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之争”与马克思的“非道德论”问题——“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争论与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鹏 陈玉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 "塔克尔—伍德命题"引发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实质上是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争论。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道德论"与"非道德论"分歧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旨趣上的必然反映,他们的探索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积累了新的知识资源。同时,他们的缺陷和不足也启示我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理解马克思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科学原则与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之争 非道德论 塔克尔—伍德命题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的四重批判--析佩弗对伍德错误观点的批判
2
作者 于政泉 吕梁山 《西部学刊》 2021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当代英美关于马克思主义同道德之间关系的理论争鸣中,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主义属于非道德论,佩弗、利特尔及尼尔森等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做了明确的辩护。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道德不相容的观点,佩... 在当代英美关于马克思主义同道德之间关系的理论争鸣中,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主义属于非道德论,佩弗、利特尔及尼尔森等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做了明确的辩护。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道德不相容的观点,佩弗等人认为其错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内容看作是其世界观的唯一成分,《资本论》蕴涵着道德判断、规范性的内容,包含规范性批判与分析性理论两方面的内容与特征;针对道德是一种虚幻意识形态的观点,尼尔森、佩弗等人认为,意识形态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中与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相连,马克思拒斥的是道德教化,价值观念必然受到特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制约;针对马克思价值观是一种非道德的善、非道德的观点,佩弗强调马克思并非只关注非道德善,他的著作蕴涵着一套道德判断和原则,主要关注于评价社会安排而不是个人的行为、动机、意图和性格等;对马克思主义规范性原则并非是中立的观点,尼尔森等人认为伍德的理论假设不成立,论据不充分,其结论只是基于一种过分狭隘的道德概念的理解,而马克思的思想包含丰富的道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非道德论 伍德 佩弗
下载PDF
马克思的“非道德论”问题——基于《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的解析
3
作者 杨磊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20世纪70年代,伍德提出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主张。理查德·米勒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与伍德的观点存在一定共识。与伍德相同,米勒同样认为马克思对道德持批判态度,他反对将马克思理解为一位道德家。他首先对道德的特... 20世纪70年代,伍德提出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主义主张。理查德·米勒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与伍德的观点存在一定共识。与伍德相同,米勒同样认为马克思对道德持批判态度,他反对将马克思理解为一位道德家。他首先对道德的特殊性进行了界定,提出了道德所应具有的三个特征,然后逐一分析马克思是如何反对其中的每一条要素,最终得出马克思反对道德的结论。米勒意在说明马克思并非把道德作为社会安排的基础,他试图构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评价标准以“取代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非道德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非道德政治的三个走向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剑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马基雅维利主义是一种非道德的政治意识形态。以道德严格限定政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政治思维,但这种限定将政治遮蔽在道德之中,而难以凸显政治的真实面目。马基雅维利主义将政治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凸显给世人,但如何让非道德化的政治思考... 马基雅维利主义是一种非道德的政治意识形态。以道德严格限定政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政治思维,但这种限定将政治遮蔽在道德之中,而难以凸显政治的真实面目。马基雅维利主义将政治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凸显给世人,但如何让非道德化的政治思考,不至于堕落为反道德的思考进路与行为模式,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一个难题:非道德政治思维要么走向反道德政治思维,而让政治成为脱缰野马;要么重回道德化的传统轨道,以道德规则代替政治思考。显然,在成熟的现代政治思维中,这两种思路都不是升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出路。以“政治地思考政治”为指引,将政治严格限制在立宪民主框架之中,可能是升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双保险”:既保证政治是非道德的,但不是反道德的,因此鲜明展现政治作为独立社会要素的特点;又保证政治可以以法治的方式被约束或规范起来,从而让政治成为人类谋求秩序与幸福的可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主义 道德政治 道德政治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进路之争——从伍德非道德主义论证入手
5
作者 林滨 曹康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5,共9页
伍德的非道德主义论证是解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进路,但其内容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该论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道德有古典伦理和现代道德两种理解进路,后者更为恰当;第二,在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中区分正义、义务等道德善与自由、自我实... 伍德的非道德主义论证是解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进路,但其内容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该论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道德有古典伦理和现代道德两种理解进路,后者更为恰当;第二,在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中区分正义、义务等道德善与自由、自我实现等非道德善;第三,未能促成非道德善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据。步骤三的结论颇具洞察力,但在步骤二的区分标准不恰当、步骤一的前提判断有失偏颇的情况下,这一论证难免走向失败。不过,重构而非抛弃该论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把马克思放置到古典伦理传统中区分道德善与伦理善,重构工作能够消解伍德非道德主义论证本身存在的含混和内在张力,还能综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分析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优势,促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诠释进路从现代道德到古典伦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伍德 道德主义 伦理主义
下载PDF
信念与欲望的间隙:非认知主义如何应对道德的不确定性
6
作者 余天放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6,286,共11页
道德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一类由于描述性事实或规范性理由的不确定而导致我们无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已存在“我之最爱理论”“不确定主义”等多种方案。然而这些方案都是在道德认知主义的框架内被提出,在史密斯等人看来... 道德的不确定性问题是一类由于描述性事实或规范性理由的不确定而导致我们无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已存在“我之最爱理论”“不确定主义”等多种方案。然而这些方案都是在道德认知主义的框架内被提出,在史密斯等人看来,由于欲望结构的微小性,非认知主义对于道德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将是不可能的。与之相对的是,我们提出在放弃一种关于欲望和信念二元论看法的前提下,非认知主义能够很好地应对道德的不确定性,这类现象的必然存在也将支持非认知主义作为一种元伦理学立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欲望 道德认知主义 道德的不确定性
下载PDF
驳析伍德的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晶 李佃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4,共7页
艾伦·W·伍德通过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道德理论和剥削概念的考察,系统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并由此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四个核心观点:马克思是根据非道德善而不是根据正义原则而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是非道德主义者;... 艾伦·W·伍德通过对马克思的正义概念、道德理论和剥削概念的考察,系统地建构了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并由此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四个核心观点:马克思是根据非道德善而不是根据正义原则而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是非道德主义者;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资本主义剥削是正义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恶的。尽管伍德的观点也赢得了一些英美学者的支持,但整体来看,却在论证上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矛盾。要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作出有力辩护,就必须对伍德的"非道德论"进行全面的检视、辨析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德 马克思 正义 非道德论 剥削
原文传递
对尼尔森的马克思主义非道德论的反思 被引量:3
8
作者 吕梁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1,共7页
针对伍德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论,尼尔森对马克思的道德观作了澄清:马克思并非反对所有的道德,只是反对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道德;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概念体现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只有代表剥削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才具有扭曲人... 针对伍德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论,尼尔森对马克思的道德观作了澄清:马克思并非反对所有的道德,只是反对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道德;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概念体现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只有代表剥削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才具有扭曲人们认识的作用;在反对把抽象的道德观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指导原则的意义上马克思是非道德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非道德论 意识形态 道德 伦理
原文传递
非道德行为概念辨析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松博 梁丹宁 杜晓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5,共6页
本文对目前理论界关注的非道德行为概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测量的方法,并提出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个体特征以及个体的认知因素。本文还对非道德行为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反生产力行为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道德行为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 反生产力行为
下载PDF
道德型领导如何减少下属非道德行为:领导组织化身和下属道德效能的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震 许灏颖 杜晨朵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9-445,共7页
道德型领导对下属非道德行为的负向影响已得到了证实,但二者关系的边界条件和作用机制还不明朗。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文章首先引入领导组织化身(SOE)概念,考察它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非道德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下属道德效能概念... 道德型领导对下属非道德行为的负向影响已得到了证实,但二者关系的边界条件和作用机制还不明朗。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文章首先引入领导组织化身(SOE)概念,考察它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非道德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下属道德效能概念,解释SOE具体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以23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SOE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非道德行为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2)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下属道德效能的中介而实现的,即对SOE不同的下属来说,道德型领导对其道德效能有不同影响,从而对非道德行为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型领导 领导组织化身 道德效能 道德行为
下载PDF
非道德主义立场下的马克思哲学话语反思--评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萌 马凤阳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4期67-74,共8页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五个主题切入,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关道德和正义的讨论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持久争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否基于某种正义原则?抑或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如何界定和区分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即如何诠释马克思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中又不乏道德的话语运用?正如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中所言,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和建构路径可能通向各个方向,作为诸多向度中的一种可能,伍德富有争议的观点和由此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话语,为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结构性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传记 正义 道德 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韩非与马基雅维里非道德政治观平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晓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3-59,94,共8页
用功利的观点解释社会政治生活,是韩非与马基雅维里的共同特点。在他们的政治哲学中,政治的目的不是道德的良善,而是统治者卓有成效的统治,君主是否具有做恶的艺术出品德的优劣更为重要。韩非与马基雅维里对于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理解... 用功利的观点解释社会政治生活,是韩非与马基雅维里的共同特点。在他们的政治哲学中,政治的目的不是道德的良善,而是统治者卓有成效的统治,君主是否具有做恶的艺术出品德的优劣更为重要。韩非与马基雅维里对于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在政治思想史上占据着不同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道德政治观 美德 政治统治
下载PDF
旅游非道德行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 被引量:32
13
作者 田勇 《旅游论坛》 1999年第2期15-16,28,共3页
本文指出了旅游非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诸多危害,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作者力图从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层面探讨旅游道德工程的塑造途径。
关键词 旅游道德行为 原因 旅游道德塑造
下载PDF
论人权的非道德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莫纪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从法律的公共道德性看,人权的道德性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体现出来,离开法律判断,人权的道德性不具有公共性。而在法律制度下,人权价值的取舍不完全受制于公共道德的要求,还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客观性、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自由目标等本体论... 从法律的公共道德性看,人权的道德性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体现出来,离开法律判断,人权的道德性不具有公共性。而在法律制度下,人权价值的取舍不完全受制于公共道德的要求,还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客观性、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自由目标等本体论、认识论等因素的制约,所以,人权的正当性不完全来自于道德评价,人权也具有非道德性。人权的非道德性主要是强调人权的正当性应当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来考察。人权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因素的制约,人权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人权离不开道德评价,但是,人权价值背后的利益冲突导致人权的价值取舍不完全受制于道德要求,人权本身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考察人权的正当性基础应当关注人权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人权的道德基础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人权的规范要求上,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中来考察人权的特性,需要重视人权所追求的人格利益在现实中可以得到制度保障的实际状况和程度。人权性质过于主观化不利于人权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道德权利 法定权利 实有权利 道德 道德
下载PDF
后苏联时代初期政治改革的非道德性及其后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英 武卉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2-56,共5页
后苏联时代初期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非道德"特色,多党派发育方式的非道德化、政党行动的自我利益中心化、政治实践过程的实用主义化、种族和边疆地区政治活动的分裂化、对特殊人群和阶层安置问题上的非... 后苏联时代初期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非道德"特色,多党派发育方式的非道德化、政党行动的自我利益中心化、政治实践过程的实用主义化、种族和边疆地区政治活动的分裂化、对特殊人群和阶层安置问题上的非人道化是其集中表现。非道德的政治改革导致社会陷入全面混乱、国家政治发展失去价值指引、政权的不稳定性极度增强等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后苏联时代 政治改革 道德
下载PDF
论非道德现象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和规避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伯兴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0-42,共3页
通过对知识管理中各种非伦理现象的分析 ,揭示了各种道德风险出现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均衡的维度、过滤不道德知识内容等规避道德风险的方法和举措。
关键词 道德现象 知识管理 伦理现象 道德风险 知识扩散 风险防范 知识流动 知识共享
下载PDF
教师怎样教才是道德的——浅论非道德性教育的表现、危害及其预防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星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
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 ,教师应以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 ,关爱他们的成长。可是教师的教育并非全部是道德的 ,文章描述了存在于个别教师中的非道德性教育的一系列表现 ,阐明了非道德的教育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伤害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归因分... 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 ,教师应以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 ,关爱他们的成长。可是教师的教育并非全部是道德的 ,文章描述了存在于个别教师中的非道德性教育的一系列表现 ,阐明了非道德的教育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伤害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提出预防措施 ,希望教师都能用一种人道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 ,达到那种“不是槌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道德性教育 道德性教育
下载PDF
“塔克-伍德命题”的后半段--对“非道德的善”概念的批评与改进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义天 谢廷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7,共7页
“塔克-伍德命题”不仅试图表明,马克思既不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也反对以不正义的名义谴责资本主义,而且认为,资本主义损害了根植于人性之中的自由/自我实现才是马克思开展批判的真实缘由。根据该命题,基于正义、权利等“道德的善”的... “塔克-伍德命题”不仅试图表明,马克思既不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也反对以不正义的名义谴责资本主义,而且认为,资本主义损害了根植于人性之中的自由/自我实现才是马克思开展批判的真实缘由。根据该命题,基于正义、权利等“道德的善”的批判在有效性与合法性上是不成立的,而只有基于人性的自由/自我实现等“非道德的善”的批判才真正有效。但是,马克思对人性等概念早已做出严格限定甚至清除。与“自由/自我实现”相比,通过“阶级利益”来解释“非道德的善”才更加贴切。这一方面是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比资产阶级的更加普遍和真实,可以有力地批判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阶级利益的“非道德的善”和作为正义的“道德的善”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取前舍后的关系:后者可以经由前者得到解释和定义,并在“妥为安排”之后与前者相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伍德命题 道德的善 自由/自我实现 阶级利益
下载PDF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的德性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志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马基雅维里深入历史和实际经验,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基于是与应当的区分,马基雅维里悄悄完成了价值上的重估,把政治善置于道德善之上。马基雅维里据此降低了人们对政治的道德期许,塑造了具有非传统道德德... 马基雅维里深入历史和实际经验,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基于是与应当的区分,马基雅维里悄悄完成了价值上的重估,把政治善置于道德善之上。马基雅维里据此降低了人们对政治的道德期许,塑造了具有非传统道德德性的新君主和政治共同体,完成了现代道德观的一场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道德 道德德性 道德德性
下载PDF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政治观及其评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山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马基雅维里的权力政治观、政体观、权术观构成了其政治思想体系 ,他的政治思想从政治本身进行研究 ,揭示了政治的非道德的本质 ;其思想对后世影响远远超出了政治学领域 ;综合对其非政治观评析的研究 。
关键词 马基雅维里 权术 评价 政治 道德 权力 政体 政治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