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江洪 屠越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 1概述肺孢子菌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外病原体,以滋养体和包囊形式存在。最初被归类为原生动物,直到1988年,通过检测核糖体RNA序列显示其是真菌的一员[1]。肺孢子菌只感染哺乳动物,为种属特异性。不同肺孢子菌生物体具有特异性,感染人类的命名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存在于大鼠的仍称为卡氏肺孢子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但也发生于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后,以及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AIID)患者中。随着对AIDS患者诊治技术的进展[高活性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等的出现],这类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生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随着血液、器官移植增多,更强效的细胞毒或免疫治疗,以及肿瘤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非AIDS患者中PJP病例逐年增多。并普遍认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于HI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者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车思雨 张国庆 +3 位作者 蒋依宁 胡帅 刘爱连 李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831-2834,共4页
目的探讨非获得性免疫缺陷人群中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cosis,PC)患者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市结核病医院确诊为PC的患者28例,均完成CT平扫,17例完成CT三期增强扫描,均具有较... 目的探讨非获得性免疫缺陷人群中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cosis,PC)患者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市结核病医院确诊为PC的患者28例,均完成CT平扫,17例完成CT三期增强扫描,均具有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PC患者均无明确鸽子粪便接触史,平均年龄47岁,男17例(60.71%),男女比例约1.5∶1,伴有基础病变者10例。57.14%无任何症状,28.57%咳嗽咳痰、14.29%胸痛,17.86%伴发隐球菌脑膜炎。按影像类型共分两型:结节或肿块型,20例(占71.43%);弥漫型,8例(占28.57%)。结节或肿块型中,55%位于胸膜下,含气支气管征40%,空洞存在25%,均无树芽征;弥漫型中,含气支气管征62.5%,空洞存在50%,均无树芽征。其中17例CT增强病例中,血管造影征35.29%;延迟强化70.59%。结论非获得性免疫缺陷者PC多数无特异性症状,结节或肿块型居多,胸膜下分布为优势,含气支气管征和血管造影征偏多见,延迟强化为主,均无树芽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肺隐球菌病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
下载PDF
31例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明浩 叶健 +1 位作者 沈凌 陈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 目的通过研究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31例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各方面特点。结果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结论肺隐球菌病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9例确诊非HIV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芬华 夏晓东 +1 位作者 梁志欣 陈良安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33-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长期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8例(88.9%)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33.3%... 目的探讨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长期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8例(88.9%)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33.3%)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7例(77.8%)出现典型三联征——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特征为双肺弥漫磨玻璃浸润影8例(88.9%)和实变影1例(11.1%)。7例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死亡2例;2例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治疗,死亡1例;总病死率33.3%。结论非HIV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感染PCP病死率较高,对有出现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弥漫磨玻璃浸润影等临床表现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时应考虑PCP的可能,及早进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特点 G试验
下载PDF
非HIV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缪晔红 许立芹 冯健 《交通医学》 202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非HIV感染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非HIV感染PJP患者30例,年龄154天~78岁,29例入院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目的:探讨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非HIV感染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非HIV感染PJP患者30例,年龄154天~78岁,29例入院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13例(43.3%)出现不典型影像学征象。所有患者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病原体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耶氏肺孢子菌阳性,序列数范围32~48466,18例出现混合感染,8例出现3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其中合并巨细胞病毒(CMV)8例,合并念珠菌或曲霉菌5例,合并常见院内革兰阴性菌5例。治疗后23例病情好转出院,7例死亡。结论:非HIV感染PJP患者多为免疫抑制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合并多重感染。mNGS检测肺泡灌洗液阳性率高,有助于诊断非HIV感染PJ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非艾滋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铁梅 佘丹阳 +2 位作者 解立新 管希周 陈良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研究非艾滋病(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并对β-D-葡聚糖的诊断价值和治疗药物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研究非艾滋病(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并对β-D-葡聚糖的诊断价值和治疗药物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结果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4例应用了泼尼松或甲泼尼龙,9例应用了吗替麦考酚酯,15例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6±5)分,氧合指数均<300mm Hg,66.7%的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200/μl,93.3%的患者血清β-D-葡聚糖升高;所有患者的抗PCP治疗均联合应用了卡泊芬净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总体病死率26.7%,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0.0%,高于未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P=0.077)。结论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中PCP的病死率较高,β-D-葡聚糖可以做为PCP感染的一个诊断参考指标,卡泊芬净联合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治疗PCP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葡聚糖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常见眼内病毒感染性病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6,共4页
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 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非AIDS患者与肺孢子菌肺炎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珺 徐道亮 刘昌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2期161-166,共6页
肺孢子菌属于真菌,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以及肿瘤放化疗的施行,肺孢子菌的感染出现在非AIDS患者中。鉴于近年来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较高的致死率,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时得到... 肺孢子菌属于真菌,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以及肿瘤放化疗的施行,肺孢子菌的感染出现在非AIDS患者中。鉴于近年来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较高的致死率,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非AIDS患者发生PCP的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因素 诊治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