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4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中国茶文化非遗的国际传播为例
1
作者 陈巧妃 周昊旻 许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年第6期62-78,共17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茶文化视频... [目的/意义]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茶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构建“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视频评论的主题聚类分析用户的认知特征,进一步探讨用户的情感反应,并构建国际传播力测量模型,以分析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对茶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茶具与茶宠的视频主题、4~20分钟的适中视频时长以及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了茶文化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而背景音乐、用户对茶艺的认知赞同度则对传播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文化遗产 数智赋能 国际传播 文化强国
下载PDF
“互联网+”下的非遗文化传播——关于铅山县连四纸保护与传承研究
2
作者 何佳雯 《造纸信息》 2024年第8期137-138,共2页
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以铅山县连四纸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遗留问题、新的发展趋势、“互联... 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以铅山县连四纸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遗留问题、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非遗文化智慧供应链构建,以及“互联网+”非遗文化效益5方面人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活态传承展开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传播 铅山县连四纸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传播逻辑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竟涵 王赫玺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人类学 非遗文化 微纪录片 叙事策略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谈AIGC动画在非遗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峰 李啸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通常引自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的定义,“公约”将非遗确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通常引自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的定义,“公约”将非遗确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保护非遗文化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在我国,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5月25日印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要求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在此基础之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战略 应用创新 非遗文化 手工艺品 数字化手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下载PDF
非遗档案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5
作者 程兰芝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24,13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自信增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遗档案跨文化传播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姿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自信增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遗档案跨文化传播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姿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档案 文化传播 文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非遗文化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协同推进
6
作者 黄自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在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分别作为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遗文化通过技艺、传统、仪式等形式代代相传,而历史建筑则以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构风格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分别作为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遗文化通过技艺、传统、仪式等形式代代相传,而历史建筑则以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结构风格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的存续与维持变得日益复杂和紧迫。协同推进非遗文化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 整体提升 协同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以马街书会为例
7
作者 李宁 于佳宁 于海龙 《商业经济》 2024年第10期78-80,103,共4页
我国正处于“非遗触网”的井喷期,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大势所趋。以我国最大的民间曲艺艺人说唱盛会之一的马街书会为例,针对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深... 我国正处于“非遗触网”的井喷期,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大势所趋。以我国最大的民间曲艺艺人说唱盛会之一的马街书会为例,针对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深挖特色文化内涵、构建数字化资源平台和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 马街书会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解码与非遗保护双重视角下豫南民间美术建档研究
8
作者 徐珊珊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在文化基因解码与非遗保护双重视角下,豫南民间美术建档具有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历史记忆、提振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经调查分析,豫南民间美术建档服务现状具有非遗档案化意识欠缺、缺乏统一规范标准、资料收集具有难度、数... 在文化基因解码与非遗保护双重视角下,豫南民间美术建档具有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历史记忆、提振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经调查分析,豫南民间美术建档服务现状具有非遗档案化意识欠缺、缺乏统一规范标准、资料收集具有难度、数字化人文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等现实短板。根据现状可提供以下有效对策以提升建档服务:一是建立政策标准,多方组织协同;二是广泛征集资料,做到应采尽采;三是进行信息科学整合,完成鉴定归档;四是实现数字化人文资源共享,优化建档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基因解码 非遗保护 豫南民间美术 建档服务 数字资源 共建共享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9
作者 黄午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非遗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跨越语言和国界,成为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进民心相通的绝佳窗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不仅能深刻把握非遗舞蹈文化的“根”与“魂”... 非遗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跨越语言和国界,成为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进民心相通的绝佳窗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不仅能深刻把握非遗舞蹈文化的“根”与“魂”,也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积蓄蓬勃之力。本研究尝试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讨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气派的非遗舞蹈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增强非遗舞蹈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爱听爱看、产生共鸣,通过非遗舞蹈文化交流助推民心相通,从而促进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非遗舞蹈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非遗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YouTube平台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勇 杨思敏 +1 位作者 管慧 毛太田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 文章以代表性中华文化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分析、情感分析与共现网络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分析YouTube平台中非遗短视频用户文本数据,应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模型研究非遗在该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非遗的认知形象多为正面形象,传统技艺、民间文学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认知度较高;情感感知以中性和积极情绪为主,对象涉及中华美食、家庭生活文化与原生态自然环境等;行为效果具体呈现为分享意向、购买意向、学习意向与旅游意向。文章立足于该平台非遗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语境、传播手段与传播主体等方面阐释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文化传播 新媒体 文本挖掘
下载PDF
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探讨
11
作者 万蕾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路径,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赋能 非遗饮食文化 传播路径
下载PDF
非遗跨界视域下粤绣服饰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
12
作者 邹岚 黄心怡 +2 位作者 吴浩 古丽珠 梁秋华 《辽宁丝绸》 2024年第4期3-4,6,共3页
探索了粤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关系,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法剖析粤绣的历史背景、技艺特征以及现代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产业扶持与品牌推广、数字化非遗保护方式和跨界合作与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创新策略,以拓展粤... 探索了粤绣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关系,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法剖析粤绣的历史背景、技艺特征以及现代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产业扶持与品牌推广、数字化非遗保护方式和跨界合作与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创新策略,以拓展粤绣服饰文化数字化传播,构建“非遗——设计——经济——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跨界 粤绣 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13
作者 李际 张开源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7期38-40,共3页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艺术和传统服饰非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研究其传统服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东北少数民族 传统服饰 非遗文化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广西非遗文化的数字化设计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14
作者 丁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1期83-85,共3页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广西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采集、修复、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文章构建了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框架,包括高清影像与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修复与复原技术及安全保护体...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广西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采集、修复、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文章构建了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框架,包括高清影像与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修复与复原技术及安全保护体系的建立,同时探讨了数字化传播推广与创新应用策略,旨在通过多维度数字化手段,激发非遗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与内生动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广西非遗文化 数字化设计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角下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栋樑 任珊 王智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非遗 数字化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创新性传播与保护路径
16
作者 张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山西吕梁于成龙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他的廉洁精神有着崇高的历史传承地位,于成龙以清俭家风传世。于成龙廉政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也拥有深厚的发展历史,其内涵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相得益彰,是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 山西吕梁于成龙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他的廉洁精神有着崇高的历史传承地位,于成龙以清俭家风传世。于成龙廉政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也拥有深厚的发展历史,其内涵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相得益彰,是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研究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基因脉络,提炼好于成龙廉政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加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其文化资源可以从历史遗留的建筑古迹、历史文献书籍着手,充分认识其文化资源内容,阐述传播现状,分析其在当代具有的传播价值,从创新性传播角度,整合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实现于成龙廉政文化建设与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吕梁 于成龙 廉政文化 文化蕴含 创新性传播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从文化立场到人的立场:解析非遗保护中人的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国毅 马知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2,155,共10页
非遗保护就其本质而言是属人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非遗保护研究的视域有助于非遗保护从单纯的文化立场过渡到基于人的立场的多维展开。在新时代的语境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指向一种文化存在形态和发展模式的现代转... 非遗保护就其本质而言是属人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非遗保护研究的视域有助于非遗保护从单纯的文化立场过渡到基于人的立场的多维展开。在新时代的语境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指向一种文化存在形态和发展模式的现代转变,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指向人的现代化。文化的表征凸显的是深层次的人的问题,立足于人的问题才能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非遗保护的全新思维和全局性变革。从人的问题重新审视非遗保护,把文化精神的抽象性、理论性问题安置在人的实践性问题中加以解决。马克思主义人学在这一求索过程中与非遗保护的深层互嵌既是历史传承之必然,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文化立场 人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下载PDF
非遗的文化特征与现代保护、传承和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晨作 冯丽娟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42-44,共3页
非遗是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研究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策略,推动非遗的产业化、特色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区... 非遗是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独特的经济、文化和研究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行之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策略,推动非遗的产业化、特色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文化特征 保护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基于电子游戏的非遗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星蕊 陈卫东 《科技传播》 2024年第3期14-17,21,共5页
从游戏传播视角出发,探讨非遗的现状以及其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根据电子游戏的优势,思考非遗文化在电子游戏中传播的可行性,并探索基于电子游戏非遗文化传播的再生产机制,为非遗文化在电子游戏的传播中提供设计思路,也为电子游戏... 从游戏传播视角出发,探讨非遗的现状以及其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根据电子游戏的优势,思考非遗文化在电子游戏中传播的可行性,并探索基于电子游戏非遗文化传播的再生产机制,为非遗文化在电子游戏的传播中提供设计思路,也为电子游戏再现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前沿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电子游戏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归置剖判:基于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泓毅 卢菁菁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短视频是民俗资源传播的重要媒介,但少有研究归置并进一步剖判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本研究以前人理论和近年公开数据为基础,阐述并归纳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借助实例厘清其中利弊所在,旨在为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 短视频是民俗资源传播的重要媒介,但少有研究归置并进一步剖判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本研究以前人理论和近年公开数据为基础,阐述并归纳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借助实例厘清其中利弊所在,旨在为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非遗 文化 传播 模式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