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主体视角下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地方性话语环境建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亚娟 欧阳辰星 +1 位作者 王成琪 张希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5,139,共12页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主体 传统技艺类非遗 扎根理论 欧营村 话语环境建构
下载PDF
关于“非遗”保护三个基本问题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生彪 何荣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话语研究不仅关心人们如何言说,而且更为重视分析决定言说方式的深层动因。"非遗"保护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权力角逐的场域,又是一个可通过不断协商达成共识的平台。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人言言殊的根本原因在于... 话语研究不仅关心人们如何言说,而且更为重视分析决定言说方式的深层动因。"非遗"保护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权力角逐的场域,又是一个可通过不断协商达成共识的平台。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人言言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各阶层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非遗"保护工作正是在争论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工作目标、指导原则、实施方案,体现了极强的话语建构性。"非遗"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隐形载体,活态传承性是其精髓与灵魂;"非遗"保护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让"非遗"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和耦合,"非遗"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的价值与目的 非遗”保护的原则与措施 非遗”保护的主体与权益
下载PDF
档案部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巧玲 孙爱萍 陈考考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论文分析了导致档案部门相对被动参与状态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最后,论文还就如何推进档案部门参与非遗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保护主体 档案部门参与非遗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与保护主体之解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韩成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2,15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全社会卷入的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各方面主动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特定的责任。把各个方面建构成积极有为的身份,就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颇有建设价值的理论工作。其中,以"主体"身份看待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界定非遗的主体与非遗保护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探索建立非遗保护这项公共文化事业的分工合作的身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主体 非遗保护主体 民间文化 公共文化事业
原文传递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遗保护的角色与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龙光 杨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空间、保护主体与交流中心三个角色,相应地发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展示、教育传习与传播保护三个主要功能。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一种独特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其作为民...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空间、保护主体与交流中心三个角色,相应地发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展示、教育传习与传播保护三个主要功能。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一种独特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其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场域,或隐或现涉及学界、社会、政府与商界等多方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变迁、文化表述与身份认同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民族文化传习馆 非遗保护主体 教育传习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灯戏的保护——以川北灯戏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淑梅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79,共3页
从"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展演剧目出发,以川北灯戏为例,思考灯戏的功能定位和民间生态构造问题,进一步考量灯戏娱乐性、实用功利性的内在特质,以及作为非遗主体的传承人及其文化空间问题,有助于加强灯戏的多样性... 从"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展演剧目出发,以川北灯戏为例,思考灯戏的功能定位和民间生态构造问题,进一步考量灯戏娱乐性、实用功利性的内在特质,以及作为非遗主体的传承人及其文化空间问题,有助于加强灯戏的多样性、整体性保护,促进非遗传承的地方性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戏保护 娱乐性 实用功利性 非遗主体 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