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阻塞性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麝香保心丸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马慧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21-024,共4页
探讨NOCAD合并CMD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就麝香保心丸在NOCAD的使用进行分析。方法 从入院的NOCAD患者中选取200例开展研究,期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MD分成两组,其中CMD组(n=96),非CMD组(n=104)。完善入院调查、检查... 探讨NOCAD合并CMD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就麝香保心丸在NOCAD的使用进行分析。方法 从入院的NOCAD患者中选取200例开展研究,期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MD分成两组,其中CMD组(n=96),非CMD组(n=104)。完善入院调查、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并将有显著差异的结果带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探讨导致CMD的危险因素。采用抽签法将CMD患者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女性、高血压史≥15年、糖尿病史≥15年、LDL-C升高、eGFR降低是导致NOCAD患者发生CMD的危险因素。经治疗,观察组LVEF、SAQ评分高于对照组,E/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25%(3/48),对照组不良反应率4.17%(2/48),组间对比(P>0.05)。结论 女性、高血压史>15年、糖尿病史>15年、LDL-C升高、eGFR下降是NOCAD患者出现CMD的危险因素;麝香保心丸治疗CMD效果良好,对心功能指标有积极影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危险因素 麝香保心丸 心血管病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麝香保心丸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洋洋 任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心病(NOCAD)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病人的危险因素及麝香保心丸对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NOCAD病人82例,将心肌灌注储备(MPR)≥2.0作为非CMD组(n=42),将MPR<2.0作为CMD组(n...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心病(NOCAD)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病人的危险因素及麝香保心丸对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NOCAD病人82例,将心肌灌注储备(MPR)≥2.0作为非CMD组(n=42),将MPR<2.0作为CMD组(n=4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CMD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常规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比较两组病人MPR、左室射血分数(LVEF)、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e′)、心电图临床效果、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Q各项评分、MPR、LVEF、心电图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E/e′比值、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15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 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 2)均是CM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女性、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15年、LDL-C≥3.12 mmol/L、eGFR<90 mL/(min·1.73 m 2)均是引起CMD的危险因素,HDL-C≥1.0 mmol/L是其保护因素;麝香保心丸能改善CMD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桑洪军 耿晓倩 韩希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血脂康胶囊0.6 g,2次/d;瑞舒伐他汀5 mg,1次/d。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 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血脂康胶囊0.6 g,2次/d;瑞舒伐他汀5 mg,1次/d。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均得到有效控制,血脂均达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未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4、12、24周检测血脂[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T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与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标准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血脂康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通脉养心丸联合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王婷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心病治疗过程中采用通脉养心丸、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方法:以双盲数字为基础方式,对46例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A组23例、B组23例,A组采用通脉养心丸治疗,B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状... 目的:探讨非阻塞性冠心病治疗过程中采用通脉养心丸、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方法:以双盲数字为基础方式,对46例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A组23例、B组23例,A组采用通脉养心丸治疗,B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状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B组效果明显更好。心功能A组改善情况差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非阻塞性冠心病治疗,采用通脉养心丸、瑞舒伐他汀,促进心功能优化,促使预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养心丸 低剂量瑞舒伐他汀 非阻塞性冠心病 疗效观察
下载PDF
CT-FFR及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不良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吴勇 +3 位作者 黄虹 王鹏 吴清华 乔红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即斑块长度、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PB)和重塑指数(RI)及CT-FFR。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CCTA各参数与MAC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基于CCTA不同参数建立的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43例(19.8%)发生MACE,174例(80.2%)未发生MACE;中位随访间隔为24(16,30)个月。CCTA显示,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的狭窄程度更重〔(44.3±3.8)%比(39.5±2.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斑块总体积(mm^(3)):275.1(197.1,376.9),非钙化斑块体积(mm^(3)):161.5(114.5,307.8)比117.9(77.7,185.5)〕,PB和RI更大〔PB:50.2%(42.1%,54.8%)比45.1%(38.2%,51.7%),RI:1.19(0.93,1.29)比1.03(0.90,1.22)〕,CT-FFR值更低〔0.85(0.80,0.88)比0.92(0.8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体积〔风险比(HR)=1.005,95%可信区间(95%CI)为1.025~4.866〕、PB≥50%(HR=3.146,95%CI为1.443~6.906)、RI≥1.10(HR=2.223,95%CI为1.002~1.009)和CT-FFR≤0.87(HR=2.615,95%CI为1.016~6.732)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定量斑块特征(非钙化斑块体积、RI、PB)建立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91,95%CI为0.87~0.95〕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建立的模型(AUC=0.63,95%CI为0.54~0.71)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建立的模型(AUC=0.71,95%CI为0.63~0.79;均P<0.01)。结论基于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有助于预测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不良结局。非钙化斑块体积、RI、PB及CT-FFR是MACE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与依靠狭窄程度及CT-FFR的预测模型相比,联合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可显著提高非阻塞性CAD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