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传播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渐进性的过程,目前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争议之一是习惯于将其视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这也使得基于非遗“原真性”的一系列政府或企业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导致原生地原生传承、原生地次生传承与离散地衍生...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渐进性的过程,目前关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争议之一是习惯于将其视为一个确定的对象,这也使得基于非遗“原真性”的一系列政府或企业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导致原生地原生传承、原生地次生传承与离散地衍生传承路径下的非遗品牌传播,面临文化流变与文化同质的现实影响。为此,可以从符号经济的角度入手,依托网红经济背景,将非遗传承人这一关键连接点培育成为品牌文化符号,再借由社群经济趋势下的媒介数字化传播,促进传承人个人品牌的分众传播,经由粉丝群体的互动实现品牌社交化传播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多元传承路径 网红(网络红人)经济 社群经济
下载PDF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慧 《丝路视野》 2019年第8期44-44,共1页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举世瞩目的非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境内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更是炎黄子孙的历史、文化...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举世瞩目的非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境内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更是炎黄子孙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所以,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做好非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级文化馆从事“非遗”保护工作是它自身的功能所在。县级文化馆如何好传承、保护非遗工作,将是本文中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文化 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下载PDF
聆听非遗,新化山歌的乡音乡情——访新化山歌泰斗邹荣先老师之感
3
作者 唐劭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0期32-35,共4页
笔者有幸与新化山歌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邹荣先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此次访谈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新化山歌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邹荣先老师对新化山歌的深厚情感与卓越贡献。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新化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笔者有幸与新化山歌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邹荣先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此次访谈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新化山歌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邹荣先老师对新化山歌的深厚情感与卓越贡献。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新化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更好的保护、传承新化山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化山歌 乡音 乡情
下载PDF
论“非遗”的三个面向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兆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传统的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表现在文化遗产方面,最为鲜活的正是“非遗”。“非遗”作为活态遗产,不仅是祖先留下来的“财产”,也是人民的历史记忆和...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传统的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表现在文化遗产方面,最为鲜活的正是“非遗”。“非遗”作为活态遗产,不仅是祖先留下来的“财产”,也是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更是“地方性”民俗、民情的重要依据。在全球“移动性”显著增强的今天,“非遗”可以或可能成为大众旅游潮流中的文化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乡土社会 乡村振兴 品牌价值 移动社会
下载PDF
元宇宙概念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疆十二木卡姆为例
5
作者 王积雪 李雪妍 +2 位作者 高萌 何姝瑶 王馨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非遗传承的数字化已成为趋势所向。新时期非遗文化传承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数字科技为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以新疆十二木卡姆文化为例,结合十二木卡姆文化的特点,探寻了元宇宙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非遗传承的数字化已成为趋势所向。新时期非遗文化传承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方式,数字科技为其提供了新路径。文章以新疆十二木卡姆文化为例,结合十二木卡姆文化的特点,探寻了元宇宙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并且围绕十二木卡姆的元宇宙数字化传承系统,搭建了元宇宙平台,建立了数字藏品集合和高交互体验系统,并引入了高校课程设计,以推动非遗活态化和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十二木卡姆 数字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遗”开发中利益分享制度的法律规制——基于贵州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文永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1,共10页
在贵州少数民族"非遗"开发中,存在着"公司+农户"、"工分制"、"民族文化保护奖金"等利益分享模式。有的模式考虑到了本社区、本民族的传统而效果较好,但部分模式却使"非遗"权利主体... 在贵州少数民族"非遗"开发中,存在着"公司+农户"、"工分制"、"民族文化保护奖金"等利益分享模式。有的模式考虑到了本社区、本民族的传统而效果较好,但部分模式却使"非遗"权利主体处于被动边缘地位,引发了少数民族的不满,影响了"非遗"的健康传承。在少数民族"非遗"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需要对利益分享制度进行法律规制。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非遗"开发模式,分别采取法律直接规定、合同协商、法律规定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现代公司模式等机制,并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来合理分配开发所产生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非遗开发) 利益分享 立法
下载PDF
非遗学的建设与新文科的探索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丙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亟需性和重要性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或在语言上更简洁的“非遗学”从三两个专家的提倡变成了基于较大共识的学科体系建设议题。非遗学被定位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其前沿性一方面在于它是...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亟需性和重要性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或在语言上更简洁的“非遗学”从三两个专家的提倡变成了基于较大共识的学科体系建设议题。非遗学被定位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其前沿性一方面在于它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出来的非遗保护事业的新产物,另一方面在于它正以崭新的方式推动文化多样性条件下的人类文化认同;其交叉性既是学科演变的历史现象,也正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动能呼唤理论整合和方法创新而成为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新文科
下载PDF
依托历史街区开展非遗体验旅游的意义与可行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航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5-89,共5页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街区忽视无形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存传承濒危等问题,本文提出"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形建筑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旅游"的构想。这种模式不仅具有助力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所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针对当前我国历史街区忽视无形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生存传承濒危等问题,本文提出"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形建筑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旅游"的构想。这种模式不仅具有助力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所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旅游附加值的提升等多方面现实意义,还具有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街区与文化互补融合以及顺应平台经济规律等多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 体验旅游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基于国外研究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苏俊杰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0年第1期289-304,共1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商品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但是国内外对此的研究都稍显薄弱,尤其国内学者对于非遗的价值、真实性、商品化的研究尚缺乏与国际学界的对话。基于国外前沿的遗产思辨研究视角,本文提出了一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商品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但是国内外对此的研究都稍显薄弱,尤其国内学者对于非遗的价值、真实性、商品化的研究尚缺乏与国际学界的对话。基于国外前沿的遗产思辨研究视角,本文提出了一种"过程式"的视角,把非遗商品化过程和非遗的价值构建过程进行整合,以云南丽江的非遗为例,揭示了非遗商品化过程中的动态价值构建过程和多元价值构建过程。研究突破了国内既有传统理论视角的局限,通过建立创新的非遗思辨视角来审视非遗商品化中出现的遗产价值、文化变化、真实性等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真实性 商品化 遗产思辨研究 过程式 旅游文化产业
原文传递
中国五批36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宇 姚亦锋 +2 位作者 鄢继尧 王振波 李嘉欣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2期257-264,429-436,共1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对提升丰富世界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务院2006、2008、2011、2014和2021年先后五次发布的36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根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对提升丰富世界文化和发扬中华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务院2006、2008、2011、2014和2021年先后五次发布的36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或单位地理位置将各非遗项目进行空间化表达进而获得中国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了每个非遗项目的编号、名称、类别、公布时间、类型、申报地区或单位、保护单位及省份等信息。数据集以.shp格式存储,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5.1 MB(压缩为1个文件,292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空间分布 国家级 中国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Famous Tea in Hubei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志国 黄莉敏 +2 位作者 熊晚珍 王树婷 钟学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502-506,536,共6页
In the study, analysis was made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famous teas in Hubei Province. In addition, 8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 In the study, analysis was made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famous teas in Hubei Province. In addition, 8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ubei Province
下载PDF
数字赋能时代下南京剪纸的创新发展与传承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裕 余芷桢 《设计》 2022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随着数字媒体新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遗文化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政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南京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出... 随着数字媒体新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遗文化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政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南京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出发,结合数字时代特征、新兴媒体技术,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调查等方法。针对数字时代下南京剪纸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此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南京剪纸。创新南京剪纸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力量,利用数字赋能效应,加强对南京剪纸的推广,拓宽宣传渠道,与当下热点合作,使南京剪纸朝着新的发展方式迈进,以此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南京剪纸 数字赋能 创新发展 传承
下载PDF
论漳州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13
作者 邹颖 陈伯文 《河北画报》 2022年第10期13-15,共3页
木偶戏是一门用木偶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传统戏剧,而漳州布袋木偶戏它是一个由多个木偶的剧目、音乐、木偶模型制作、服装、道具、布景设计等要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已有了一千多年悠久历史,是一种中国古老的珍稀的优秀艺术。但随... 木偶戏是一门用木偶来表演故事情节的传统戏剧,而漳州布袋木偶戏它是一个由多个木偶的剧目、音乐、木偶模型制作、服装、道具、布景设计等要素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已有了一千多年悠久历史,是一种中国古老的珍稀的优秀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少有时间关注民间艺术的发展,木偶戏逐渐无人问津。因此就需要创作者在充分保持我国木偶戏的独特艺术的传统特点风貌的原则基础上结合当前时代特点予以创新,从戏剧内容、形式风格等几个方面着力为木偶戏剧注入一份新时期的崭新生机与活力,让其得以重新进入当代人们的艺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戏 传承 发展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Study on Hankou Digital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14
作者 Xiaoqian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年第1期7-9,共3页
In this context, traditional building crafts craftsman in artistic concept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use the appropriate tools o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ges, follow the way from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manufact... In this context, traditional building crafts craftsman in artistic concept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use the appropriate tools o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ges, follow the way from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manufacture components to install molding, to complete a post-renov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 endangere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urgent need of rescue and system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ou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cess, analyzes the signi? cance of the protection framework and ideas, discuss thei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process aimed at promoting heritage protection process, to resolve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e “lost technology” and “craftsman team fault,” the urgent problem for protection policies provide reference formulation. On the building process is about building sophisticated cognitive system theory an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genera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building technology, building technology system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aradigm,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sophisticate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4 to improve its strategy part of a ch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will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here is a neglect of traditional building technology issues in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ilding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Our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protect and respect their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ed mode FRAMEWORK BUILDING
下载PDF
“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地方法制评述:兼论“非遗法”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一丁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 传承人权利保障地方法制 非遗传承人 反思 完善
原文传递
推荐算法+短视频:非遗营销组合创新 被引量:15
16
作者 肖梦涯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无论是消费人群、在线活跃人数、消费时长,还是产业规模,短视频都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语境中的重要内容载体,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是短视频产业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人与在线内容信息的主要连接方式。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 无论是消费人群、在线活跃人数、消费时长,还是产业规模,短视频都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语境中的重要内容载体,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是短视频产业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人与在线内容信息的主要连接方式。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荐算法驱动的在线短视频创意经济中的模式创新,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目标、推动传统文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意经济融合生态,推荐算法+短视频为非遗价值创新提供了转型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推荐算法 短视频
原文传递
“非遗进课堂”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思考——以上海市金山农民画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寸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133,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类专业"非遗进课堂"的课程教学案例。课程以当地典型的金山农民画为例,从体验与感知、分析与提炼、方案与草模、汇报与验证四个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全文展示了课程的教... 本文阐述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类专业"非遗进课堂"的课程教学案例。课程以当地典型的金山农民画为例,从体验与感知、分析与提炼、方案与草模、汇报与验证四个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全文展示了课程的教学过程、重点难点、学生的作业案例等,并以此探寻设计类专业"非遗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进课堂 金山农民画
原文传递
大数据赋能非遗用文创传承羌绣
18
作者 王独伊 张忆文 《中学科技》 2022年第10期32-37,共6页
羌族刺绣(羌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历史十分悠久。羌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所绣图案承载着羌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羌族特色文化基因。作为国家级非遗,羌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 羌族刺绣(羌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历史十分悠久。羌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所绣图案承载着羌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羌族特色文化基因。作为国家级非遗,羌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如何发扬羌绣文化,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眼光与方式进行表达,是我们务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绣 大数据 羌族刺绣 羌族聚居区 传统刺绣 国家级非遗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羌族特色
原文传递
赣南瑶族花棍舞“仪式-课堂-舞台”的传承新模式
19
作者 陈丽嫔 《尚舞》 2022年第21期105-107,共3页
随着人们舞蹈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本地仪式舞蹈的挖掘和非遗传承模式的创新。文章所论的赣南非遗瑶族花棍舞起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过山瑶民“朝皇”祭祀仪式中的“点兵棍舞”,该仪式舞蹈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平台局... 随着人们舞蹈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本地仪式舞蹈的挖掘和非遗传承模式的创新。文章所论的赣南非遗瑶族花棍舞起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过山瑶民“朝皇”祭祀仪式中的“点兵棍舞”,该仪式舞蹈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平台局限、教材短缺的现状,处于失传危机的边缘。笔者通过元素提炼、动机提炼、组合编排、课堂教学、舞台展演等传承新模式,赋予了赣南非遗舞蹈新活力,展现了高校教学的风采特色,实现了高校推动舞蹈发展的桥梁作用,最终让该仪式舞蹈从“民间”走向“课堂”,从“课堂”升华于“舞台”,又回报于“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舞蹈 物质文化遗产(非遗) 瑶族花棍舞 传承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