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叙事策略与美学表达
1
作者 刘兴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非遗类题材电影自诞生起,就背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在不同语境下,其发展重心渐趋转移。电影文本从注重本体的传播,到意识形态的加持,再到极致生命体验的追求,继而到非遗本体美学的回归,非遗文化与电影的融合进行了多次内部更... 非遗类题材电影自诞生起,就背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在不同语境下,其发展重心渐趋转移。电影文本从注重本体的传播,到意识形态的加持,再到极致生命体验的追求,继而到非遗本体美学的回归,非遗文化与电影的融合进行了多次内部更迭。应当将非遗类题材电影放置于宏大的时空叙事背景之下,对其追根溯源,并从叙事与美学角度出发,站在大众期待视野的立场上,解决这类电影是如何在“去焦虑化”的基础上破除传统模式,并以“游戏化”“戏谑化”的策略发挥非遗文化的内向性,以此来探究关于人性、社会生存的多重影像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去焦虑化 叙事策略 美学表达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域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探析
2
作者 陈惠 《视听》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较以往更注重挖掘人文底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好遇见你》《后浪》等一批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剧作,展现了文化视域下新时代非遗题材电视剧在内容创作、人物塑造、精... 在文化传承语境下,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较以往更注重挖掘人文底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好遇见你》《后浪》等一批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的代表性剧作,展现了文化视域下新时代非遗题材电视剧在内容创作、人物塑造、精神表达和审美体验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有助于非遗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探索实践中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构起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创作 文化传承 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表达--基于《传承》(第三季)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乔瑞华 《传播与版权》 2023年第22期33-35,共3页
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了有关代际互动的社会文化表达,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传承》(第三季)为例,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对话青春、空间呈现以及视听表达层面有关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和表述策略,关注非遗传... 非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完成了有关代际互动的社会文化表达,对构建社会文化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传承》(第三季)为例,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对话青春、空间呈现以及视听表达层面有关代际互动的叙事话语和表述策略,关注非遗传承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影像叙事 代际互动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非遗题材电影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立青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4-38,85,共6页
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非遗题材电影发展还存在着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跨文化传播存在阻隔、电影制作水平有待提升等不足。非遗题材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呈... 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非遗题材电影发展还存在着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跨文化传播存在阻隔、电影制作水平有待提升等不足。非遗题材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呈现要强化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共同价值,采用年轻化的影视作品叙事策略和多元化的非遗题材电影作品发行模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过年的画》看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表达与传播
5
作者 王博琳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2期190-193,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的呈现方式,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过年的画》呈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本文从立体多元的非遗故事表达和创新性与情感化的非遗视听表达两方面进行探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的呈现方式,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过年的画》呈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本文从立体多元的非遗故事表达和创新性与情感化的非遗视听表达两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探析出新形势下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方向,以及其在推动非遗传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过年的画》 故事化表达
下载PDF
非遗题材电影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金林 刘子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30,共2页
非遗题材的电影是在相关政策的促进和扶持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电影艺术在市场时代的"联姻"。在这种联姻中,文化得以进入一种新的视听艺术生产,而电影也因加入了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得到丰富。无论是... 非遗题材的电影是在相关政策的促进和扶持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电影艺术在市场时代的"联姻"。在这种联姻中,文化得以进入一种新的视听艺术生产,而电影也因加入了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得到丰富。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抑或是电影,文化都是其创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文章从非遗电影与文化语境、非遗电影与文化进程、非遗电影与现代文化心理三方面,透视非遗题材电影中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非遗题材 文化
下载PDF
探究商业化模式在非遗题材出版中的成功之道——以出版《关中皮影》一书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军燕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55,52,共4页
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传统关中皮影艺术面临"生存危机"。综合来说,关中皮影艺术所存在的危机是多方位的,除了人才上的匮乏外,传播活动中的"民间因素"日趋消亡,也影响了皮影艺术的大众生存空间。想要化解关中皮... 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传统关中皮影艺术面临"生存危机"。综合来说,关中皮影艺术所存在的危机是多方位的,除了人才上的匮乏外,传播活动中的"民间因素"日趋消亡,也影响了皮影艺术的大众生存空间。想要化解关中皮影艺术的尴尬处境,就需要探究合理的传播途径。传统民间艺术有必要借助出版传播方式加以抢救、普及,以"关中皮影"艺术为非遗题材出版《关中皮影》书籍,将在综合展现该艺术元素的同时,化解传承压力,赋予"关中皮影"艺术全新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化模式 非遗题材《关中皮影》 出版机制 出版定位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研究——以系列纪录片《承传》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 2021年第12期20-23,共4页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非遗题材纪录片 视听构建艺术 叙事维度
下载PDF
试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光 《视听》 2020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文从叙事方式角度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口述历史、虚拟影像、融入故事和客观记录是非遗题材纪录片四种常见的叙事方式,每一种叙事方式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因此,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要创造性地把这四种叙事方式相互交... 本文从叙事方式角度探讨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创新与创意。口述历史、虚拟影像、融入故事和客观记录是非遗题材纪录片四种常见的叙事方式,每一种叙事方式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因此,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要创造性地把这四种叙事方式相互交织融合,使之构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非遗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叙事方式 口述历史 虚拟影像
下载PDF
地方、风景与文化认同:非遗题材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10
作者 李平凡 张琦 《电影文学》 2024年第22期28-35,共8页
非遗题材电影创作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中国特色文化吸引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运用电影地缘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梳理出“地方—空间—风景”和“风景叙... 非遗题材电影创作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中国特色文化吸引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运用电影地缘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梳理出“地方—空间—风景”和“风景叙事—记忆之场—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不仅能揭示非遗题材电影的空间叙事特征,更好地发挥其重构与激活观众文化记忆,塑造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作用,更能在影片中展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进而推进电影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风景 文化认同 非遗题材电影 空间叙事
下载PDF
非遗题材短视频的视觉语法与国际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司若 宋欣欣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共9页
短视频正在成为非遗文化最具传播力的新媒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叙述表意机制。认知呈现的表征意义、人际交流的互动意义和视觉布局的构图意义为非遗题材短视频的文化意义阐释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以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文化的短视频实践... 短视频正在成为非遗文化最具传播力的新媒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叙述表意机制。认知呈现的表征意义、人际交流的互动意义和视觉布局的构图意义为非遗题材短视频的文化意义阐释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以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文化的短视频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视觉语法分析模型,围绕影像阐释、认知维度和表意层次,解析非遗题材短视频的编码机制,探讨非遗题材短视频产生深度视觉劝服效果的视觉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短视频 历史谱系 国际传播
原文传递
非遗电影的价值向度与实践理路:由《川剧往事》说开
12
作者 张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3,共6页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电影题材类型日趋丰富。非遗题材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主体所关注,创作者通过影像接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于光影流转中展现非遗之美、张扬文化之力。非遗电影的纷...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电影题材类型日趋丰富。非遗题材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主体所关注,创作者通过影像接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于光影流转中展现非遗之美、张扬文化之力。非遗电影的纷呈而出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将非遗题材融入电影艺术是双赢之举,不仅助力影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且对于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非遗电影并非是非遗元素的简单植入,而是要回归电影艺术本体,立足非遗的文化内核,坚守非遗保护原则,聚焦生命个体的人生图景,电影《川剧往事》以丰富的叙事层次讲好非遗故事,以时代精神激活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于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相融共生中实现非遗的时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川剧往事》 价值向度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凉山彝族“非遗”题材与绘画创作研究
13
作者 孙晓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彝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分支是凉山彝族。淳朴善良、聪明勇敢的凉山彝族祖先,创造了无比灿烂且系统而独特的彝族文化,其不只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非遗”人的共同奋斗下,开出了绚丽... 彝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分支是凉山彝族。淳朴善良、聪明勇敢的凉山彝族祖先,创造了无比灿烂且系统而独特的彝族文化,其不只是彝族人自己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非遗”人的共同奋斗下,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朵。如今,越来越多的画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本土文化上,追寻拥有本土文化魅力的新文化母题和绘画形态。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扎根在彝族人的心中,画家也为其倾倒。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凉山彝族“非遗”题材与绘画创作的联系,从凉山彝族三大“非遗”绘画题材入手进行探究,其次分析凉山“非遗”题材中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造型、色彩和构图三个方面。彝族漆器、彝族火把节和彝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画家重要的创作题材,画家结合自己对凉山“非遗”题材绘画的创作实践,进行资料收集,探索绘画语言,实现情感表达和主题升华。关注和挖掘凉山彝族“非遗”体现了画家对凉山彝族“非遗”和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作品立足于现实生活,充分展现了凉山彝族“非遗”的魅力和民俗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非遗题材 绘画创作
下载PDF
非遗电影共同体叙事的逻辑、策略与经验启示
14
作者 张春 陈雨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62,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活态见证,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近年来,我国非遗电影不断突破传统的纪录影像模式,呈现出体现共同体叙事的特点。其一,非遗电影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传递了人类文明的精神价值。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活态见证,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近年来,我国非遗电影不断突破传统的纪录影像模式,呈现出体现共同体叙事的特点。其一,非遗电影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传递了人类文明的精神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其二,非遗电影在叙事策略上善用空间唤醒大众记忆,渲染情感凝聚共识,努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让大众深刻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三,非遗电影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大众参与文化建设、共享文化成果和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其经验启示值得梳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非遗题材电影 共同体叙事
下载PDF
构建民族记忆的文化景观——谈“非遗”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巨山 李帅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36-42,共7页
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围绕"非遗"文化事象或传承人创作的"非遗"题材电影大量涌现,这些电影不仅肩负"非遗"文化事象记录、保存、宣传和传播等职责,也有助于提... 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围绕"非遗"文化事象或传承人创作的"非遗"题材电影大量涌现,这些电影不仅肩负"非遗"文化事象记录、保存、宣传和传播等职责,也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进而在全社会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然而,电影兼具传播媒介与娱乐产品的双重属性,这使当下"非遗"题材电影创作与传播面临电影的虚拟性易对"非遗"文化事象的真实记录产生影响、电影的凝固性与"非遗"的活态性之间存在悖论、电影的逐利性易使其成为"小众"电影、所表达的思想也可能与观众的认同存在一定的误差等诸多问题。在"非遗"题材电影创作中,创作者应坚持"忠实记录"和"精耕细作"原则,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也应积极扶持这类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多方合力,才能将其构建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记忆 非遗题材电影 创作 传播
下载PDF
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自我更新与突破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杨 姚雨璇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经过十余载的探索实践,非遗题材纪录片为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不断挖掘新材料以完成题材自我更新,采用增加实时互动和让大众明星跟随传承者进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以便于受众更好地接受;采用第二人称的对话视角,以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 经过十余载的探索实践,非遗题材纪录片为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变革,不断挖掘新材料以完成题材自我更新,采用增加实时互动和让大众明星跟随传承者进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以便于受众更好地接受;采用第二人称的对话视角,以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诉说赢得好评。值得注意的是,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有待于创作者基于对素材单调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僵化,过分突出观众参与而引起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以及新媒体时代传播者中心模式危机等困境进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题材更新 接受更新 视角更新
原文传递
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闯 毕建录 高阳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75,共3页
非遗题材纪录片担负着促进文化融通与文化认同的重要使命。本文围绕传者国际化身份标签运用、传与受结构性纠偏、复合价值彰显、人类共同价值传播、娱乐基因的源头植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建构等,探讨了中国非遗题... 非遗题材纪录片担负着促进文化融通与文化认同的重要使命。本文围绕传者国际化身份标签运用、传与受结构性纠偏、复合价值彰显、人类共同价值传播、娱乐基因的源头植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建构等,探讨了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国际传播 文化转换 自己人效应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创新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瑶 张宇铮 何春耕 《新闻世界》 2023年第5期45-48,共4页
本文以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认为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对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异彩纷呈的民俗节庆等进行了精彩呈现,非遗纪录片在采用不同视点叙述非遗内容,运用数字技术增强表现效果等创作手法上... 本文以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认为数字时代我国非遗纪录片对多姿多彩的表演艺术、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异彩纷呈的民俗节庆等进行了精彩呈现,非遗纪录片在采用不同视点叙述非遗内容,运用数字技术增强表现效果等创作手法上富有创新。对数字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特征的研究,既为其创作发展提供经验,也为非遗文化传承扩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题材纪录片 内容呈现 手法创新
下载PDF
论“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15,共5页
近年来,纪录片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的作用愈发凸显,已成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本文试从纪录片在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入手,进而引出当前部分"非遗"题材... 近年来,纪录片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的作用愈发凸显,已成为各国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本文试从纪录片在传统"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入手,进而引出当前部分"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作方面存在的瑕疵和问题,如创作风格趋于同质、创作主体不突出、创作内容过度故事化、艺术化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科学和艺术两个维度进行创作改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创作原则 科学性 艺术性
下载PDF
非遗类题材纪录片的故事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淑琴 《新闻前哨》 2018年第10期38-40,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是文化保护中的重要问题,纪录片是利用影像资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记录下来的较好方式。本文认为,运用故事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故事的微末叙事视角、多重故事线串联的叙事结构及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叙事内容,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是文化保护中的重要问题,纪录片是利用影像资料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记录下来的较好方式。本文认为,运用故事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故事的微末叙事视角、多重故事线串联的叙事结构及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叙事内容,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特色表现出来,增强传播效果,使其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纪录片 故事化 叙事特色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