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国时期公民科教科书叙事的非阐释性——基于《模范公民》课本的分析
1
作者 彭波 《浙江教育科学》 2016年第2期9-14,共6页
公民教科书叙事是道德叙事的一种,而道德叙事则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通过对民国时期教科书《模范公民》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发现叙事占有内容的很大一部分,从故事图、故事和其它叙事方式(包括告示、规则、歌曲、书信、选举... 公民教科书叙事是道德叙事的一种,而道德叙事则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通过对民国时期教科书《模范公民》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发现叙事占有内容的很大一部分,从故事图、故事和其它叙事方式(包括告示、规则、歌曲、书信、选举表等)的分析可以发现,教科书的叙事具有非阐释性这一特点。处理好阐释与叙事之间的限度,是一个好的叙事必须要考虑的。而好的叙事,处理好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关系,价值规范才能以故事为依托,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教科书 叙事 非阐释性
原文传递
双重强制阐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方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2,共7页
受张江教授强制阐释论基本方法论启发,化用英国有机哲学家怀特海"具体性误置"的说法,本文把中国古代文论所面临的现代困境,概述为"非文学性"与"非中国性"的双重强制阐释及在方法论上的"本体性"... 受张江教授强制阐释论基本方法论启发,化用英国有机哲学家怀特海"具体性误置"的说法,本文把中国古代文论所面临的现代困境,概述为"非文学性"与"非中国性"的双重强制阐释及在方法论上的"本体性"与"文化性"的双重误置。重构中国古代文论重视文学本体性的"即文本性"的基本文化精神,对于超越这种现代困境进而推动"文学性"与"中国性"高度统一的当代文论建设等,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强制阐释 中国”强制阐释 具体误置 本体误置 即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