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 杨庆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下载PDF
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
3
作者 周冬长 梁春祥 黄阳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 腰椎失稳症 疗效
下载PDF
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干 陈长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5-567,共3页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多随着腰椎后伸时加重,屈曲时缓解。对于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以往通常采用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IC),症状多随着腰椎后伸时加重,屈曲时缓解。对于症状较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以往通常采用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的金标准,但脊柱融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融合固定所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及关节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宁 高延征 +5 位作者 高坤 张敬乙 余正红 盛伟超 邢帅 吕东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随访时间为(53. 6±32. 3)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 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3)。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0. 05),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 <0. 05),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 100)。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关节突关节 动态融合固定系统 单边动态稳定
下载PDF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鹏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比(123±21)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m L比(341±3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腰椎不稳
下载PDF
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罗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12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7例;行腰椎融合辅以临...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112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传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7例;行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共5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Oswestry功能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2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临近退变节段融合动态系统固定 多节段腰椎退变 Oswestry功能评分 目测类比评分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会 牛国旗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47-3550,共4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腰椎融合术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大量研究证明椎体融合后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会导致腰椎不稳和腰椎管狭窄的复发。因此,一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动态功能、维持腰椎正...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腰椎融合术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大量研究证明椎体融合后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会导致腰椎不稳和腰椎管狭窄的复发。因此,一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动态功能、维持腰椎正常的应力分布、预防继发性邻近节段退变的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重视。该文主要从基础研究、设计理念、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棘突 非融合固定系统 动态固定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邢帅 高延征 +2 位作者 王红强 张广泉 张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40岁(31.0±6.9岁)。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68个月(42.0±6.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2d、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an 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于术后2d、末次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应用Pfirrmann分级评估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及信号变化,计算Pfirrmann分级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5±11.6min,术中出血量58.8±9.5ml,术后住院时间3.1±0.4d。患者术后2d、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d、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及其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d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Pfirrmann分级30.5%改善,56.5%无明显改变,13.0%退变加重;邻近节段8.7%改善,73.9%无明显改变,17.4%退变加重。随访期间无椎间盘突出复发,无螺钉松动、断裂、失效等相关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保留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动态非融合固定系统
下载PDF
后路非融合固定在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干 陈长青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78-80,共3页
融合术仍然是治疗脊柱退变的金标准,但脊柱融合会产生一些问题[1]。融合固定所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及关节突,导致邻近未融合节段的运动范围异常增加及相关病理性变化,使患者术前症状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2],一些患者不得不再... 融合术仍然是治疗脊柱退变的金标准,但脊柱融合会产生一些问题[1]。融合固定所产生的异常应力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及关节突,导致邻近未融合节段的运动范围异常增加及相关病理性变化,使患者术前症状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2],一些患者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有人提出了非融合固定的概念,也可称为动态固定系统,即保留有益运动和节段间负荷传递的稳定系统,不做椎体节段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腰椎非融合及功能重建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庆才 姜绪伟 丁义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如何保存其稳定性和运动性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动态非融合稳定技术(动态固定)及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其保留了脊柱的两大功能,模拟了正常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大大... 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如何保存其稳定性和运动性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动态非融合稳定技术(动态固定)及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其保留了脊柱的两大功能,模拟了正常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大大降低了因邻近节段退变而导致的症状、体征的出现,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融合固定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非融合固定系统 人工椎间盘 人工髓核
原文传递
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巴雪峰 孙改生 +6 位作者 凯瑟尔 谢鸿 廖燚 汪少波 张燕 周燕 乔会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2008年6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44~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 [目的]评估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2008年6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44~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Coflex置入者24例,行椎间融合内固定+融合节段上方Coflex置入术者4例,置入物置入L3~4间隙6例,L4~5间隙18例,L5S1节段4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score,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20.5 min。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9±1.1)分减至术后1年随访的(2.62±0.7)分;ODI由术前的(58.2±9.6)%减至术后18个月随访的(26.8±3.4)%,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Coflex棘突间置入物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