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治疗颈椎病5例:非融合术后弹性动态固定效果随访 被引量:19
1
作者 侯振扬 徐耀增 +4 位作者 钱忠来 周峰 陈亮 姜为民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5678-5681,共4页
背景: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是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非融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例颈椎病患者(6个节段)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置入颈椎... 背景: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是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非融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例颈椎病患者(6个节段)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进行非融合手术,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JOA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摄X射线平片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与结论:经1~6个月随访,JOA平均评分由术前8.5分升至术后15.4分;影像学复查未见颈椎动态稳定器移位、下沉,生理弧度良好,颈椎运动范围得到一定保持,无明显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表现。提示颈椎动态稳定器一体化植入术后能获得弹性动态固定,并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非融合术 颈椎动态稳定器DCI 置入 评分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陆艳 程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一种新型植入物,其设计理念为在非融合的情况下提供颈椎动态稳定性。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新型方法,术后即可获得弹性动态固定,维持手术节段... 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一种新型植入物,其设计理念为在非融合的情况下提供颈椎动态稳定性。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新型方法,术后即可获得弹性动态固定,维持手术节段的动态功能,从而避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带来的活动度丧失及临近节段加速退变。同时,其震荡吸收功能又弥补了人工椎间盘与其临近椎体轴向应力较大的缺陷,完善颈椎屈伸运动。我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对9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置入DCI非融合术,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动态稳定器 颈椎前路减压 非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钊鹏 李金生 +3 位作者 刘伟怡 谢学义 陈小雅 邹祝艺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40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40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总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后凸角变化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中采取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可完整保留固定节段功能,获得良好的矢状位排列,临床效果显著,主要适用于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 胸腰椎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冰 张琼 熊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对比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 目的对比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者纳入观察组(58例),将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8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部与下肢疼痛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腰背部功能;根据复查腰椎X线侧位片,以过伸位、过屈位椎间隙上下缘的延长线夹角差值获取椎间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时,两组腰部、下肢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12个月时,两组腰部、下肢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椎间ROM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35,P=0.047)。结论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较为突出,相较于传统术式安全性良好且半刚性固定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棒 椎弓根螺钉非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7期2610-26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术中... 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术式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经后路内固定术中非融合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术后伤椎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及术后1年伤椎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内固定术中非融合术式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与经后路内固定术中融合术式接近,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内固定术 融合术 非融合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下载PDF
18例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619-1620,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下将颈椎的动态稳定器(DCI)置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以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1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最长为90min,...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下将颈椎的动态稳定器(DCI)置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以来,行非融合术治疗的1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最长为90min,最短为40min,其平均时问为60min,在术中出血量为75~120ml,其平均为95ml,在术中均未予输血;其平均的住院时间为12.5d,均予以12个月随访。在术后参照JOA以及Odom标准评价疗效,在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是(16.75±0.28),同术前相较(8.27±0.68),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1.5月时患者Odom的评级优良率仅88.9%,术后3个月其优良率均达到100.0%。经X线检查DCI的位置均达到满意,无置人物的脱出及下沉。结论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下将DCI置人行非融合术治疗,并配合以细致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DCI置入 非融合术 护理
原文传递
非融合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于斌 邱贵兴 王以朋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脊柱融合术是长久以来脊柱外科医生治疗脊柱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脊柱融合后可能发生的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病等并发症促使一些学者开发研究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的非融合脊柱功能重建... 脊柱融合术是长久以来脊柱外科医生治疗脊柱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脊柱融合后可能发生的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病等并发症促使一些学者开发研究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的非融合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具体在颈椎主要为颈椎间盘置换术,在腰椎主要为人工髓核置换术、腰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后方动力性稳定技术。脊柱非融合技术可保留脊柱节段的运动功能,避免脊柱融合后节段间的应力改变,可减轻甚至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但这些新技术有其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应的并发症,在其优点的背后也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还需要长期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来判断非融合技术的利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椎间盘置换术 髓核置换术 动力性稳定技术
下载PDF
Ⅱ型齿状突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陈在飞 梁正忠 +4 位作者 夏瑞涛 廖湘波 王海龙 肖劲松 张志跃 《云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2010年1月-2016年01月对34例II型齿状突不稳定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同时15例髂骨后植骨融合,19例非融合治疗。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2例为陈旧性骨折,未形成鹅颈畸形。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高血... 2010年1月-2016年01月对34例II型齿状突不稳定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同时15例髂骨后植骨融合,19例非融合治疗。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2例为陈旧性骨折,未形成鹅颈畸形。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存在者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齿状突骨折 融合术 非融合术
下载PDF
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在山羊体内模型建立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孙晋保 王永清 +4 位作者 熊庆广 张庆杰 赵志辉 毕红宾 李毅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k of non-fusion technology,ADNFT)的山羊体内模型,研究其喷钛涂层骨长入、固定效果及非融合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证据。方法选择10只成年健康山羊作为实验对象,体重35~55 kg,... 目的通过建立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k of non-fusion technology,ADNFT)的山羊体内模型,研究其喷钛涂层骨长入、固定效果及非融合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证据。方法选择10只成年健康山羊作为实验对象,体重35~55 kg,羊龄10~24个月,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只,经腰椎前外侧入路,行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B组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腰椎正侧位的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取出包括假体在内的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常规制作标本后分别行病理、扫描电镜检查。通过腰椎影像学、病理及扫描电镜评价假体的固定效果、喷钛涂层骨长入及人工椎间盘的活动度。结果 10只山羊均建模成功,术后取出假体及周围组织的病理结果及电镜下可见假体喷钛涂层骨组织长入良好,人工椎间盘的钴铬钼合金、硅胶及喷钛涂层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腰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人工椎间盘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的喷钛涂层骨长入良好,与椎体的固定效果可靠,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非融合技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人工椎间盘 非融合术 羊模型 术后评价
下载PDF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忠海 王诗媛 +3 位作者 唐昊 马辉 张秋林 侯铁胜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末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0.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fl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椎板开窗减压Coflex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易红蕾 朱晓东 +4 位作者 张伟 陈家瑜 张涤清 季欣然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后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32例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4/5节段。男14例,女18例,年龄38~60岁,平均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间隙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活动范围,同时对患者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9~3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高度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节段保持一定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椎板开窗减压后应用Coflex棘突间撑开装置动态固定治疗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中期疗效满意,能较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少手术节段活动度,预防椎间隙塌陷及腰椎不稳,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期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 动态固定 非融合术
下载PDF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2 位作者 胡明 罗展鹏 罗小波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L5S13例,L3,4、L4,51例,L4,5、L5S12例。手术方法:椎管减压、Bioflex系统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选择椎体间融合或不融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椎间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2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83.4min,术中出血量400~1220ml,平均610.2ml。术前VAS为(7.8±1.3)分,术后为(2.3±0.9)分,末次随访为(2.1±0.8)分;术前ODI为(60.50±4.40)%,术后为(17.80±2.10)%,末次随访为(16.20±2.40)%。与术前比较,术后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略增加。融合节段融合率95.0%(19/20)。结论:Bioflex系统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超 何勍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麻木感。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无明显节段间不稳。其中L4,517例,L3,41例。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置入节段及相邻节段椎间曲度。根据VAS和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4个月。无内置物移位、断裂,影像学测量显示术后Coflex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2.1±2.6)°较术前(14.8±3.2)°明显减少(t=2.61,P=0.03),但至随访时发现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4.9±4.1)°较术后有明显增加,可接近甚至达到术前的角度(t=1.39,P=0.65)。过伸过屈位测量显示Coflex置入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运动范围(t=4.01,P=0.001),但可观察到置入节段过屈位运动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加(t=2.57,P=0.02)。相邻上一节段中立位Cobb角术前(12.1±2.3)°、术后(12.3±3.2)°、随访时(11.9±3.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VAS评分(2.2±0.7)分较术前(4.9±1.1)分明显改善(t=2.95,P=0.02)。术前ODI评分为(56.5±14.2)%,随访时为(29.1±9.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02,P=0.02)。结论:从临床疗效来说,结合椎板减压Coflex置入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Coflex并不能有效维持其置入后中立位下所获得的相对后凸状态,但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炯 陈哲 +1 位作者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
下载PDF
保护退变椎间盘的Topping-off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成 徐建广 +2 位作者 连小峰 李浩 邱满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49-8354,共6页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 背景:Topping-off技术将坚固的融合和棘突间动态装置组合固定治疗,防止或减缓邻近腰椎节段的退变。目的:观察腰后路椎间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Topping-off技术)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Topping-off技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访观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Coflex植入节段活动度,MRI图像中Coflex植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oflex植入节段的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Coflex植入节段相对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说明Topping-off技术对椎间盘中短期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内固定 相对信号强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劲 段洪 +2 位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两组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VAS、腰椎功能ODI评分、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较术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低(P<0.05),且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手术区域上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较术前加重,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其椎间隙高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传统钉棒系统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性系统在保留脊柱运动功能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骥 张新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都芳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f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的全面护理
20
作者 谭琼花 刘赞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方案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方案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舒适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17.42±3.28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7±3.35 m L、术后离床时间为4.28±0.52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改善舒适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术实施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优化护患关系,提高医护配合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动态稳定器 非融合术 全面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