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融合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的纯化及鉴定
1
作者 朱永红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 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8(rhIL 18)。方法 采用溶菌酶加超声破菌的方法抽提包涵体 ,以8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 ,变性条件下以阴离子柱层析进行首步纯化 ,复性后再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对纯化的样品进行了SDS PAGE、HPLC、N... 目的 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8(rhIL 18)。方法 采用溶菌酶加超声破菌的方法抽提包涵体 ,以8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 ,变性条件下以阴离子柱层析进行首步纯化 ,复性后再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对纯化的样品进行了SDS PAGE、HPLC、N端氨基酸序列、免疫印迹及生物学活性分析。结果 rhIL 18在大肠杆菌中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 ,所提取的包涵体中重组蛋白纯度可达到 80 %以上 ,包涵体经二步柱层析纯化后 ,HPLC分析纯度达 98%以上 ,SDS 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约 19× 10 3 ,N端 15个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 ,生物学活性分析证实纯化的rhIL 18具有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能力。结论 所建立的纯化rhIL 18的方法简便有效 ,为开展rhIL 18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及其大规模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融合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 纯化 鉴定 溶菌酶 超声破菌 包涵体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树雨 任立斌 +1 位作者 任前 牛淑丽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中IL-18和IL-33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于该院进行诊治的49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进...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中IL-18和IL-33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于该院进行诊治的49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18:(328.3±12.7)ng·L^-1vs(131.7±14.2)ng·L^-1;IL-33:364(178-537)ng·L^-1vs 156(52-193)ng·L^-1,P〈0.05],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IL-18和IL-33水平升高越明显,两者与疾病程度均呈正相关(IL-18:r=0.67,P〈0.05;IL-33:r=0.71,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IL-18和IL-3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且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疾病恶性分期与病情进展的潜在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伟 郭晖 《医疗装备》 2020年第8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甲...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IL-2、TNF-α、IL-1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2(312.54±84.43)pg/ml、TNF-α(6.82±2.07)pg/ml、IL-13(4.86±1.5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29.84±97.51)pg/ml、(12.72±3.74)pg/ml、(6.13±1.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仅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未经对症处理自行恢复。结论RA患者接受rhTNFR:Fc治疗有助于下调血清IL-2、TNF-α及IL-13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升RA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3
下载PDF
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
4
作者 张悦 季忠庶 申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18(IL-18)、胎盘生长因子(PIGF)、降钙素原(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 目的分析基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18(IL-18)、胎盘生长因子(PIGF)、降钙素原(PCT)水平构建B型链球菌(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80例GBS感染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未发生GBS感染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另对研究组孕妇随访至分娩,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与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ADMA、IL-18、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PI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MA(高)、IL-18(高)、PCT(高)、PIGF(低)、IgA(低)、IgM(低)、IgG(低)、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GBS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P<0.01)。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67%、91.12%、90.38%、0.933。结论基于血清ADMA、IL-18、PIGF、PCT水平构建的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GBS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链球菌 感染 孕妇 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18 胎盘生长因子 降钙素原 妊娠结局 风险预测模
下载PDF
血清IL-18及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张晓燕 马学良 金学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34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274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72例;选择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34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274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72例;选择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H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IL-18及IL-6的水平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较单纯性糖尿病组IL-18[(477. 33±9. 11)比(432. 14±21. 95) ng/m L]及IL-6[(20. 29±1. 71)比(14. 39±1. 06) ng/m L]明显增高(P <0. 05);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IL-18 [(482. 95±5. 22)比(459. 11±10. 34) ng/m L]及IL-6 [(25. 00±1. 342)比(17. 21±1. 010) ng/m L]比较亦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IL-18及IL-6在2型糖尿病合并H型性高血压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高血压 H高血压 2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8对肺炎链球菌小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国芳 徐剑英 吴永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8(r IL^(-1)8)对肺炎链球菌小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构建肺炎链球菌小鼠模型。正... 目的研究重组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8(r IL^(-1)8)对肺炎链球菌小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构建肺炎链球菌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无菌0.9%Na Cl溶液0.5 m L;实验组腹腔注射5μg·m L^(-1)r IL^(-1)8 0.2 m L,连续干预2 d。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用显微镜观察各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并对BALF进行平板培养菌落培养,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9.86±0.47)×108/L,(37.52±5.37)%,(11.58±2.03)%,实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及干扰素(INF)-γ含量分别为(39.15±2.58),(98.15±8.14),(36.21±6.47)ng·L^(-1),实验组和正常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6、IL^(-1)7及INF-γ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平板菌落计数显示,正常组无菌落产生,模型组和实验组的活菌计数分别为(26.45±2.84),(1.59±0.63)个/毫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可见,正常组和实验组肺组织中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28,0.99±0.45,与模型组(1.62±0.7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r IL^(-1)8干预可减轻肺炎链球菌小鼠机体炎性程度,可能与降低p38MAPK蛋白表达量、调控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8 肺炎链球菌 p38活化蛋白激酶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亚东 卢小伟 +3 位作者 李汉湘 胡岚翔 黄成校 高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0.4 mg/kg,2次/周。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剂量调整,若患儿效果较好,则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改为1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β胶原分解片断(β-CTx)、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监测两组前臂、L2-4腰椎正侧位和股骨Ward’s三角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NF-α、CRP、IL-1β、MMP-3、WBC、ESR、PLT水平均显著下降,ALP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腰椎正位、腰椎侧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骨质疏松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β胶原分解片断 碱性磷酸酶 TNF-α IL- MMP-3
原文传递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非少尿型肾损伤大鼠尿水通道蛋白-1水平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东雪宁 刘春梅 +2 位作者 李博慧 唐凯宏 金英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急性非少尿型肾损伤大鼠尿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水平变化及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目的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急性非少尿型肾损伤大鼠尿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水平变化及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的相关性。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4、6、8 h组各5只,对照4、6、8 h组各3只。LPS 4、6、8 h组经股静脉滴注LPS溶液30 mg/kg,持续时间分别为4、6、8 h,制备DIC急性非少尿型肾损伤模型;对照4、6、8 h组分别经股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4、6、8 h。收集滴注LPS溶液或生理盐水期间尿量,测定AQP-1、IL-18、TNF-α、NGAL水平;滴注结束采集各组心脏血液,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D-二聚体、肌酐水平;采血后处死大鼠,取一侧肾脏及肺组织行HE或纤维素染色,光镜下观察肺、肾组织毛细血管充血、微血栓形成情况;Pearson法分析尿AQP-1与IL-18、TNF-α、NGA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4、6、8 h组尿AQP-1、IL-18、TNF-α、NGAL水平,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D-二聚体、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 4、6、8 h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较对照4、6、8 h组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4、6、8 h组延长,血浆D-二聚体、肌酐较对照4、6、8 h组升高,尿量均较对照4、6、8 h组增多(P<0.05);LPS 4、6、8 h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依次降低(P<0.05),D-二聚体依次升高(P<0.05);LPS 8 h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LPS 4、6 h组延长(P<0.05),LPS 4 h组与LPS 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 6、8 h组尿量较LPS 4 h组增加,肌酐较LPS 4 h组增高(P<0.05),且LPS 8 h组肌酐均较LPS 6 h组增高,尿量与LPS 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4、6、8 h组肺组织纤维素染色镜下无明显异常病理改变,LPS 4、6、8 h组毛细血管呈不同程度的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对照4、6、8 h组和LPS 4 h组HE染色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LPS 6、8 h组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肿胀;LPS 4、6、8 h组尿AQP-1[(114.83±2.35)、(124.18±0.51)、(140.37±2.09)ng/L]、NGAL[(5.69±0.02)、(6.32±0.08)、(7.03±0.02)μg/L]、TNF-α[(39.84±0.39)、(41.96±1.20)、(47.42±1.16)ng/L]、IL-18[(23.61±0.17)、(24.96±0.12)、(28.49±0.79)ng/L]依次升高,且均高于对照4、6、8 h组(P<0.05);LPS 4、6、8 h组尿AQP-1与TNF-α、IL-18、NGAL水平呈正相关(r=0.959,P<0.001;r=0.962,P<0.001;r=0.978,P<0.001)。结论 DIC急性非少尿型肾损伤大鼠尿AQP-1明显升高,且与TNF-α、IL-18、NGAL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肾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少尿肾损伤: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水通道蛋白-1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