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传播”赋能的非遗扶贫新模式——以脱贫网红贵州“侗族七仙女”为例 被引量:31
1
作者 栾轶玫 张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148,F0003,共10页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曾经的贫困县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持续不断为自身供血是未来扶贫事业的重要主题。非遗文化自身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贫困地区可以走出一条借助非遗资源脱贫致富之路,其中利用传播赋能是激活其内生动...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曾经的贫困县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持续不断为自身供血是未来扶贫事业的重要主题。非遗文化自身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贫困地区可以走出一条借助非遗资源脱贫致富之路,其中利用传播赋能是激活其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贵州非遗扶贫网红“侗族七仙女”借助融媒体传播技术,将侗族非遗文化推广到外部世界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两年时间内实现了当地村民的全面脱贫。借助短视频、直播、网络综艺等多平台、立体化传播的“非遗扶贫+多元传播”模式证明依靠传播赋能可以大声量、多方位、立体化地助力脱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及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脱贫攻坚 多元传播赋能 “侗族七仙女”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非遗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燕 隋普海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2,共2页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创意思维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非遗扶贫是重要抓手。在梳理山东省非遗资源,归纳典型非遗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传承人和贫困户"为核心的"三层"非遗扶贫形成机制,继而形成"传承...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创意思维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非遗扶贫是重要抓手。在梳理山东省非遗资源,归纳典型非遗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传承人和贫困户"为核心的"三层"非遗扶贫形成机制,继而形成"传承人与贫困户双联结""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双驱动"和"传统式生产与产业化生产并重"等非遗扶贫实现路径,最终为山东省非遗扶贫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非遗扶贫
下载PDF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非遗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英 孙晓 许春和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年第4期1-3,共3页
非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之一。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非遗扶贫基础扎实,已经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和培训点,设立非遗扶贫工服务平台,用展览、比赛和节日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的优势为政策扶持、资源丰富,劣势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不占优势、... 非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资源之一。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非遗扶贫基础扎实,已经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和培训点,设立非遗扶贫工服务平台,用展览、比赛和节日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的优势为政策扶持、资源丰富,劣势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不占优势、非遗扶贫产品知名度不高。机遇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挑战为人们对非遗产品认知贫乏、非遗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强化非遗扶贫的具体对策,非遗产品专业设计团队要创新理念、开发非遗旅游纪念品、做好全方位营销工作。以期助力黑龙江省非遗扶贫进一步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贫困地区 非遗扶贫 SWOT分析
下载PDF
非遗扶贫背景下的湖南侗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璜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5期242-242,共1页
非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拥有地域性强、投资成本低、成效明显等特点。将非遗开发和精准扶贫相联系,用非遗扶贫实现湖南侗族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精准扶贫开发的创新性手段。本文基于非遗扶贫的背景,探讨湖南侗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非遗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拥有地域性强、投资成本低、成效明显等特点。将非遗开发和精准扶贫相联系,用非遗扶贫实现湖南侗族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精准扶贫开发的创新性手段。本文基于非遗扶贫的背景,探讨湖南侗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对策,旨在用非遗扶贫促进侗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侗族非遗文化 传承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扶贫经验研究——以贵州省“锦绣计划”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左丹 《改革与开放》 2019年第18期26-28,共3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非遗扶贫 经验研究 锦绣计划
下载PDF
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鲁锦项目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玉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 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受益面向。同时,在项目开展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利益分配不合理、主体性受限等影响受益的结构性因素。依靠非遗扶贫应在保证主体经济收益可持续的基础上,尊重受助对象的主体性,赋予社区更大的参与权,实现经济获益与文化保护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鲁锦 受益机制 能力建设 社区赋权
下载PDF
基于高校设计助力非遗扶贫新模式的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兢 张瑞超 陈愉 《建材与装饰》 2020年第4期137-138,共2页
非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非遗学视角出发,基于设计助力精准扶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办主办、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承办的"洽川葫芦创意设计大赛"为例,探讨高校+非遗基地+设计师的非遗扶贫... 非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非遗学视角出发,基于设计助力精准扶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办主办、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承办的"洽川葫芦创意设计大赛"为例,探讨高校+非遗基地+设计师的非遗扶贫新模式的可行性,以高校师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助力非遗的创新设计,最终在保护非遗传承的同时,设计完成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以文创产品的售卖,提高农户的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多样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高校 文创产品 设计
下载PDF
非遗扶贫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宁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芯瑜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56-6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其中不少地方开拓创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其中不少地方开拓创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南宁市结合自身非遗优势,积极创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本文以南宁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例,试图探究“非遗+扶贫”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做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创新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培育特色品牌、全力助推非遗工坊发展等举措,促进非遗工坊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南宁市
下载PDF
非遗扶贫的作用机制、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杰 《财政科学》 2019年第8期89-96,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扶贫理论内蕴的基础上,剖析非遗扶贫作用机制中存在“外驱力”与“内生力”的关系,“静止本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扶贫理论内蕴的基础上,剖析非遗扶贫作用机制中存在“外驱力”与“内生力”的关系,“静止本能”与“动态本领”的关系,“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探讨了非遗扶贫实践困境,即非遗扶贫理念的非系统性、非遗扶贫制度体系不健全、非遗扶贫创新动力不足。最后以非遗扶贫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提出路径优化,即转变非遗扶贫思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非遗扶贫实践;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非遗扶贫制度体系;注重产业关联,营造多产业共同扶贫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作用机制 实践困境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我国“非遗扶贫”项目模式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程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7-54,共8页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且与扶贫事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在精准扶贫阶段,"非遗扶贫"项目的出现,不仅使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开拓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新路径,通过对典型的"非遗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项目模式 地方赋权 公众参与 人力资本
下载PDF
焦作市非遗扶贫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喜云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3-65,共3页
2020年是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将非遗和扶贫有机结合,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必将成为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得力抓手。文章通过分析探究焦作非遗扶贫的实际现状和困境,希冀探寻科学合理的非遗扶贫路径,以期助力实现焦作地区精准... 2020年是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将非遗和扶贫有机结合,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必将成为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得力抓手。文章通过分析探究焦作非遗扶贫的实际现状和困境,希冀探寻科学合理的非遗扶贫路径,以期助力实现焦作地区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实践困境 路径优化
下载PDF
继续教育对非遗扶贫工坊人力资本开发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玲玲 闵沁琳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年第2期12-17,共6页
人力资本开发是非遗扶贫工坊劳动力持续、长效脱贫的重要手段。当前,地理偏远与环境脆弱、市场经济落后以及教育水平偏低、知识能力不足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非遗扶贫工坊的人力资本开发。而国家政策、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的关联以及... 人力资本开发是非遗扶贫工坊劳动力持续、长效脱贫的重要手段。当前,地理偏远与环境脆弱、市场经济落后以及教育水平偏低、知识能力不足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非遗扶贫工坊的人力资本开发。而国家政策、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的关联以及继续教育对非遗扶贫存在特殊意义都支持通过继续教育挖掘非遗扶贫工坊的人力资本。通过树立教育脱贫榜样,消解读书无用认知;坚守非遗核心知识,培育本土脱贫元素;更新非遗技术技能,有机衔接市场需求等路径可以开发非遗扶贫工坊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非遗扶贫工坊 人力资本 开发路径
下载PDF
"三区三州"非遗扶贫工坊的作用及提升策略--以甘肃省临夏州非遗扶贫工坊为例
13
作者 章文儒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期12-12,共1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以党中央重点推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结合甘肃省临夏州实际,确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砖雕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以党中央重点推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结合甘肃省临夏州实际,确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砖雕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项目,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州” 非遗扶贫工坊 作用 策略
下载PDF
丰宁满族自治县非遗扶贫调查研究
14
作者 李建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7期5-7,共3页
非遗是贫困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非遗扶贫是文化扶贫的有效路径。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全国首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系统调查研究,在政府、社会力量、市场、传承创新、非遗传播、贫困群众主体... 非遗是贫困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非遗扶贫是文化扶贫的有效路径。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全国首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系统调查研究,在政府、社会力量、市场、传承创新、非遗传播、贫困群众主体地位等方面总结丰宁非遗扶贫工作经验,为其他地区实施非遗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非遗扶贫 丰宁满族自治县
下载PDF
“非遗+扶贫”模式下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
15
作者 黄嘉曦 袁皓弘 《天工》 2024年第6期9-11,共3页
研究了在“非遗+扶贫”模式下,如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 研究了在“非遗+扶贫”模式下,如何促进湖南少数民族织绣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分析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从教育传承、创新现代化、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创业工坊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些创业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有望推动湖南少数民族织绣文化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实现湖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湖南少数民族 织绣 创业工坊
下载PDF
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非遗扶贫经验探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勇波 姜语菡 +1 位作者 赵小芳 刘欢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8期29-31,共3页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 苗绣是十八洞村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十八洞村苗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时尚潮流对苗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十八洞村苗绣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十八洞村苗绣传承人石顺莲带领她的团队攻坚克难,通过创办苗绣合作社、挖掘传统苗绣的艺术价值,不断创新苗绣设计,打造了备受青睐的苗绣衍生产品和工艺品,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技艺的保护意识,让传统苗绣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出国门,为非遗扶贫非遗脱贫插上腾飞的翅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洞村 苗绣 石顺莲 非遗扶贫 经验
原文传递
品牌·市场·非遗扶贫——2019年第四届传统工艺青年论坛述评
17
作者 滕晓铂 《民艺》 2020年第1期44-47,共4页
传统工艺青年论坛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响应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号召,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于2016年联合发起创办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开展四届,逐渐成为学界、... 传统工艺青年论坛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响应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号召,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于2016年联合发起创办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开展四届,逐渐成为学界、业界知名的品牌活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第四届论坛的议题为:品牌·市场·非遗扶贫,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在传统工艺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的实践者、研究者、管理者总计150余人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青年论坛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非遗扶贫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少数民族“非遗+扶贫”模式的经验与困境——基于贵州省三都县雪花湖社区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巧梅 《西部学刊》 2020年第8期35-38,共4页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和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比如...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和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比如:扶贫对象缺乏脱贫主动性;扶贫产业缺乏标准和行业规范;"非遗"产品生存环境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抓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扶贫先扶志,形成扶贫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二是建构利益联结体,做好"非遗"行业统筹和规范;三是实施动态保护,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发展,动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非遗扶贫 遗产保护
下载PDF
湖南湘西侗族“非遗+扶贫”的文化发展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璜 《艺术科技》 2018年第8期112-113,共2页
在当前国家强调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和扶贫结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心。湘西是湖南典型的贫困地区,作为湘西主要民族之一,侗族的非遗资源丰富,诸多发展优势使其较为适合实施"非遗+扶贫... 在当前国家强调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将非遗和扶贫结合,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成为业内人士的关注中心。湘西是湖南典型的贫困地区,作为湘西主要民族之一,侗族的非遗资源丰富,诸多发展优势使其较为适合实施"非遗+扶贫"模式。为此,政府、社会、学校三方面应相互协作,从树立非遗产业意识、传授掌握非遗技能、开拓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提升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年轻人才教育等方面,共同助力非遗扶贫事业的开展,如此才能抓住遇,发挥非遗带动侗族地区百姓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发展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湘西侗族 非遗+扶贫 文化发展 新模式研究
下载PDF
非遗扶贫,共创草原上的美好生活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莉莉(文/图) 《公共艺术》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果洛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草原牧区文化,拥有民族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本文从非遗研培教学、振兴传统工艺、提供市场平台、多方协作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帮助果洛非遗扶贫的实践之路,为果洛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外部支持"。果洛非遗... 果洛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草原牧区文化,拥有民族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本文从非遗研培教学、振兴传统工艺、提供市场平台、多方协作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帮助果洛非遗扶贫的实践之路,为果洛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外部支持"。果洛非遗传承人来到上海大学参加培训,从此翻开了高校参与非遗扶贫工作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扶贫 非遗研培 精准扶贫 果洛 格萨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