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谈非遗教育中的有关问题——对高校非遗人群培训研习班的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竟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5期12-15,共4页
笔者根椐自已多年来从事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对当前一些高校开办"中国非遗人群培训与研习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抓教育是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关键;非遗进校园,应该请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给师... 笔者根椐自已多年来从事中国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对当前一些高校开办"中国非遗人群培训与研习班"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抓教育是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关键;非遗进校园,应该请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给师生当老师,传授非遗文化与技艺,而不是由高校教师将非遗传承人当学生。笔者对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三个探讨的问题:一、是抡救保护非遗,还是经营开发非遗;二、是民间传承非遗,还是学院传承非遗;三、是培养中国非遗人,还是培养西洋画家。笔者根椐不少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当下一些高校开办的"中国非遗人群培训班与研习班"提出了质疑,并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不同意见,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教育 有关问题 非遗人群 培训研习班 探讨
下载PDF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少雅 朱霞 《艺术与民俗》 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为例,介绍高校利用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文章认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团队在"团队为本、理论引导、根植社区、创新实践"理念指导下,推行的"多方联动、资源整合、方法融合、长效互动"等一系列做法,是对"非遗"研培模式的创新和分门类建立"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的尝试,对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节日仪式类"非遗"保护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群 研培计划 节日 仪式
原文传递
茶在非遗中的定位
3
作者 王旭烽 《茶博览》 2019年第10期75-76,9,共3页
我对非遗与茶的关注与实践,是从2007年初进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时开始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非遗与茶的工作,主要在国家与省两级层面上培训茶技艺的非遗人群。在此工作中,逐渐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那便是关于茶在非遗领域里的... 我对非遗与茶的关注与实践,是从2007年初进入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时开始的。这些年来参与了一些非遗与茶的工作,主要在国家与省两级层面上培训茶技艺的非遗人群。在此工作中,逐渐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那便是关于茶在非遗领域里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农林大学 茶文化 非遗人群 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