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谈非遗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对高校非遗人群培训研习班的探讨
被引量:
19
1
作者
陈竟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5期12-15,共4页
笔者根椐自已多年来从事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对当前一些高校开办"中国非遗人群培训与研习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抓教育是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关键;非遗进校园,应该请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给师...
笔者根椐自已多年来从事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对当前一些高校开办"中国非遗人群培训与研习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抓教育是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关键;非遗进校园,应该请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给师生当老师,传授非遗文化与技艺,而不是由高校教师将非遗传承人当学生。笔者对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三个探讨的问题:一、是抡救保护非遗,还是经营开发非遗;二、是民间传承非遗,还是学院传承非遗;三、是培养中国非遗人,还是培养西洋画家。笔者根椐不少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当下一些高校开办的"中国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提出了质疑,并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不同意见,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教育
有关问题
非遗人群
培训研习班
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贺少雅
朱霞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为例,介绍高校利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文章认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团队在"团队为本、理论引导、根植社区、创新实践"理念指导下,推行的"多方联动、资源整合、方法融合、长效互动"等一系列做法,是对"非遗"研培模式的创新和分门类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的尝试,对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节日仪式类"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
”传承
人群
研培计划
节日
仪式
原文传递
茶在非遗中的定位
3
作者
王旭烽
《茶博览》
2019年第10期75-76,9,共3页
我对非遗与茶的关注与实践,是从2007年初进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时开始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非遗与茶的工作,主要在国家与省两级层面上培训茶技艺的非遗人群。在此工作中,逐渐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那便是关于茶在非遗领域里的...
我对非遗与茶的关注与实践,是从2007年初进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时开始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非遗与茶的工作,主要在国家与省两级层面上培训茶技艺的非遗人群。在此工作中,逐渐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那便是关于茶在非遗领域里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农林大学
茶文化
非遗人群
定位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谈非遗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对高校非遗人群培训研习班的探讨
被引量:
19
1
作者
陈竟
机构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5期12-15,共4页
文摘
笔者根椐自已多年来从事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对当前一些高校开办"中国非遗人群培训与研习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抓教育是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关键;非遗进校园,应该请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给师生当老师,传授非遗文化与技艺,而不是由高校教师将非遗传承人当学生。笔者对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三个探讨的问题:一、是抡救保护非遗,还是经营开发非遗;二、是民间传承非遗,还是学院传承非遗;三、是培养中国非遗人,还是培养西洋画家。笔者根椐不少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当下一些高校开办的"中国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提出了质疑,并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不同意见,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
非遗
教育
有关问题
非遗人群
培训研习班
探讨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贺少雅
朱霞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
出处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
文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为例,介绍高校利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文章认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团队在"团队为本、理论引导、根植社区、创新实践"理念指导下,推行的"多方联动、资源整合、方法融合、长效互动"等一系列做法,是对"非遗"研培模式的创新和分门类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的尝试,对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节日仪式类"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
”传承
人群
研培计划
节日
仪式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Training Plan
Festival
Ritual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茶在非遗中的定位
3
作者
王旭烽
机构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
出处
《茶博览》
2019年第10期75-76,9,共3页
文摘
我对非遗与茶的关注与实践,是从2007年初进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时开始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非遗与茶的工作,主要在国家与省两级层面上培训茶技艺的非遗人群。在此工作中,逐渐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那便是关于茶在非遗领域里的定位。
关键词
浙江农林大学
茶文化
非遗人群
定位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谈非遗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对高校非遗人群培训研习班的探讨
陈竟
《文化遗产》
CSSCI
2016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
贺少雅
朱霞
《艺术与民俗》
2020
4
原文传递
3
茶在非遗中的定位
王旭烽
《茶博览》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