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广告利用非言语符号塑造真实感的方式与意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亿本 杨涵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5,共2页
广告信息的真实感是赢得受众认可的关键因素,影视广告视听兼备,感染力强,视觉非言语符号眼见为实,听觉非言语符号声情并茂,两者协同表意,不仅塑造广告信息的真实感,还富含情感、趣味性特征,并通过非言语符号隐喻广告意图,以避免受众的... 广告信息的真实感是赢得受众认可的关键因素,影视广告视听兼备,感染力强,视觉非言语符号眼见为实,听觉非言语符号声情并茂,两者协同表意,不仅塑造广告信息的真实感,还富含情感、趣味性特征,并通过非言语符号隐喻广告意图,以避免受众的抵触情绪,隐蔽影响受众对广告商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兼具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的优势,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广告 非言语符号 真实感
下载PDF
从标记看非言语符号的性别不对称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定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言语符号的对立、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非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标记价值,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具有明显的性别不对称性。
关键词 标记理论 非言语符号 性别 不对称性
下载PDF
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初探
3
作者 彭敏 周德仓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文化 非言语符号 传播
下载PDF
从标记理论看《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特征
4
作者 姚吉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7-94,共8页
文章运用标记理论分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特征和非言语符号特征发现王熙凤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无标记和有标记的称谓语、抱怨语、骂詈语、委婉语、威胁语、赞美语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并维持其管家大奶奶的地位,而且还善于... 文章运用标记理论分析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言语符号特征和非言语符号特征发现王熙凤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无标记和有标记的称谓语、抱怨语、骂詈语、委婉语、威胁语、赞美语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并维持其管家大奶奶的地位,而且还善于运用话语标记语来承上启下和加强语气;王熙凤的服饰、外貌、微笑等非言语符号也具有很强的标记性,与同时代的人差别很大,表现出强烈的对立和不对称性。标记理论不仅为分析王熙风这一有血有肉的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必将会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 符号 言语符号 非言语符号 标记 标记理论
下载PDF
管窥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非言语符号
5
作者 许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非言语符号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非言语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可以借鉴到思想教育中来,并对思想教育效果产生重要作用。恰当而自然地运用非言语符号,是加强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环...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非言语符号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可。非言语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可以借鉴到思想教育中来,并对思想教育效果产生重要作用。恰当而自然地运用非言语符号,是加强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非言语符号可以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非言语符号
下载PDF
非言语符号在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及策略
6
作者 刘斌贤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04-205,共2页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常常伴随并辅助言语符号传达信息。本文在理解"商务"、"符号"及"非言语符号"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由于对非言语符...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明态度、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常常伴随并辅助言语符号传达信息。本文在理解"商务"、"符号"及"非言语符号"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国际商务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由于对非言语符号差异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符号 交际策略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
7
作者 徐郑慧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4-116,共3页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认识它们的约定俗成性,对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符号 跨文化交际 意义
下载PDF
伴随话语的非言语符号
8
作者 唐丽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7-71,共5页
非言语符号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不再新鲜的课题。长期以来,一提到非言语符号,普遍会联想到手势语或身势语。可见对非言语符号的理解不全面。为此,本文综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非言语符号分作两大系统,以对其作出尽可能充分全面的描写和分... 非言语符号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不再新鲜的课题。长期以来,一提到非言语符号,普遍会联想到手势语或身势语。可见对非言语符号的理解不全面。为此,本文综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非言语符号分作两大系统,以对其作出尽可能充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指出研究伴随话语的非言语符号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非言语符号
下载PDF
漫议非言语符号在教学中的运用
9
作者 许平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非言语符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从教学过程中的非言语符号的涵义入手,指出非言语符号的四个特征:伴随性、连续性、表情性和动作性;非言语符号所具有三大功能:信息传播与反馈功能;情感交流功能;调节控制功能。
关键词 教学 非言语符号 表现形式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教师非言语符号的课堂应用
10
作者 张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经由符号互动论这一理论进路,教师非言语符号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学理认知。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分为外在显性的身体传播和内在隐性的气质美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角色与人际同步、情感与理性并重、主体与客体共生... 经由符号互动论这一理论进路,教师非言语符号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学理认知。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分为外在显性的身体传播和内在隐性的气质美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角色与人际同步、情感与理性并重、主体与客体共生的理念。教师在进行非言语符号互动时,应依据不同情境前提进行特意选择,行动之中将受到结构性的约束,后期应适时倾听各方反馈、不断调试。在未来的创新路径中,教师非言语符号可通过常规姿态的陌生化、印象管理的多元化与媒介言语的网际化实现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论 教师 非言语符号
下载PDF
民俗文化活动中的非言语符号象征与传播优势——以“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为例
11
作者 马晴晴 《传播力研究》 2022年第27期19-21,共3页
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非言语传播符号,这些非言语符号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对文化认同的觉醒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为例,通过对其中典型的非言语符号进行分... 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非言语传播符号,这些非言语符号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对文化认同的觉醒和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为例,通过对其中典型的非言语符号进行分类探讨,分析这些非言语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非言语传播的传播优势,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的非言语传播信息研究,从而更好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活动 祭孔大典 非言语符号象征
下载PDF
反映、模拟与隐喻:非言语符号塑造新闻真实感的方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亿本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新闻真实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从新闻接受过程看,受众直接感受到的是新闻的真实感,而非言语符号是构成新闻真实感的关键因素。分析非言语符号影响新闻真实感的方式,对于新闻真实的探讨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 非言语符号 新闻真实 真实感
原文传递
半机构权力文体中非言语交际符号的认知语用研究
13
作者 袁德玉 于光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在日常会话语篇中,非言语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形式。以谈话节目为代表的半机构权力文体中,非言语符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在取得话轮、把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过程中都采用非言语行为向对方示意来延续完整的话语语篇。结合有关... 在日常会话语篇中,非言语行为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形式。以谈话节目为代表的半机构权力文体中,非言语符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在取得话轮、把持话轮和放弃话轮的过程中都采用非言语行为向对方示意来延续完整的话语语篇。结合有关认知理论来分析非言语符号在谈话节目中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机构权力文体 非言语符号 认知语用
下载PDF
非言语交际符号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永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171,共4页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成功地与异性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与异文化的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符号 性别差异 言语交际符号的研究范畴
下载PDF
言语交际符号与非言语交际符号:同中存异
15
作者 黄永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90-92,共3页
某些学者对言语交际符号与非言语交际符号的研究呈现两种倾向,割裂两种交际符号的关系和片面夸大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本文以求同存异的视角,通过分析两种交际符号在遵守规则、符号体系与后天习得三方面的异同,及分析非言语交际符号... 某些学者对言语交际符号与非言语交际符号的研究呈现两种倾向,割裂两种交际符号的关系和片面夸大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本文以求同存异的视角,通过分析两种交际符号在遵守规则、符号体系与后天习得三方面的异同,及分析非言语交际符号对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强调两种交际符号不可分割与相辅相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符号 言语交际符号 遵守规则 符号体系 后天习得
下载PDF
非言语象征符号视角下巫舞服饰的象征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雅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3-66,共4页
古代巫舞服饰是一种非言语象征符号,是巫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鬼神文化、图腾文化的崇拜。现存方志中有不少关于民间巫舞的记载,表演者多戴“神”帽、面具,穿“神”衣,腰系铃铛,手拿皮鼓等。文章应用文献资... 古代巫舞服饰是一种非言语象征符号,是巫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鬼神文化、图腾文化的崇拜。现存方志中有不少关于民间巫舞的记载,表演者多戴“神”帽、面具,穿“神”衣,腰系铃铛,手拿皮鼓等。文章应用文献资料、出土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从神衣、假面、配饰和道具入手,对巫舞服饰的象征意义和功能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巫舞服饰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同时也是古代先民原始宗教情感表达的载体,在中国古代巫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舞服饰 言语象征符号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非言语交际符号的社会性别定型分析——以问候类礼节身势为例
17
作者 刘星 周民权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82-89,共8页
非言语交际符号作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表情达意工具,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别定型特征。以多媒体俄语语料库(МУРКО)为语料来源,探讨“握手”“鞠躬”等俄语问候类礼节身势中的社会性别定型,同时辅以适量的俄语、汉语对比研... 非言语交际符号作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表情达意工具,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别定型特征。以多媒体俄语语料库(МУРКО)为语料来源,探讨“握手”“鞠躬”等俄语问候类礼节身势中的社会性别定型,同时辅以适量的俄语、汉语对比研究,以期给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帮助,拓宽非言语交际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符号 问候类礼节身势 社会性别定型 多媒体俄语语料库
下载PDF
非语言符号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跃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4-46,共3页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通过突显认知参照点,在网域意义中对指代事物的链接点进行全方位目标搜索。在社会习俗的规约下,它由人的心智小径调控,同言语融为一体,具有心理指向性、信息的含蓄性和民族的差异性等作用。本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理分析... 非言语符号是人们通过突显认知参照点,在网域意义中对指代事物的链接点进行全方位目标搜索。在社会习俗的规约下,它由人的心智小径调控,同言语融为一体,具有心理指向性、信息的含蓄性和民族的差异性等作用。本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理分析和阐述非言语符号的认知理据以及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符号 认知研究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巧用非言语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9
作者 黄菊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第1期20-20,共1页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言语符号来传递某种信息以影响学生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课堂上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话语调+55%的面部表情.富有表现力的非...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言语符号来传递某种信息以影响学生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课堂上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话语调+55%的面部表情.富有表现力的非语言行为在情感交流中往往有着语言表达所没有的优势.它和语言教学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言语行为 巧用 面部表情 说话内容 语言行为 非言语符号 语言教学
下载PDF
如何运用符号系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利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3期198-199,共2页
符号系统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人际交往过程实际上是借助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载体,进行传递信息和有效沟通的过程,本文运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主要阐述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使用符号载体,讲究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准确地传情达意,希望... 符号系统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人际交往过程实际上是借助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载体,进行传递信息和有效沟通的过程,本文运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主要阐述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使用符号载体,讲究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准确地传情达意,希望能为人们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符号系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言语符号 非言语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