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基层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实践与完善
1
作者 孙振庆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8,共13页
人民法院在推进诉源治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中基层法院诉源治理实践中,存在合力不足、措施繁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部分治理主体对诉源治理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过于依赖法院主导模式。为完善诉源治理,应以... 人民法院在推进诉源治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中基层法院诉源治理实践中,存在合力不足、措施繁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部分治理主体对诉源治理的本质理解存在偏差,过于依赖法院主导模式。为完善诉源治理,应以“治未病”的传统智慧与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坚持基层为立足点、党政为主导的原则,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常态化应用。法院应坚守本职、拓展功能,借助新一站式平台,完善机制对接,分阶段积极融入诉源治理的大社会系统,确保治理主体职责明确、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同时,全面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通过构建源头预防和化解纠纷的中国模式,整体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治理 中基层法院 非诉解纷机制 治理合力
下载PDF
法院诉源治理的司法理念及功能定位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国龙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45,共13页
为有效控制诉讼案件的总体增量,全面提升法院非诉解纷和多元化解纷的司法综合治理能力,“诉源治理”是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背景下防范并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诉源治理实践中,为实现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法院... 为有效控制诉讼案件的总体增量,全面提升法院非诉解纷和多元化解纷的司法综合治理能力,“诉源治理”是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背景下防范并化解矛盾纠纷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诉源治理实践中,为实现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法院通过贯彻非诉解纷的司法政策,在源头治理、智能化治理和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创新,但由此也带来了对法院在非诉解纷格局中司法理念和司法功能的相关思考。从整体上而言,法院在诉源治理实践中需要努力通过司法性职能贯彻治理性职能,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解纷资源增强社会对多元化解纷方式的社会认同,并努力发挥司法治理的溢出性社会效应,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治理 多元化纠纷解决 非诉解纷 源头治理 司法治理
下载PDF
基层法院诉源治理的现状考察与实践路径研究——以W市基层法院为例
3
作者 罗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3年第S01期41-51,共11页
诉源治理是一项由党中央主导推行的政法领域改革举措,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诉源治理实践中问题陆续出现,实践探索恐与理论设想发生偏移。诉源治理之关键环节在基层... 诉源治理是一项由党中央主导推行的政法领域改革举措,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诉源治理实践中问题陆续出现,实践探索恐与理论设想发生偏移。诉源治理之关键环节在基层,从基层法院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诉源治理基层环节存在社会治理效果不显、非诉纠纷解决质量不佳、社会治理与诉非衔接工作量溢出、法院诉内解纷功能减损等问题。为切实发挥诉源治理效用,人民法院应当有限参与社会治理与基层非诉解纷,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体系的协调融合,保障高质量诉内解纷并发挥其拓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法院 源治理 非诉解纷 衔接
下载PDF
我国民事审判重心全面下沉的体系性应对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亮 黄茂醌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168,共20页
随着审级职能改革的深入,民事审判重心下沉至基层法院已成定局,与之而来的是案件审理周期长期化、当事人诉讼解纷成本高昂化、一审民事案件上诉常态化、司法关系进一步“行政化”、案件“终审不终”普通化等问题。为避免诸多负面效应的... 随着审级职能改革的深入,民事审判重心下沉至基层法院已成定局,与之而来的是案件审理周期长期化、当事人诉讼解纷成本高昂化、一审民事案件上诉常态化、司法关系进一步“行政化”、案件“终审不终”普通化等问题。为避免诸多负面效应的出现和加剧,宜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完善民事审限制度,杜绝“隐性超审限”现象,确保案件及时审结;二是优化非诉解纷机制与民事诉讼的衔接,彻底激发多元解纷机制的卓越性;三是对审前准备程序予以系统完善,充实案件审理,提高诉讼效率,降低案件上诉率;四是限制当事人撤诉权的滥用,降低被告和法院的诉讼负担;五是构建实质性的双向制约机制,实现上下级法院间司法的真正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重心 非诉解纷 审前程序 制约机制 权限制
原文传递
Data analysis of flow of litigation into different channels in China
5
作者 朱景文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年第1期100-118,共19页
Follow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witnessed a rapid increase in legal cases, but the rate of increase has undergone a marked decline since 1997. The reasons this has occurred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 Follow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witnessed a rapid increase in legal cases, but the rate of increase has undergone a marked decline since 1997. The reasons this has occurred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re threefold: a non-litigious dispute-settling mechanism, judicial policy an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courts. A data analysis of the average annual rate of grow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respective proportions of solutions under the litigious and the non-litigious dispute-settling mechanisms indicates that the slowing of the rate of growth of litig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the role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arbitration system. However, it is the strengthening of administrative dispute-settling mechanisms, a judicial policy of not accepting cases, the reform of litigation fees and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cbnstructs aimed at judicial corruption that has curbed the rapid increase of legal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of growth of litigation non-litigious dispute-settling mechanism judicial policy credibility of the cou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