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心灵史》文体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忠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4,共4页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 一方面,张承志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发挥训练有素的民族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在叙史方式上主要采取严谨缜密的史学著述方式反映哲合忍耶的信仰史,使《心灵史》“远离了文学”;另一方面,叙述者“我”走入信仰的中心——哲合忍耶而产生的强烈抒情倾诉欲望,又使《心灵史》具有鲜明的抒情诗的品质,回到了文学,从而形成了由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与抒情诗式的倾诉相结合的新型文体,即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文体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
下载PDF
历史叙述和时间意识--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三种类型
2
作者 孟繁华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似的争议,比如历史题... 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似的争议,比如历史题材、历史小说等。一方面,就小说而言,我们有个“史传传统”。这个传统说来话长,但与小说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关,大体是不错的。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说的是不读《诗经》就难以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也是诗比后来的小说地位高的原因之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也没有所谓的“说”部。小说地位低下就需“攀附”,而“攀附历史”是其中的手段和传统之一。其二,文学与历史都是虚构的艺术。文学自不必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历史是一种叙述,在叙述学的意义上,任何事物一旦进入叙述,也就进入了虚构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虚构文学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史传传统 离散文学 女性文学
下载PDF
抒情与史诗:论熊育群的小说
3
作者 李云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熊育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诗歌走上文坛,后又以散文扬名。其小说创作始于中篇小说《无巢》(2007年),后又出版三部颇具影响的长篇小说:《连尔居》(2013年)、《己卯年雨雪》(2016年)和《金墟》(2022年)。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从非虚构... 熊育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诗歌走上文坛,后又以散文扬名。其小说创作始于中篇小说《无巢》(2007年),后又出版三部颇具影响的长篇小说:《连尔居》(2013年)、《己卯年雨雪》(2016年)和《金墟》(2022年)。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从非虚构到虚构,熊育群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文体之间自如切换,无论何种文体,其笔下都漫溢着强烈的“浪漫精神”,各文体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故此,要进入熊育群的小说世界,需要先了解其诗歌和散文的美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育群 浪漫精神 虚构 《己卯年雨雪》 美学特色 互相渗透 抒情 游刃有余
下载PDF
《根》和非虚构小说 被引量:12
4
作者 聂珍钊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写作的一本被称为“超级畅销书”的小说《根》(Roots)。哈利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记者,最初为供男子阅读的探险小说杂志写稿,帮助撰写了描写美国黑人领袖的《马尔科姆·爱克斯自传... 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写作的一本被称为“超级畅销书”的小说《根》(Roots)。哈利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记者,最初为供男子阅读的探险小说杂志写稿,帮助撰写了描写美国黑人领袖的《马尔科姆·爱克斯自传》。《根》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被列为“十大畅销书”的作者之首。《根》的影响和意义是巨大的,被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纪实小说 六十年代 传记小说 虚构小说 历史小说 小说 小说杂志 代表作家 传记作品
下载PDF
论非虚构小说 被引量:8
5
作者 聂珍钊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小说是19世纪以来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该尤斯·绥通纽斯·特朗奎鲁斯的《萨蒂里卡》和鲁齐乌斯·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又名《金驴记》)。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之前,小说历史上曾出现过塞万提斯的... 小说是19世纪以来最主要的文学体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该尤斯·绥通纽斯·特朗奎鲁斯的《萨蒂里卡》和鲁齐乌斯·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又名《金驴记》)。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之前,小说历史上曾出现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小说 实验小说 新闻报道 纪实小说 传记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美国历史 小说 写作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抒情重构空间:非虚构文学的策略与限度——论《我的二本学生》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6,共9页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聚焦于“一帮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以共情的方式切入一个个二本学生的命运,以微观情感推动对于宏大背景的考察,以“抒情”为方法勾勒出对时代图景的想象。本文试图跟随此书的空间线路,探究作者如何以“抒情”将小...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聚焦于“一帮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以共情的方式切入一个个二本学生的命运,以微观情感推动对于宏大背景的考察,以“抒情”为方法勾勒出对时代图景的想象。本文试图跟随此书的空间线路,探究作者如何以“抒情”将小经验和大时代联系起来,勉力完成某种整体性建构。进而思考文学尤其是非虚构文学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边界在哪里、“抒情”在非虚构文学中起到何种作用、写作中“抒情”的过度使用又会埋藏何种风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灯 《我的二本学生》 空间 抒情 虚构
下载PDF
隐喻、寓言与抒情诗:比较语境下余宝琳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
7
作者 陈小亮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以余宝琳《隐喻与中国诗》《寓言、寓言式批评与诗经》《间离效果: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三篇论文和著作《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解读》为基础文本,描述余宝琳对隐喻、寓言、意象、抒情诗等中西术语概念差异的比较,总结余宝琳从宇宙一元... 以余宝琳《隐喻与中国诗》《寓言、寓言式批评与诗经》《间离效果: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三篇论文和著作《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意象解读》为基础文本,描述余宝琳对隐喻、寓言、意象、抒情诗等中西术语概念差异的比较,总结余宝琳从宇宙一元论、刺激-反应写作模式、现世的诗学传统三方面对中国非虚构诗学的阐发,指出余宝琳中国非虚构诗学研究的哲学美学、比较诗学理路和差异性策略,既带来其理论的清晰,也造成其研究过于强调本体论差异,忽视具体文本分析和绝对化倾向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隐喻 寓言 抒情
下载PDF
诗的本质、策略及非虚构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曙光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在英文中小说(f...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在英文中小说(fiction)则是虚构的同义词。所以纳博科夫说,“文学是想象,小说是虚构”。想象与虚构意思有交叠,也有不同之处。我们可以说博尔赫斯在查尔斯河畔同另一个博尔赫斯的对话是虚构的,却不能说华滋华斯在《水仙》中“我像一朵云在孤独地游荡”也是这样,因为里面不存在一个完整的情节或事件,而只是情境和由此展开的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诗的本质 博尔赫斯 叙事诗 纳博科夫 《水仙》 华滋华斯 抒情
下载PDF
诗的本质、策略及非虚构性
9
作者 张曙光 《中外诗歌研究》 2011年第4期35-36,共2页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 在一些人看来...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 在一些人看来,现代诗注重的不再是抒情,而是经验或按一些人所说也包含着智性,其实在二者中仍然包含着情感因素,不同的只是抒写方式的改变。我们在说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抒情上也确实存在或可以存在着不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本质 虚构 叙事诗 情感因素 抒写方式 抒情 文体 现代诗
下载PDF
文心续铸费思量:从《小说稗类》到《文章自在》——试析张大春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演进
10
作者 杨君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1-188,共8页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旧作《小说稗类》,以分章专攻,各个击破的笔记体形式,条分缕析地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因素进行了评述,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论建构,自成体系。而他的新作《文章自在》,虽然原本是为指导需要应...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旧作《小说稗类》,以分章专攻,各个击破的笔记体形式,条分缕析地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因素进行了评述,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论建构,自成体系。而他的新作《文章自在》,虽然原本是为指导需要应考作文的中学生而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却也掰开揉碎地仔细讲述了陈义更高的文章之道,并不局限于应试作文的辅导和准备。《文章自在》的要旨在于:写文章,不搞作文,提倡需要写文章的人,特别是应试者应增强写作意识,发挥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本文尝试从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来探讨作者关于跨文类(即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的某些一以贯之的创作观念,是如何发展和演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书写 虚构 教化 抒情
下载PDF
甲骨:民族根与华夏源的时代记录者——论陈河的长篇小说《甲骨时光》
11
作者 田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8-81,共4页
陈河是近些年来寓居海外的众多杰出的华人作家之一,他的新著《甲骨时光》荣获"中山文学奖"。作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囊括着蕴藉民族底蕴的文字,在云谲波诡的时代风云中凸显着民族命运的折戟沉浮,同时,也折射出一代代参与并... 陈河是近些年来寓居海外的众多杰出的华人作家之一,他的新著《甲骨时光》荣获"中山文学奖"。作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囊括着蕴藉民族底蕴的文字,在云谲波诡的时代风云中凸显着民族命运的折戟沉浮,同时,也折射出一代代参与并见证时代命运的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与民族振兴的热忱祈望与艰辛探索。作为海外华人,陈河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非虚构性叙事的基础上探寻着人性的复杂,同时作家将笔端倾注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赞美他们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守原则的美好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虚构 民族共同体 微观叙事
下载PDF
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晖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06年第4期203-210,共8页
关键词 虚构文学 小说形式 中国作家 纪实散文 文体革命 新写实小说 历史小说 口述实录 当代文论 主流文学
原文传递
丹江的文学书写与意义生成——评李育善《走过丹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走过丹江》里,李育善瞩目丹江的历史与现实,向前,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以及史传事功传统相接,向后,笔触回落在现实民间的生活味和写实情,完成一部事关丹江风物山水和物事人情民俗等的"口述史",一部书写丹江的文学志书;历史... 《走过丹江》里,李育善瞩目丹江的历史与现实,向前,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以及史传事功传统相接,向后,笔触回落在现实民间的生活味和写实情,完成一部事关丹江风物山水和物事人情民俗等的"口述史",一部书写丹江的文学志书;历史与现实的对接里,呈显丹江的前世与今生,以文学书写呈具丹江历史与现实的意义生成。作家充分调动眼、耳、口、鼻等感官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系统,以贴近民生和大地的无限敞开的心灵,大量充沛而鲜活生动的民间日常生活细节,构筑起在场、贴地和更近心灵的写作;感性和诗性兼具的语言,重申和重塑非虚构散文的写作伦理。李育善的《走过丹江》,是作家用回到故乡的儒生的儒文章,提供给我们"现今中国的一个小的,但更具普适性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育善 《走过丹江》 抒情传统 虚构散文 儒生
下载PDF
复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的散文创作与教学传统
14
作者 陶磊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散文,本是中国古代除诗歌外的文学大宗。但随着近代以来文学体裁的重新划分及其价值等级序列的翻转,小说一跃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一度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反而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直到晚近“非虚构... 散文,本是中国古代除诗歌外的文学大宗。但随着近代以来文学体裁的重新划分及其价值等级序列的翻转,小说一跃成为“文学之最上乘”;而一度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反而有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直到晚近“非虚构文学”概念的传入,“散文”随着其定义和外延的相关争论以及“非虚构”创作的勃兴,再次成为中国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本文所称的“散文”取其最广泛的含义,即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包括注重抒情性、接近“美文”的“传统”散文、随笔等,也包括传记/纪实作品在内的狭义的非虚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文学作品 经国之大业 纪实作品 创意写作 文学体裁 等级序列 抒情
下载PDF
作为“非虚构创意写作”的传记: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梁庆标 《传记文学》 2020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在当今世界文学领域,强调历史性、真实性而又颇具艺术性的"非虚构创意写作"备受关注,传记写作与研究则是当下"非虚构转向"中的焦点、前沿话题之一。在当代文化娱乐日益通俗化、多元化的世界中,传记独具吸引力和生命... 在当今世界文学领域,强调历史性、真实性而又颇具艺术性的"非虚构创意写作"备受关注,传记写作与研究则是当下"非虚构转向"中的焦点、前沿话题之一。在当代文化娱乐日益通俗化、多元化的世界中,传记独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得益于几个方面的不断拓展或演进:多媒介化,使传记形式日益丰富;精简化,让传记内涵更加凝练深刻;传材的新颖保证了传记价值的独特;抒情性或讽刺风格则展示了传记情感魅力与多重主体的对话。这一切都离不开传记家的非凡耐心和无尽爱意——可谓之"创意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媒介 简练 抒情
原文传递
“非虚构”的内涵和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晖 《杉乡文学》 2011年第6期79-80,共2页
"非虚构作品"一词应该是舶来品,包含范围广,文史哲等都有。在文学领域提到该词,较早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非虚构小说"和"新新闻报道"为代表的非虚构创作盛行一时,诺曼·梅勒、汤姆·沃... "非虚构作品"一词应该是舶来品,包含范围广,文史哲等都有。在文学领域提到该词,较早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非虚构小说"和"新新闻报道"为代表的非虚构创作盛行一时,诺曼·梅勒、汤姆·沃尔夫、杜鲁门·卡波特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88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一书的中译本,对此专门进行过介绍和探讨。英语中的"Nonfiction"一词,直译是"非小说",还可译为"非虚构文学"。我和南平在国内学界比较早地使用了"非虚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小说写作 卡波特 梅勒 春风文艺出版社 杜鲁门 新闻报道 沃尔夫 口述实录文学 历史小说
原文传递
论《昆明的雨》的非文学性细节
17
作者 卢瑞 《语文学习》 2023年第4期45-48,共4页
作家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提到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杂文具有非文学性细节的特征,文字没有文艺腔,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所谓非文学性细节,是相对于虚构想象细节而言的,指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细节。阿城的话启发笔者思考《昆明的雨... 作家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提到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杂文具有非文学性细节的特征,文字没有文艺腔,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所谓非文学性细节,是相对于虚构想象细节而言的,指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细节。阿城的话启发笔者思考《昆明的雨》中非文学性细节的抒情作用,重新体会汪曾祺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2]的独特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性 虚构想象 独特韵味 阿城 抒情作用 杂文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马伯庸:历史上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
18
作者 凝珚 《检察风云》 2020年第19期4-5,共2页
“马亲王”又出新书了。不过这本新书,没有起《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龙与地下铁》等脑洞派标题,而是跟随上一本非虚构的历史纪实《显微镜下的大明》和《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相似,取名《两京十五日》,是一部上下两册共7... “马亲王”又出新书了。不过这本新书,没有起《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龙与地下铁》等脑洞派标题,而是跟随上一本非虚构的历史纪实《显微镜下的大明》和《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相似,取名《两京十五日》,是一部上下两册共70万字的历史小说。依旧在真实的历史架构和细节中,脑洞大开地铺陈出一个个悬念和反转,这种被网友亲切地称之为“考据型悬疑文学”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如何一一嵌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虚构 历史纪实 民间智慧 机器猫 伯庸 真实的历史
原文传递
略论林白《北流》的“注疏体”文体创造
19
作者 胡少山 王春林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在对北流话也即一种粤方言的征用之外,林白的《北流》在文体层面上也同样下了很大的功夫。说到文体,最起码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最广义上对文学体裁类别做一种条分缕析的结果,即小说、诗歌、散文、非虚构文学以及戏剧这样五种... 在对北流话也即一种粤方言的征用之外,林白的《北流》在文体层面上也同样下了很大的功夫。说到文体,最起码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其一,是最广义上对文学体裁类别做一种条分缕析的结果,即小说、诗歌、散文、非虚构文学以及戏剧这样五种不同的文体形式。其二,是指在以上五种文学文体的内部,可以依据性质和篇幅做进一步的区分。比如,在散文领域,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功能而进一步区分为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两种文体类别;比如,在小说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 小说领域 文体形式 林白 文学文体 文学体裁
原文传递
叶兆言:作家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
20
作者 夏天 《时代邮刊》 2022年第6期26-28,共3页
他成长于书香门第,是写作圈公认的劳模,以新历史小说成名,又以反思知识分子精神命运的非虚构文化散文备受瞩目。他的作品,用意精深,下笔平易,深受读者喜爱。他就是叶兆言,少年时,他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家里人也不希望他成为作... 他成长于书香门第,是写作圈公认的劳模,以新历史小说成名,又以反思知识分子精神命运的非虚构文化散文备受瞩目。他的作品,用意精深,下笔平易,深受读者喜爱。他就是叶兆言,少年时,他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家里人也不希望他成为作家。中学毕业后,他进工厂当了4年钳工,后来,是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参加高考,在1978年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从此与文学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精神 叶兆言 文化散文 历史小说 虚构 书香门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