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变文词尾“即”考辨
1
作者 刘传鸿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有学者认为敦煌变文中"遂即、便即、乃即、虽即、或即、忽即、实即"七个组合,"即"为词尾。然而综合比较"即"的固有功能与上述组合在文献中的用法,结合与之相关的其他组合的类比分析,我们认为:"即&qu... 有学者认为敦煌变文中"遂即、便即、乃即、虽即、或即、忽即、实即"七个组合,"即"为词尾。然而综合比较"即"的固有功能与上述组合在文献中的用法,结合与之相关的其他组合的类比分析,我们认为:"即"在上述组合中主要发挥了其副词和连词的连接和强调功能,并非用以凑足音节的词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非词尾
下载PDF
从非音节性词尾看入声韵尾[?]的脱落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笔者在考察了江淮官话、晋语等仍然留入声的方言中非音节性词尾对入声的影响之后,认为:入声韵尾[?]的脱落和非音节性词尾有很大的关系。非音节性词尾的出现是入声韵尾[?]脱落的主要原因。儿化现象即非音节性词尾逐渐形成的过程几乎就是... 笔者在考察了江淮官话、晋语等仍然留入声的方言中非音节性词尾对入声的影响之后,认为:入声韵尾[?]的脱落和非音节性词尾有很大的关系。非音节性词尾的出现是入声韵尾[?]脱落的主要原因。儿化现象即非音节性词尾逐渐形成的过程几乎就是入声韵尾[?]逐渐消失的过程。文章认为,汉语东南部方言非音节性词尾与音节性词尾对入声韵尾[?]脱落具有不同的影响。非音节性词尾引发入声[?]的脱落,在音节性词尾前,入声[?]尾没有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尾 音节性词尾 儿化现象 变音 语音
原文传递
浅析《论语》中的“乎”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爱伟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9期24-26,共3页
“乎”是《论语》中使用最多的虚词之一。本文穷尽性统计了《论语》中的“乎”,对“乎”的性质做了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认为:“乎”作词尾与表态副词一起构成含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成分;位于疑问句末表真性的询问是《论语》中“乎”... “乎”是《论语》中使用最多的虚词之一。本文穷尽性统计了《论语》中的“乎”,对“乎”的性质做了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认为:“乎”作词尾与表态副词一起构成含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成分;位于疑问句末表真性的询问是《论语》中“乎”最主要的用法,“乎”可以表反问是由于与其他成分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词尾 非词尾
下载PDF
非音节性词尾和汉语方言的阳声韵
4
作者 周磊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考察汉语方言中非音节性词尾对阳声韵的影响。认为"儿"的语法化是对汉语辅音韵尾发展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音节性词尾 儿化 阳声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