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裔美国文学的旅行书写:反思族裔性,重构精神家园 |
骆洪
|
《学术探索》
CSSCI
|
2024 |
0 |
|
2
|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发展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
王卓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4 |
0 |
|
3
|
文化差异下美国文学作品解读——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 |
马芳芳
王昊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奴隶制下非裔美国人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
金海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非裔美国人的文化遗产意识——《日用家当》解读 |
陈建平
李秀琴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0 |
5
|
|
6
|
布克·华盛顿非裔美国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进步性”研究 |
吴明海
戴家毅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7
|
民权运动初期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阳光下的葡萄干》的主题探析 |
骆洪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3 |
4
|
|
8
|
《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 |
胡俊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13
|
|
9
|
非裔美国文学的修辞策略——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 |
水彩琴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94~2011 |
王玉括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非裔美国人与内战后宪政新秩序的建立 |
王希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2
|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
李权文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13
|
迷惘与回归:非裔美国成长小说成长模式探讨 |
曾健坤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20世纪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身份政治 |
骆洪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流散视阈下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 |
封金珂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6
|
试论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三大特征 |
王祖友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0 |
6
|
|
17
|
投河的总统女儿——第一部非裔美国小说《克洛泰尔》与实证主义法学 |
孙艳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5 |
2
|
|
18
|
从《紫色》看非裔美国人的两难境地 |
朱亚梅
张亚红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9
|
《有色人民——回忆录》与非裔美国自传传统 |
王玉括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33~1993 |
王玉括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