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潮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魁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4期30-34,,17,,共6页
非还原物理主义是当代西方自七、八十年代以来涌现出的一股重要的理论思潮,它企图避免传统物理主义所无法避免的还原论困境。本文考察了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潮的起源、实质及其理论困境,并结合盾现代有机论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问题。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心脑同一论 后现代有机论
全文增补中
基于奥康纳涌现观对金在权还原物理主义的探讨——兼评自主体因果力在自由意志论争中的作用
2
作者 谢佛荣 张方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3,51,共14页
涌现属性是自由意志的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中的焦点。金在权认为,涌现属性可预测且不具备下向因果效力。奥康纳提出的动态涌现和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可以用来回应金在权的质疑。从动态涌现的观点来看,不可预测性并非涌现属性... 涌现属性是自由意志的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中的焦点。金在权认为,涌现属性可预测且不具备下向因果效力。奥康纳提出的动态涌现和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可以用来回应金在权的质疑。从动态涌现的观点来看,不可预测性并非涌现属性的本质特征。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则通过自主体与因果力的结合,有效论证了涌现属性的下向因果效力。此外,自主体因果力理论为非还原物理主义相较还原物理主义更具合理性的论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能够应对自然主义对物理主义身心二元化的质疑,是一条解决自由意志论争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涌现 自主体因果力 还原物理主义 非还原物理主义
下载PDF
心理因果性、排他性论证与非还原物理主义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阳 王雨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在有关心理因果性的当代争论中,非还原物理主义无疑是个备受青睐或关注的哲学立场。而金在权的排他性论证则是一个被广泛用来质疑非还原物理主义的著名论证。本文首先考察排他性论证的两个版本(简化版和复杂版)。然后,为由戴维森首创的... 在有关心理因果性的当代争论中,非还原物理主义无疑是个备受青睐或关注的哲学立场。而金在权的排他性论证则是一个被广泛用来质疑非还原物理主义的著名论证。本文首先考察排他性论证的两个版本(简化版和复杂版)。然后,为由戴维森首创的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一支——殊型同一论进行辩护。与当前大多数辩护方案有所不同的是,本文采取了一个保守辩护策略来回应排他性论证:具体指出,金在权究竟在什么地方未能恰当地理解戴维森的工作;并且表明,经过澄清之后的殊型同一论完全可以免受排他性论证的困扰(无论是简化版还是复杂版)。最后,本文还揭示了金在权对戴维森相关工作的不恰当理解,乃源于更深层的形而上学分歧。因此有理由认为,只有在一个合适的形而上学框架中,我们才能够恰当地理解和评估有关心理因果性、非还原物理主义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果性 排他性论证 非还原物理主义 殊型同一论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论干预主义因果论为非还原物理主义的辩护——兼评伍德沃德与鲍姆加特纳的论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因果排除问题是非还原物理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来消解这一问题,从而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然而不论是从干预主义因果定义本身,还是从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消解排除问题的两条论证思路(过度决定可接受论... 因果排除问题是非还原物理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来消解这一问题,从而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然而不论是从干预主义因果定义本身,还是从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消解排除问题的两条论证思路(过度决定可接受论证和差异论证)来看,这条辩护策略都是失败的。干预主义因果论在为心理因果性辩护的同时,必须以损失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其他重要立场为代价,包括依随性、心理属性的因果自治,甚至物理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干预主义因果论 因果排除问题
原文传递
从干预主义因果论看心理因果性问题——一种对非还原物理主义的辩护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珍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者一直坚守着对心理因果性的辩护,近年来,一种新的辩护策略是从因果关系切入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研究趋势:第一,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符合法则学特征的规律要求逐渐被弱化;第二,因果关系在本体论上的实在... 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者一直坚守着对心理因果性的辩护,近年来,一种新的辩护策略是从因果关系切入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大研究趋势:第一,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符合法则学特征的规律要求逐渐被弱化;第二,因果关系在本体论上的实在性要求逐步被弱化甚至消解。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同时符合这两大趋势,根据这一因果理论,心理因果性是能够成立的。本文以干预主义因果论为基础,分析了因果排他性论证从前提到结论的多个不合理之处,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立场做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主义因果理论 心理因果性 还原物理主义
原文传递
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的还原物理主义及其争论
6
作者 刘明海 高新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4,共6页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 对于心灵如何存在于物理世界中,金在权主张非还原物理主义无法解决心理因果性,只能回到还原论的怀抱。许多学者不同意金在权的理论,从不同方面证明还原物理主义最终会把心灵从物理世界中抹掉。还原物理主义与非还原物理主义之争的根源在于科学主义的致思取向,没有考察心灵的规范性,更没有注意到心灵的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物理主义 非还原物理主义 心理因果性
下载PDF
当代物理主义的困境与出路
7
作者 刘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人的心理活动 物理运动 生理运动 心身问题 生物反馈系统 心理现象 二元论 物理 机械论
下载PDF
随附性物理主义视角下对心身关系的考察
8
作者 杨平 张效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随附性物理主义视角提出了对心身关系的新认识。首先,总结了无律则一元论三原则以及随附性理论的特点,并阐述了随附性物理主义在心身问题讨论中的优势;其次,借用无律则一元论三原则展开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讨论,表明了心理事件对物理事... 以随附性物理主义视角提出了对心身关系的新认识。首先,总结了无律则一元论三原则以及随附性理论的特点,并阐述了随附性物理主义在心身问题讨论中的优势;其次,借用无律则一元论三原则展开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讨论,表明了心理事件对物理事件的依赖,同时也强调了心理事件对物理事件的影响;最后,进一步借助随附性概念讨论心身问题中心理因果效力的实现,心理因果效力无法明确其具体而完整的作用,但是它通过随附于基础物理事件之上,二者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共同施加影响,共同对事件产生因果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 非还原物理主义 心身关系 无律则一元论
下载PDF
因果排他性问题及物理主义的选择
9
作者 王佳 崔政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34期294-295,共2页
因果排他性问题是当下所有物理主义者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而究竟哪一种物理主义立场能够融洽地解释这一问题则成为当下心灵哲学讨论中的困难选择。
关键词 因果排他性问题 还原物理主义 非还原物理主义
下载PDF
无律则一元论与随附性论题——戴维森论心物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郁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2-45,62,共5页
70年代,戴维森提出在“无律则一元论”的纲领下解决心物关系问题,同时还借用了随附性来描绘他的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心物图景。这一学说遭到了金在权等还原论者的强烈批评。戴维森关于“事件本体论”、“随附性”的形而上学预设为其心... 70年代,戴维森提出在“无律则一元论”的纲领下解决心物关系问题,同时还借用了随附性来描绘他的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心物图景。这一学说遭到了金在权等还原论者的强烈批评。戴维森关于“事件本体论”、“随附性”的形而上学预设为其心物关系说提供了严密的哲学依据,然而其深刻的片面性也决定了他的心物关系说仍存有进一步辩护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律则一元论 随附性 非还原物理主义 事件本体论
下载PDF
物理主义:来自必然二元论的挑战
11
作者 刘玲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3,125,共6页
必然二元论(ND)对必然版本的物理主义(NP)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表明NP对规定物理主义是不充分的(几种主要的回应策略并不成功);而NP为了回应ND的挑战,需要接受斯图加对必然性版本的修正;但是要将斯图加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贯... 必然二元论(ND)对必然版本的物理主义(NP)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表明NP对规定物理主义是不充分的(几种主要的回应策略并不成功);而NP为了回应ND的挑战,需要接受斯图加对必然性版本的修正;但是要将斯图加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同一"贯彻到底,又面临着如何将修正的NP与非还原物理主义、还原物理主义(如取消论或同一论)相区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然二元论(ND) 必然版本的物理主义(NP) 非还原物理主义
原文传递
心理实现及其解释
12
作者 符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13,共5页
心理实现是心物关系的核心问题。针对同一论者提出的同一实现主张,功能主义者提出多重实现的观念。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主张,难以避免因果排斥性问题的反驳。其后的哲学家开始用整体-部分的观点来重新解释实现问题,通过子集解释的一系... 心理实现是心物关系的核心问题。针对同一论者提出的同一实现主张,功能主义者提出多重实现的观念。这种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主张,难以避免因果排斥性问题的反驳。其后的哲学家开始用整体-部分的观点来重新解释实现问题,通过子集解释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增强论证效力。但在金在权看来,根本的出路在于提出一种还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关系 多重实现 非还原物理主义 子集解释
下载PDF
物理主义实为德性伦理学之良友--与李义天教授商榷
13
作者 徐英瑾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年第3期18-26,157,共10页
物理主义指的仅仅是这样一种思想: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事物在某种“归根结蒂”的意义上都是“物理物”。然而,物理主义仅仅蕴含了“随附性论题”是真的,却没有蕴含还原主义是真的。毋宁说,基于“随附性”概念的物理主义,在进一步引入“多... 物理主义指的仅仅是这样一种思想: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事物在某种“归根结蒂”的意义上都是“物理物”。然而,物理主义仅仅蕴含了“随附性论题”是真的,却没有蕴含还原主义是真的。毋宁说,基于“随附性”概念的物理主义,在进一步引入“多重可现实性”的概念的情况下,是允许高层次的心理学词汇具有某种不可还原性的。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物理主义的引入会威胁到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德性伦理学的“自治性”。毋宁说,与物理主义彼此亲和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恰恰能够为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很多具体理论建树提供更为丰富的经验细节(尽管这些细节仅仅是一种说明,而非是对被说明项的取代),由此使得哲学与经验科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论的物理主义 多重可实现性 德性伦理学 认知心理学 随附性
原文传递
论生物自然主义对因果排斥性问题的消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在当代物理主义背景之下,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因果性问题——因果排斥性问题成为当前流行的各类非还原物理主义理论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约翰.塞尔提出的生物自然主义为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提供了出路:他反对传统的观念二元论,避免二... 在当代物理主义背景之下,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心理因果性问题——因果排斥性问题成为当前流行的各类非还原物理主义理论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约翰.塞尔提出的生物自然主义为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提供了出路:他反对传统的观念二元论,避免二元论同物理主义对心-物概念的绝对区分,在坚持对心理状态的自然化解释的前提下,对非还原物理主义所容纳的五个基本原则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消解了二元论同物理主义矛盾下蕴含的因果排斥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因果排斥问题 生物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金在权随附性论证及其融洽性探究——兼评其条件还原策略的有效性
15
作者 王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5,共7页
当代物理主义背景下,因果排斥性问题成为各类非还原物理主义理论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金在权提出的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揭露了非还原物理主义蕴含的内在矛盾,同时他提出条件还原主义作为解决心理因果性问题的物理主义形... 当代物理主义背景下,因果排斥性问题成为各类非还原物理主义理论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金在权提出的用以支撑因果排斥性问题的随附性论证揭露了非还原物理主义蕴含的内在矛盾,同时他提出条件还原主义作为解决心理因果性问题的物理主义形式。然而,随附性论证的内在结构是否协调一致,条件还原主义是否能够自洽地解决因果排斥性问题依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因果排斥问题 随附性论证 条件还原主义
原文传递
平行主义的复兴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磊 董心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试图在物理主义的框架中复兴和发展平行主义。我尝试论证,平行主义是非还原物理主义者解决排斥问题的一个最好进路。此外,我还表明,还原物理主义的一种最可行的版本—这种理论把心理属性等同于高阶物理属性而非基础物理属性—也会... 本文试图在物理主义的框架中复兴和发展平行主义。我尝试论证,平行主义是非还原物理主义者解决排斥问题的一个最好进路。此外,我还表明,还原物理主义的一种最可行的版本—这种理论把心理属性等同于高阶物理属性而非基础物理属性—也会面临排斥问题的挑战,而还原物理主义也最好诉诸于平行主义来回应这一挑战。这就是说,还原主义与非还原主义在关于排斥问题上处于相同的境遇。那么,排斥问题不应再被视为支持还原物理主义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主义 排斥问题 非还原物理主义 还原物理主义
原文传递
论新本质主义中的自然类与自然律概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建琴 张华夏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科学的目的是要发现新的自然类和探索新的自然律,所以对这两个概念的哲学反思是十分重要的。自从1969年奎因用自然类的概念破解了著名的亨普尔归纳悖论和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后,关于自然类和自然律的哲学研究有了迅猛的发展,... 科学的目的是要发现新的自然类和探索新的自然律,所以对这两个概念的哲学反思是十分重要的。自从1969年奎因用自然类的概念破解了著名的亨普尔归纳悖论和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后,关于自然类和自然律的哲学研究有了迅猛的发展,1994年埃利斯和其他人提出新本质主义的世界观后,哲学界有大批研究科学本体论的论著的出现,论证自然界是由客观存在的自然律支配的自然类等级系统,使科学本体论发展到一个新本质主义阶段,不过这一新思潮还不成熟,至少有两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自然类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类的关系问题,另一是非还原物理主义实在论的建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本质主义 自然类 自然律 倾向性性质 非还原物理主义实在论
原文传递
双重条件的干预主义与心智因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裘江杰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31,共8页
在非还原的物理主义框架下,心智事物是否有独立的因果效力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最近钟磊发表论文指出,基于一种双重条件的干预主义的因果理论,可以论证心智事物是具有独立的因果效力的;随后叶峰发文商榷,对钟磊的论证提... 在非还原的物理主义框架下,心智事物是否有独立的因果效力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最近钟磊发表论文指出,基于一种双重条件的干预主义的因果理论,可以论证心智事物是具有独立的因果效力的;随后叶峰发文商榷,对钟磊的论证提出了几方面的质疑;本文重构了钟磊的双重条件的干预主义理论,并回应了叶峰的相应疑问,同时提出,钟磊的心智事物具有独立因果效力的这一论断应该被替换为一个限定性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因果性 干预主义 还原物理主义
原文传递
奠基与心理因果
19
作者 梅剑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心理因果是心灵哲学的老问题,奠基是当代形而上学中的新概念,运用奠基概念处理心理因果是探索性工作。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但是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金在权的排斥论证对这一主流立场提出了挑战:如果心理属... 心理因果是心灵哲学的老问题,奠基是当代形而上学中的新概念,运用奠基概念处理心理因果是探索性工作。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但是心理属性依赖于物理属性。金在权的排斥论证对这一主流立场提出了挑战:如果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就会导致对同一个物理结果的过度决定情况,存在双重原因——心理原因和物理原因。面对这种批评,用奠基刻画心物关系的物理主义者认为心理属性不同于物理属性,但是心理属性奠基于物理属性,而既然心理原因奠基于物理原因,在排斥论证中就不存在真正的过度决定。这种回应面临外部论的反驳:心理原因不能完全奠基于物理原因而是为外部事实所决定。传统的奠基物理主义将物理原因理解为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即一种奠基微观物理主义,而奠基宏观物理主义则认为,物理原因不仅包括大脑的神经元活动也包括外部世界的物理事实。奠基宏观物理主义既能回应外部论的挑战,又能成功解决排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基 心理因果 还原物理主义 外在论
原文传递
无律则一元论再思考——关于心身殊型同一论与心身随附性的一个新看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晓阳 王雨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9,126,共9页
在《心理事件》一文中,戴维森提出了一种关于心-身问题的非还原物理主义观点——无律则一元论。无律则一元论认为心身之间是殊型同一关系,并且不存在严格的心理-物理规律。随后,戴维森引入随附性来进一步解释心身殊型同一论。金在权对... 在《心理事件》一文中,戴维森提出了一种关于心-身问题的非还原物理主义观点——无律则一元论。无律则一元论认为心身之间是殊型同一关系,并且不存在严格的心理-物理规律。随后,戴维森引入随附性来进一步解释心身殊型同一论。金在权对此表示怀疑。我们将论证,首先戴维森这个做法可以避开金在权的质疑;其次,即使可以避开金在权的质疑,心身随附性仍需要进一步说明;最后,即使心身随附性有问题,心身殊型同一论仍有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律则一元论 非还原物理主义 殊型同一论 随附性 心-身问题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