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跨文化传播的非遗微纪录片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继红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24期86-88,共3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非遗文化正面临文化传承的严峻问题,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承载体,在现代科技发展下不断瓦解,而采用非遗微纪录片的形式,能使现代青年人逐渐产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本文通过分析非遗微纪录片的制播特点和内容特征,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非遗文化正面临文化传承的严峻问题,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承载体,在现代科技发展下不断瓦解,而采用非遗微纪录片的形式,能使现代青年人逐渐产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本文通过分析非遗微纪录片的制播特点和内容特征,对基于跨文化传播的非遗微纪录片设计与制作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非遗文化的综合影响力,助力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录片 非遗微纪录片设计
下载PDF
微纪录片:“文化循环”中的非遗“活”传播
2
作者 熊奇录 张坤 《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38-45,共8页
新国际国内环境下,以非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明传播及传承被提至新高度。但纵观其传播仍多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进行,陷入“小众化存活”的不良循环。从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及保罗·杜盖伊(Paul du Gay)等学者提出的文... 新国际国内环境下,以非遗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明传播及传承被提至新高度。但纵观其传播仍多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进行,陷入“小众化存活”的不良循环。从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及保罗·杜盖伊(Paul du Gay)等学者提出的文化循环理论和从新型媒介文化产品的视角看,发现非遗微纪录片通过非遗生产——非遗呈现(表征)——非遗接收(消费与认同)——非遗再生产的有效循环,让本近静态存遗的非遗在新媒介时代“活”起来,实现了非遗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有效传播。有传播方有传承之可能,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和社会需求中,非遗微纪录片应把握非遗的良性循环,不断实现非遗在“泛纪实”时代真正的活化与出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循环 非遗微纪录片 非遗传播
下载PDF
非遗微纪录片的媒介景观构建及优化——以《非遗传承,少年敢当》为例
3
作者 聂智 赵镇莉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7期25-29,共5页
近年来,非遗纪录片基于技术发展和用户习惯采用“纪录片+短视频”的微纪录片传播方式展现非遗文化,并将非遗传承视角转向Z世代。这类微纪录片凭借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构建了独特的人物景观、场景景观和文化景观等媒介景... 近年来,非遗纪录片基于技术发展和用户习惯采用“纪录片+短视频”的微纪录片传播方式展现非遗文化,并将非遗传承视角转向Z世代。这类微纪录片凭借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构建了独特的人物景观、场景景观和文化景观等媒介景观。但非遗微纪录片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非遗微纪录片应结合自身优势,从共情、共建、共享的视角优化媒介景观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非遗微纪录片 媒介景观 非遗传承 少年敢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