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封爵孔子的两种走向:血缘性与非血缘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纪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80,166,共11页
在孔庙兴起于中央国学之前,曾经历过一段以孔子为"殷后"或是"宋后"的封谥历史,这是一种以孔子的血缘性作为封爵与尊崇依据的走向,与学制中以"学"为依据的先师或先圣之非血缘性崇孔走向不同。前汉初期,帝... 在孔庙兴起于中央国学之前,曾经历过一段以孔子为"殷后"或是"宋后"的封谥历史,这是一种以孔子的血缘性作为封爵与尊崇依据的走向,与学制中以"学"为依据的先师或先圣之非血缘性崇孔走向不同。前汉初期,帝王异姓若欲对孔子表达尊敬,则需至鲁地的孔府家庙中对孔子行礼以致其敬。汉成帝时,追谥孔子之诏令使孔子与古代圣王等列并称,宣示了"圣王之统"与"学术之统"二合为一的指标性。在新朝始建国元年的王莽诏令中,"周公、孔子"与"四代古宗"一齐出现。王莽的选择,摆脱了"殷后之统"的血缘性思考之方向,而从非血缘性的角度思考崇孔与封爵,孔子的德业遂与周公的功业具有等量齐观的历史地位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 非血缘性 殷宋之后 褒成宣尼公
下载PDF
代代相传:祭祖与祭孔的血缘性与非血缘性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纪祥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便是血缘性的传承,所谓天地之道肇端于夫妇,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指此。殷周以后,血缘成形为宗法制度,所蔚成之氏族、宗族、宗庙、祖庙、太庙等,都是以血缘性为基础的传承,这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中一条... 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便是血缘性的传承,所谓天地之道肇端于夫妇,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指此。殷周以后,血缘成形为宗法制度,所蔚成之氏族、宗族、宗庙、祖庙、太庙等,都是以血缘性为基础的传承,这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中一条重要的主轴。另一条重要的主轴,形成较晚,从孔子开始。孔子被后世称之为素王、宣尼公、文宣王、尼父、大成至圣、先师,不论为公、为王、为圣、为师,为殷汤后、为文化垂统之征,都是指其在文化的周道既衰中,将文化的精义在授徒中传递下来,因而开启了一种中国式的非血缘性文化垂传授受之传统。而师生的传递是一种非血缘性的传承,师生关系便成为中国文化中文化性、精神性的一种特殊性格与结构。没有这种师生的学习与传授,中国文化便不会绵绵不绝、源远与流长。祖先与子孙,是血缘性的;而文化传递,却是师生的、非血缘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 非血缘性 祭祖 祭孔 孔庙 家庙 国典
下载PDF
总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数对脐血移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遵鹏 李蓓 +4 位作者 廖灿 吴洁莹 陈劲松 谢闺饿 陆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总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数量在脐血移植中选择合适脐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分析不同总有核细胞数(TNC)和CD34+细胞数输入量、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数间脐血移植效果的差异,评价TNC和CD34+细胞数的作用。结果 89例白血病... 目的探讨总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数量在脐血移植中选择合适脐血的预示作用。方法分析不同总有核细胞数(TNC)和CD34+细胞数输入量、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数间脐血移植效果的差异,评价TNC和CD34+细胞数的作用。结果 89例白血病患者植入75例,植入率为84.3%。中性粒细胞(ANC)≥0.5×109/L、血小板≥20×109/L、血小板≥50×109/L的时间分别为17d、34d和46d。TNC输入量与移植植入率呈正相关,与生存率无关。CD34+细胞输入量与移植植入率和生存率有正相关性,供受者HLA配型不相合位点数差异对移植后的植入率和生存率无影响。结论脐血是一种替代骨髓造血干细胞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移植的较好来源。TNC和CD34+细胞数输入量对移植效果存在正性影响作用,是脐血移植中选择合适脐血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缘性脐血移植 白血病 总有核细胞 CD34+细胞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