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体验的平遥古城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研究
1
作者 白春香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2-57,共6页
深度体验是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的核心原则。平遥古城非遗研学产品在研学方式上存在着以参观取代研究和体验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表现出模式化和浅层次化倾向。从非遗研学产品深度体验的类型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和践悟性原则出发... 深度体验是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的核心原则。平遥古城非遗研学产品在研学方式上存在着以参观取代研究和体验互动深度不够等问题,表现出模式化和浅层次化倾向。从非遗研学产品深度体验的类型化原则、参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和践悟性原则出发,平遥古城研学产品的开发,应从非遗的不同类型出发设计非遗研学产品型谱,即静态博物馆体验化展示研学产品、动态参与体验型研学产品和传统技艺体验型研学产品,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深度体验,强化研学者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审美性,从而实现平遥古城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的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遥古城 非遗研学 深度体验 产品开发
下载PDF
基于留学生非遗研学的文化教学及传播策略探究--以昆明地区为例
2
作者 李晓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留学生文化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实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对中国文化多样性及特殊性的理解,还可以实现非遗的跨文化传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昆明市非遗种类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本文...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留学生文化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实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对中国文化多样性及特殊性的理解,还可以实现非遗的跨文化传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昆明市非遗种类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昆明市非遗数量、分布进行梳理,分析当前昆明市非遗研学供给现状,探索以留学生为主体的非遗研学的问题与路径,充实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教学方式,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以期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研学 文化传播 文化教
下载PDF
价值共创视角下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基于需求侧的调研 被引量:21
3
作者 文媛 沈世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以非遗研学旅行产品为例,需求侧在产品开发中的缺位是造成产品问题的重要原因,可运用价值共创理论指导产品开发。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基于对实际决策人--学生家长的产品选择偏好、考虑因素、价值感知、购买意向与满意度4个维度的分... 以非遗研学旅行产品为例,需求侧在产品开发中的缺位是造成产品问题的重要原因,可运用价值共创理论指导产品开发。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基于对实际决策人--学生家长的产品选择偏好、考虑因素、价值感知、购买意向与满意度4个维度的分析,提出优化非遗研学产品开发的4个方面建议:政府营造研学氛围,加强制度保障;学校开展非遗教育,发挥桥梁作用;供方考虑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内涵;供需两侧共建价值共创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非遗研学 产品开发 需求侧 供给侧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研学旅行的育人实践探索
4
作者 徐金龙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0,158,共10页
近些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与研学旅行跨界融合,双向赋能、互利多赢、相得益彰,对文化传承、教育革新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作为“非遗+教育+旅游”的新兴产业业态,非遗研学旅行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从利益主体、学生受体... 近些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与研学旅行跨界融合,双向赋能、互利多赢、相得益彰,对文化传承、教育革新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作为“非遗+教育+旅游”的新兴产业业态,非遗研学旅行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从利益主体、学生受体、非遗客体、基地载体四个维度来看,依然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其未来发展需要侧重非遗资源转化的视角,从构建教育传承的一体化格局、强化躬行实践的沉浸式体验、促进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打造跨界融合的影响力品牌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探索“实践育人”与“育人实践”双向赋能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研学旅行 实践教育 育人实践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5
作者 葛江徽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创新。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阐述“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促进研学旅游创新。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阐述“非遗”研学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提出江苏“非遗”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如开发民间文学类、艺术表演类、传统医药类和工艺美术类研学产品,从而推动江苏“非遗”研学旅游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旅游 产品开发 江苏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福州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玥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2期37-3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观光游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旅游需求,消费供给侧改革急需推进。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传统的观光游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旅游需求,消费供给侧改革急需推进。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非遗+旅游”逐渐成为探索推动文旅发展的新方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活态传承。非遗可以在旅游新场景中找到与现代生活新的联结点,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引领新消费,呈现出非遗与旅游全要素融合的可喜面貌。笔者从实践案例出发,进一步讨论“非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探索实践方式和创新途径。“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挖掘非遗资源,提供更多文旅产品选择。通过加强项目梳理、突出门类特点、融入旅游空间等方式,可以探索“非遗+旅游”的发展新途径。深度融合将为文旅产业提供更多的新鲜业态,推进非遗进景区、发展非遗研学课程、搭建非遗旅游融合空间,以古老非遗带动新鲜旅游。进入新时代,“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繁荣,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也是凝聚国民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 资源整合 非遗研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