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水化合物非酶催化转化为乳酸及乳酸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卞泽伦 罗小林 +1 位作者 帅李 刘婧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共11页
本文概述了常规催化体系(均相和非均相)中Lewis酸(L酸)和Br?nsted酸(B酸)催化碳水化合物(三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和纤维素)转化为乳酸/乳酸酯所涉及的主反应(如水解、异构、逆羟醛和氢转移等)和副反应(如脱水和缩合等)路径,以及催化剂... 本文概述了常规催化体系(均相和非均相)中Lewis酸(L酸)和Br?nsted酸(B酸)催化碳水化合物(三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和纤维素)转化为乳酸/乳酸酯所涉及的主反应(如水解、异构、逆羟醛和氢转移等)和副反应(如脱水和缩合等)路径,以及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效率间的构效关系;综述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锡基硅酸盐和石墨化的氮化碳材料构建新型非均相和光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对复合功能型催化剂(含L酸、B酸、绑定基团和多级孔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非酶催化 乳酸 乳酸酯 路易斯酸 质子酸
下载PDF
非酶催化转化半纤维素生成能源及高附加值化学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玲 任俊莉 +2 位作者 彭新文 王帅阳 孙润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1-1725,1766,共6页
利用非酶工艺将半纤维素转化成能源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本文详细介绍通过水热法、微波辅助法、离子液体以及复合型固体催化剂将半纤维素催化转化成乙醇、丁二醇等能源以及糠醛、酸、呋喃类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国... 利用非酶工艺将半纤维素转化成能源及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本文详细介绍通过水热法、微波辅助法、离子液体以及复合型固体催化剂将半纤维素催化转化成乙醇、丁二醇等能源以及糠醛、酸、呋喃类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非酶催化工艺克服传统酶催化反应条件苛刻、酶成本高等缺点,但对反应设备要求高,反应机理不明确,反应选择性低。因此,深入研究反应机理、改善反应条件成为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非酶催化 能源 高附加值化学品
下载PDF
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晋晓苹 黄爱平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酶催化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酶催化法在食品铜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品 微量铜 非酶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酶催化动力学拆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宁 张方林 龚跃法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5-1351,共7页
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光学纯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取得进展的同时,近几年有关非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正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主要拆分反应涉及对映选择性的酰化、氧化、还原、开环、成环、取代和加成等反应,对该领域的... 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光学纯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取得进展的同时,近几年有关非酶催化的动力学拆分正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主要拆分反应涉及对映选择性的酰化、氧化、还原、开环、成环、取代和加成等反应,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拆分 非酶催化 酰化 氧化还原 开环成环
下载PDF
钌催化剂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海 杨敏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44-252,共9页
手性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和材料等领域。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一般的合成或提取方法得到的多是外消旋体。动态动力学拆分为外消旋体完全转化成单一对映体提供... 手性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和材料等领域。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一般的合成或提取方法得到的多是外消旋体。动态动力学拆分为外消旋体完全转化成单一对映体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一种构型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拆分,同时另一种构型的对映异构体外消旋化,从而获得单一构型的产物,且对映体过量值可达到>99%,理论产率可达到100%。研究者已经开发了一些钌-酶催化体系、钌-非酶催化体系和钌-手性配体络合物用于烯丙醇、二醇、含官能团的仲醇的动态动力学拆分,以及酮和酯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动态动力学拆分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综述,并提供相关的示例,以期为这些方法的更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钌-催化体系 钌-非酶催化体系 动态动力学拆分
下载PDF
非水相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辛酸辛酯的合成
6
作者 姚鹏 马润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53-155,185,共4页
使用溶胶—凝胶法将猪胰脂肪酶包埋固定化在无机载体中。实验测定了硅氧烷前体MTr-MOS与TMOS的比例,反应体系中固定化酶的加入量,用以饱和有机溶剂的磷酸缓冲液的pH值以及有机溶剂种类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辛酸辛酯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 使用溶胶—凝胶法将猪胰脂肪酶包埋固定化在无机载体中。实验测定了硅氧烷前体MTr-MOS与TMOS的比例,反应体系中固定化酶的加入量,用以饱和有机溶剂的磷酸缓冲液的pH值以及有机溶剂种类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辛酸辛酯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MTrMOS与TMO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固定化酶加入量为600 mg,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7.5,有机溶剂选用异辛烷时,对辛酸辛酯的合成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中的催化 固定化脂肪 溶胶—凝胶法 酯合成
下载PDF
路易斯酸碱催化的外消旋体(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占金 毛金城 +1 位作者 万伯顺 陈惠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74-583,共10页
外消旋体的 (动态 )动力学拆分反应是制备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反应可以通过酶催化或非酶催化的手段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在非酶催化反应中 ,路易斯酸碱催化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多种外消... 外消旋体的 (动态 )动力学拆分反应是制备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反应可以通过酶催化或非酶催化的手段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在非酶催化反应中 ,路易斯酸碱催化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多种外消旋体的 (动态 )动力学拆分反应中 ,目前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讨论了路易斯酸及路易斯碱催化体系在外消旋体 (动态 )动力学拆分反应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酸碱 外消旋体 (动态)动力学拆分 非酶催化
下载PDF
酶改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146,161,共5页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 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专一性强等显著特点,然而,酶的活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20多年来长期进行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等酶改性技术的研究,发现通过酶的改性,可以显著改进酶活力和稳定性.文中对笔者及其所在课题组在酶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分子修饰 固定化 水相催化 定向进化
下载PDF
非水相酶催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建和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2年第9期15-18,共4页
该项目利用非水相酶催化技术开发了光学活性环氧丙醇、手性2-辛醇、鲸蜡油、类可可酯和单酰甘油酯5个酶反应新产品,并提供了适合工业化应用的酶法生产新工艺。采用具有水解(S)-环氧丙醇丁酸酯专一性的根霉脂肪酶得到光学纯度超过95%e.e... 该项目利用非水相酶催化技术开发了光学活性环氧丙醇、手性2-辛醇、鲸蜡油、类可可酯和单酰甘油酯5个酶反应新产品,并提供了适合工业化应用的酶法生产新工艺。采用具有水解(S)-环氧丙醇丁酸酯专一性的根霉脂肪酶得到光学纯度超过95%e.e.的(R)-环氧丙醇丁酸酯;开发了固定化酶和双亲分子非共价修饰酶相协同的新方法,拆分得到的(S)-2-辛醇的光学纯度达98.0%e.e.;采用无溶剂系统,在63L反应器中进行了中试放大试验,所得鲸蜡油产品含蜡量达到95%;以资源丰富、价廉的乌桕脂为原料,利用1,3-位选择性脂肪酶和有机相中酶促反应,制得类可可脂纯度超过90%;以假单胞菌脂肪酶为催化剂进行无溶剂法棕榈油甘油解反应制得单甘酯,并在15L反应器中进行了放大试验,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76.0%,还对单甘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催化技术 环氧丙醇 手性2-辛醇 鲸蜡油 类可可酯 单酰甘油酯 有机合成
原文传递
黑曲霉负载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金丽 孙道华 +5 位作者 詹国武 林丽芹 郑艳梅 景孝廉 黄加乐 李清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71-2278,共8页
采用非酶还原法,以黑曲霉菌原位还原银氨离子制备一种新型银纳米颗粒(AgNPs)/菌体复合抗菌材料,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与pH值对还原过程和所得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60℃和pH 9.5、11.5条件下,能够合... 采用非酶还原法,以黑曲霉菌原位还原银氨离子制备一种新型银纳米颗粒(AgNPs)/菌体复合抗菌材料,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与pH值对还原过程和所得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60℃和pH 9.5、11.5条件下,能够合成出粒径为6.9~8.2nm的近球形AgNPs。该AgNPs均匀地分布在菌体表面上,对E.coli显示出高的抗菌性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7~434mg·L-1(以菌粉总质量表示)或8~20mg Ag·L-1(以银含量表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菌体银负载量,但AgNPs粒径增大,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提高反应pH值有利于提高还原速率,而对抗菌性能影响不显著。复合材料中AgNPs与菌体结合牢固,单位质量复合材料释出的Ag+含量为1.7~6.8mg.g-1,提高反应温度和pH值后Ag+的释出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生物还原 非酶催化 黑曲霉菌 抗菌性能
下载PDF
Advances in Application of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in Food Additive Produc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泗莲 余琳 +4 位作者 余彬 孙文敬 刘长峰 杨梦依 崔凤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期169-175,共7页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 plied in the area of food additives produc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ypes of re- action medium of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reaction...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 plied in the area of food additives produc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ypes of re- action medium of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reaction,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 in catalysis of L-ascorbic (isoascorbic) acid esters, short-chain acid esters, sugar esters, vitamin A esters, vi- tamin E esters, and other food additives, and finally predicted the prospects of non- 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queous phase Enzymatic catalysis Food additives Ester synthesis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不互溶相酶催化反应显微拉曼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苇苇 黎薇 +2 位作者 庄金亮 张维 周勇亮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2-515,共4页
生物酶的研究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揭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生物酶反应的研究是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与其在生物体内所处的水/有机两相界面微环境不相同。通过微流控芯片可获取稳定的水/有机相界面,并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进行微区扫描实... 生物酶的研究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揭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生物酶反应的研究是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与其在生物体内所处的水/有机两相界面微环境不相同。通过微流控芯片可获取稳定的水/有机相界面,并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进行微区扫描实现微流控芯片两相酶反应的检测。定量考察了氰根离子在微流控芯片中水相与苯胺相之间扩散行为,并检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联苯胺与对甲基苯胺的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在芯片上,非极性分子联苯胺的酶催化反应产物结构组成较极性分子对甲基苯胺更为复杂,而在普通烧杯中的反应则观察不到这个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催化 微流控芯片 显微拉曼光谱
原文传递
7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孙建芝 夏炳妍 +1 位作者 丛培英 姜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2年第1期26-26,共1页
果糖胺(frctosamine,简称FA)亦称血清糖化蛋白,它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的,其反应过程是缓慢,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血清蛋白14-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蛋白所处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 果糖胺(frctosamine,简称FA)亦称血清糖化蛋白,它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与葡萄糖经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的,其反应过程是缓慢,相对不可逆的,持续于血清蛋白14-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蛋白所处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果糖胺的比例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周内血糖总体水平,为此我们观察了7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血清果糖胺 检测 血清蛋白 血清糖化蛋白 糖基化反应 合成速率 含量变化 非酶催化 反应过程 生命期 葡萄糖 白蛋白 治疗 血糖 浓度 环境 方法 对象 报告
下载PDF
OSTC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及免疫治疗的影响
14
作者 胡益 黄钧涛 +1 位作者 施云斌 沈毅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614-2619,I0004,I0005,共8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寡糖转移酶复合物非催化亚基(OSTC)的表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TIMER 2.0数据库分析OSTC在不同肿瘤中的整体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CGA-HNSC队列中HNSCC及正常组织的OST...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寡糖转移酶复合物非催化亚基(OSTC)的表达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TIMER 2.0数据库分析OSTC在不同肿瘤中的整体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CGA-HNSC队列中HNSCC及正常组织的OSTC基因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OSTC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使用GSEA算法分析OSTC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富集差异;通过CIBERSORT算法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量化比较,并分析OSTC基因与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TCIA数据库中的数据评估不同组间的免疫药物的疗效差异,并使用p RRophetic包评估其对化疗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TIMER 2.0数据库分析提示OSTC基因在绝大多数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且HNSCC组织OSTC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Kaplan-Meier分析显示,OSTC高表达组患者远期生存率下降,低表达组较高表达组预后更好,且HNSCC中OST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明显相关;GSEA分析提示OSTC低表达组患者免疫相关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更活跃;免疫相关分析提示OSTC低表达组对免疫治疗反应更好,而高表达组对化疗更敏感。结论 OSTC与HNS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预测HNSCC患者的生存率,对HNSCC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潜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癌 寡糖转移复合物催化亚基 数据分析 免疫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胺及其衍生物的非酰基化动力学拆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亮 李雪薇 +1 位作者 谢芳 张万斌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5-588,共14页
光学纯胺在合成与药物化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其高效的合成方法一直以来是有机化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通过N酰基化及去酰基化动力学拆分方法获得光学纯胺化合物,已经成为合成手性胺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基于非酰基化(或去... 光学纯胺在合成与药物化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其高效的合成方法一直以来是有机化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通过N酰基化及去酰基化动力学拆分方法获得光学纯胺化合物,已经成为合成手性胺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基于非酰基化(或去酰基化)的不对称反应实现外消旋胺的动力学拆分的报道不断涌现,包括一些氨基不参与反应的非酰基化(或去酰基化)不对称反应的外消旋胺的动力学拆分.根据氮原子是否参与反应以及反应类型的不同,总结了外消旋胺的化学催化动力学拆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纯胺 动力学拆分 非酶催化 酰基化(去酰基化) 不对称催化反应
原文传递
Understanding enzyme catalysis by means of supramolecular artificial enzymes 被引量:2
16
作者 DONG ZeYuan ZHU JunYan +1 位作者 LUO Quan LIU JunQi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067-1074,共8页
Enzymes are biomacro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the abundant chemical biotransformations that sustain life. Recently, biochem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multiple conformations and numerous parallel paths are involved duri... Enzymes are biomacromolecules responsible for the abundant chemical biotransformations that sustain life. Recently, biochem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multiple conformations and numerous parallel paths are involved during the processes catalyzed by enzymes. It is plausible that the entire macromolecular scaffold is involved in catalysis via cooperative motions that result in incredible catalytic efficiency. Moreover, some enzymes can very strongly bind the transition state with an association constant of up to 1024 M-1, suggesting that covalent bond formation is a possible process dur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transition state in enzyme catalysis, in addition to the concatenation of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provides fundamental knowledge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ynamic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organized molecule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supramolecular concepts, numerous supramolecular enzyme mimics with complex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tudy of supramolecular enzyme models,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to ai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catalysis by natural enzymes has been acqui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pramolec-ular artificial enzymes, it is possible to replicate the features of natural enzymes with regards to their constitutional complexity and cooperative motions, and eventually decipher the conformation-based catalytic mystery of natural enzy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enzymes cooperative motions catalytic mechanism substrate recognitio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