的钢罐堆积存放方式改为金属加压密封罐常态化备存,减少人员接触频次;(2)加注自动一体化,装置顶部增设事故通风口,附近安置联动氨报警装置并设定预报值;(3)开启加药间侧门维持自然通风。由此,设施改进前X厂化学分析工程师、化学采样工程师、3#机中核维修工;Y厂1#机常规岛现操工、2#及运行现操工所在场所的C_(STE)已超限值水平的结果在改进后均得到改善,10种岗位所在场所C_(STE)和岗位C_(TWA)均符合限值要求。改进后各岗位接触场所中氨的C_(STE)显著低于改进前水平(Z=10.856,P<0.001);改进后10种岗位所在现场作业场所内的通风换气次数在13~30.9次/h,符合标准要求且相比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67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进前C_(STE)与场所通风换气次数间具有一般程度的负相关性(r=-0.39,P<0.05),改进后二者无显著相关性(r=-0.051,P>0.05);10种氨接触岗位在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时,化学分析工程师等大多数岗位在改进设施后呈现出风险等级下调(Z=1.345,P<0.05),3#机中核维修工、4#机运行现操工等岗位在设施改进后出现风险等级上调或维持不变,这可能与改进后个别岗位劳动者累计接触时间延长有关。相比之下,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模型的风险等级在改进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47,P>0.05)。结论2家核电企业氨化装置设施改进举措切实降低了场所空气中氨浓度水平并使大多数氨接触岗位劳动者的风险等级发生了变化;半定量综合指数风险评估模型相比于定量非癌症风险评估模型更适合应用于对该类改进设施前后开展自身对照风险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装置 设施改进 通风换气次数 半定量综合指数风险评估模型 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