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薛堃
张文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40-50,共11页
本文综述了转Bt基因棉的非靶标效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基因植物非靶标效应研究的研究特点和不足,并对这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
BT
非靶标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叶恭银
陈洋
+1 位作者
田俊策
彭于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综合评价认为,现有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Bt基因作物
非靶标效应
非
靶标
生物
天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有斌
安黎哲
+1 位作者
张雷
陈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7,共7页
转基因植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国内外都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生态学效应的实验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释放,可能使转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物种,产生更加难以控制的杂草;也可能直接...
转基因植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国内外都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生态学效应的实验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释放,可能使转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物种,产生更加难以控制的杂草;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许多非靶标有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也可能促使目标害虫的抗性进化;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可能发生病毒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因此,应尽快构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对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影响进行长期的监测监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生态风险
基因流
非靶标效应
抗性进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放后的转抗病虫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15
4
作者
王洪兴
陈欣
+1 位作者
唐建军
志水胜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活性的保持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农业活动尤其是农作物植被类型的改变对土壤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释放后的转基因作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新的生物组分,被引入农田生态系...
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活性的保持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农业活动尤其是农作物植被类型的改变对土壤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释放后的转基因作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新的生物组分,被引入农田生态系统之后所引发的农田生物群落(包括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转抗虫Bt基因作物、转T4-溶菌酶基因作物、转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作物的基因产物、作物残体在土壤中的行为(如降解产物的存留形态与生物活性)及其对根际或残体周围土壤中各类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合评述,指出基因表达产物的后效肯定是存在的且长远的,由其引发的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复杂的,因而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转基因作物释放后的生态效应做长期的跟踪研究。建议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以下3方面:(1)不同的转基因表达产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结构变化、消长动态及其对生物保持毒杀性的时间;(2)不同类型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趋势;(3)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离纯化的各种转基因表达产物对土壤各生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虫基因
转基因作物
土壤生物群落
非靶标效应
转基因生物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林胜
李强
+1 位作者
夏晓峰
尤民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2-809,共8页
【目的】探究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为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法分别从取食非转基因(CK)水稻和转crylAb抗虫(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细菌,利用16s rDNA对分离...
【目的】探究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为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法分别从取食非转基因(CK)水稻和转crylAb抗虫(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细菌,利用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分析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取食CK水稻和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各分离获得7株细菌。取食CK水稻的褐飞虱肠道细菌分别属于3个门5个属;而取食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细菌分别属于2个门4个属;分离获得频率最高的是变形菌门细菌Proteobateria,其中取食两种水稻均能分离获得变形菌门的泛菌属Pantoe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2个属的细菌。取食CK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获得变形菌门的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以及放线菌门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3个特异性细菌属;取食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得到变形菌门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等2个特异性细菌属。【结论】取食非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褐飞虱肠道共生细菌的功能,以及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肠道细菌的影响提供了材料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转基因水稻
肠道细菌
非靶标效应
生物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耿金虎
沈佐锐
张帆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寄主选择性
非靶标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来入侵杂草传统生物防治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被引量:
6
7
作者
李保平
孟玲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3期179-185,共7页
长期大量实践说明,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杂草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但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本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传统评价方法预测候选天敌的生态风险存在缺陷,主...
长期大量实践说明,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杂草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但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本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传统评价方法预测候选天敌的生态风险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寄主专一性测定过分依赖室内进行的生理寄主范围测定结果,对生态寄主范围(实际寄主范围)问题重视不够,后者指在新环境中的一系列物理和生物条件下的寄主利用预测;(2)在生理寄主范围测定中,过分依赖完成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对行为、遗传性状以及系统发育关系重视不够;(3)在风险评估中,过多强调对经济作物的风险,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风险重视不够。对此,建议:(1)鼓励对已释放的天敌进行回顾性跟踪研究,从而为杂草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生态学理论支撑;(2)在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对付外来入侵杂草实践中,建议采用"有害推论"的预防性原则,以避免在面临入侵生物重大威胁时草率做出释放天敌的决策;(3)在评估候选天敌风险中重视生态效应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物防治
杂草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被引量:
1
8
作者
徐建强
侯颖
+4 位作者
刘改
陈蕊
张凯
鞠丰泽
王振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3-1825,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对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但对菌核病菌的毒力不同。丁草胺对菌核...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对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但对菌核病菌的毒力不同。丁草胺对菌核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12.69μg/mL,氨磺乐灵毒力最差,EC50为184.98μg/mL。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精恶唑禾草灵、乙草胺、地乐胺、精喹禾灵、氰氟草酯、氨磺乐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菌核病菌[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除草剂
非靶标效应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锦达
刘沛菡
+2 位作者
王以一
王康
李保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是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作物
寄生蜂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感染水稻瘤矮病毒的转cry1Ab水稻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
10
作者
苗鑫
高云丽
+3 位作者
马璐瑶
张刘通
张榜
林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4-740,共7页
以亲本闽恢3301(MH3301)为对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转cry1Ab水稻(MF86)在感染水稻瘤矮病毒情况下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未感病MH3301相比,取食未感病MF86的电光叶蝉1、5龄若虫期及总寿长显著延长;与取食感病MH3...
以亲本闽恢3301(MH3301)为对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转cry1Ab水稻(MF86)在感染水稻瘤矮病毒情况下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未感病MH3301相比,取食未感病MF86的电光叶蝉1、5龄若虫期及总寿长显著延长;与取食感病MH3301相比,取食感病MF86的电光叶蝉若虫期显著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升高;无论水稻感病与否,取食MF86的电光叶蝉繁殖率和存活率均比取食MH3301的种群较高.种群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感病状态下,取食MF86的电光叶蝉较取食MH3301的种群增长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介体昆虫
虫传病毒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环境安全
非靶标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cry1C基因抗虫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加美
葛东华
+2 位作者
陈秀萍
丁家桐
彭于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T1C-19)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水稻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用100%T1C-19稻谷、100%明恢63(MH63)稻谷、62%T1C-19稻谷、62%MH63稻谷和正常饲料饲喂黄...
【目的】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T1C-19)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水稻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用100%T1C-19稻谷、100%明恢63(MH63)稻谷、62%T1C-19稻谷、62%MH63稻谷和正常饲料饲喂黄粉虫幼虫直至其化蛹,比较各处理组体重、存活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检测指标。【结果】正常饲料组、62%T1C-19稻谷组和62%MH63稻谷组的黄粉虫幼虫体重几乎都显著高于100%T1C-19稻谷组和100%MH63稻谷组,但T1C-19和MH63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5组间的存活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黄粉虫可通过取食转cry1C基因稻谷暴露于Cry1C蛋白中,但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转cry1C基因稻谷可作为饲料原料用于黄粉虫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C基因水稻
黄粉虫
非靶标效应
安全评价
原文传递
题名
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薛堃
张文国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保护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办公室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40-50,共11页
基金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CUN985-3-3)
"111工程"项目
文摘
本文综述了转Bt基因棉的非靶标效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基因植物非靶标效应研究的研究特点和不足,并对这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
BT
非靶标效应
Keywords
transgenic
Bt
non-target effect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叶恭银
陈洋
田俊策
彭于发
机构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昆虫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9202)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011-01)
文摘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综合评价认为,现有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是安全的。
关键词
抗虫转Bt基因作物
非靶标效应
非
靶标
生物
天敌
Keywords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rop
which is therefore regarded as safe non-target effect
non-target organism
natural enemy
分类号
S43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有斌
安黎哲
张雷
陈拓
机构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甘肃河西地区荒漠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编号:90302010)资助
文摘
转基因植物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中原有生物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国内外都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生态学效应的实验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释放,可能使转入的外源基因流向其近缘物种,产生更加难以控制的杂草;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许多非靶标有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也可能促使目标害虫的抗性进化;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中,可能发生病毒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因此,应尽快构建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对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影响进行长期的监测监控研究。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生态风险
基因流
非靶标效应
抗性进化
Keyword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
Ecological risks
Gene flow
Nontarget organism
Develop resistance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放后的转抗病虫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15
4
作者
王洪兴
陈欣
唐建军
志水胜好
机构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业生态研究所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植物科学研究所
Laboratory of Comparative Environmental Agronomy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70149)
文摘
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活性的保持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农业活动尤其是农作物植被类型的改变对土壤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释放后的转基因作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新的生物组分,被引入农田生态系统之后所引发的农田生物群落(包括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转抗虫Bt基因作物、转T4-溶菌酶基因作物、转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作物的基因产物、作物残体在土壤中的行为(如降解产物的存留形态与生物活性)及其对根际或残体周围土壤中各类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合评述,指出基因表达产物的后效肯定是存在的且长远的,由其引发的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是复杂的,因而有必要对不同类型的转基因作物释放后的生态效应做长期的跟踪研究。建议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以下3方面:(1)不同的转基因表达产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结构变化、消长动态及其对生物保持毒杀性的时间;(2)不同类型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趋势;(3)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离纯化的各种转基因表达产物对土壤各生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关键词
抗病虫基因
转基因作物
土壤生物群落
非靶标效应
转基因生物安全
Keywords
transgenic crops,plant-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im soil,non-target effect,GMO bio-safety
分类号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林胜
李强
夏晓峰
尤民生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教育部害虫生态防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2-809,共8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014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520)
+1 种基金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CXZX2017317)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8011-001)
文摘
【目的】探究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为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法分别从取食非转基因(CK)水稻和转crylAb抗虫(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细菌,利用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分析转基因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取食CK水稻和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各分离获得7株细菌。取食CK水稻的褐飞虱肠道细菌分别属于3个门5个属;而取食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细菌分别属于2个门4个属;分离获得频率最高的是变形菌门细菌Proteobateria,其中取食两种水稻均能分离获得变形菌门的泛菌属Pantoe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2个属的细菌。取食CK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获得变形菌门的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以及放线菌门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3个特异性细菌属;取食Bt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内分离得到变形菌门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等2个特异性细菌属。【结论】取食非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褐飞虱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褐飞虱肠道共生细菌的功能,以及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生物肠道细菌的影响提供了材料和基础。
关键词
褐飞虱
转基因水稻
肠道细菌
非靶标效应
生物安全
Keywords
Nilaparvata lugens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gut bacteria
non-target effect
biosafety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耿金虎
沈佐锐
张帆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环所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166)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20019013)
文摘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寄主选择性
非靶标效应
Keywords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Trichogramma chilonis
host selection
non-target effect
分类号
S47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来入侵杂草传统生物防治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被引量:
6
7
作者
李保平
孟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3期179-18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119200)
文摘
长期大量实践说明,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杂草的传统生物防治方法是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但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本土生物的直接或间接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传统评价方法预测候选天敌的生态风险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寄主专一性测定过分依赖室内进行的生理寄主范围测定结果,对生态寄主范围(实际寄主范围)问题重视不够,后者指在新环境中的一系列物理和生物条件下的寄主利用预测;(2)在生理寄主范围测定中,过分依赖完成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对行为、遗传性状以及系统发育关系重视不够;(3)在风险评估中,过多强调对经济作物的风险,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风险重视不够。对此,建议:(1)鼓励对已释放的天敌进行回顾性跟踪研究,从而为杂草生物防治实践提供生态学理论支撑;(2)在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对付外来入侵杂草实践中,建议采用"有害推论"的预防性原则,以避免在面临入侵生物重大威胁时草率做出释放天敌的决策;(3)在评估候选天敌风险中重视生态效应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物防治
杂草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Key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s
biological control
weed
non-target effects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被引量:
1
8
作者
徐建强
侯颖
刘改
陈蕊
张凯
鞠丰泽
王振隆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3-1825,共3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3)
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001718)
文摘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对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但对菌核病菌的毒力不同。丁草胺对菌核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12.69μg/mL,氨磺乐灵毒力最差,EC50为184.98μg/mL。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精恶唑禾草灵、乙草胺、地乐胺、精喹禾灵、氰氟草酯、氨磺乐灵。
关键词
蔬菜菌核病菌[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除草剂
非靶标效应
毒力测定
Keyword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herbicide
non-target effects
toxicity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S482.4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锦达
刘沛菡
王以一
王康
李保平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64,共4页
基金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编号:GJ0707)
文摘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是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作物
寄生蜂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感染水稻瘤矮病毒的转cry1Ab水稻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
10
作者
苗鑫
高云丽
马璐瑶
张刘通
张榜
林胜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教育部害虫生态防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520)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8011-0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01432)。
文摘
以亲本闽恢3301(MH3301)为对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转cry1Ab水稻(MF86)在感染水稻瘤矮病毒情况下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未感病MH3301相比,取食未感病MF86的电光叶蝉1、5龄若虫期及总寿长显著延长;与取食感病MH3301相比,取食感病MF86的电光叶蝉若虫期显著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升高;无论水稻感病与否,取食MF86的电光叶蝉繁殖率和存活率均比取食MH3301的种群较高.种群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感病状态下,取食MF86的电光叶蝉较取食MH3301的种群增长更快.
关键词
BT水稻
介体昆虫
虫传病毒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环境安全
非靶标效应
Keywords
Bt rice
vector insect
insect-borne virus
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
environmental safety
nontarget effect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cry1C基因抗虫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加美
葛东华
陈秀萍
丁家桐
彭于发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0-1196,共7页
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8011-002和2014ZX08011-001)
文摘
【目的】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T1C-19)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转Bt基因水稻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试验室条件下,分别用100%T1C-19稻谷、100%明恢63(MH63)稻谷、62%T1C-19稻谷、62%MH63稻谷和正常饲料饲喂黄粉虫幼虫直至其化蛹,比较各处理组体重、存活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检测指标。【结果】正常饲料组、62%T1C-19稻谷组和62%MH63稻谷组的黄粉虫幼虫体重几乎都显著高于100%T1C-19稻谷组和100%MH63稻谷组,但T1C-19和MH63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5组间的存活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黄粉虫可通过取食转cry1C基因稻谷暴露于Cry1C蛋白中,但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转cry1C基因稻谷可作为饲料原料用于黄粉虫养殖。
关键词
转cry1C基因水稻
黄粉虫
非靶标效应
安全评价
Keywords
transgenic crylC rice, yellow mealworm, non-target effect, safety assessment
分类号
S899.9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
薛堃
张文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叶恭银
陈洋
田俊策
彭于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潜在生态学效应
李有斌
安黎哲
张雷
陈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释放后的转抗病虫基因作物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洪兴
陈欣
唐建军
志水胜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Bt水稻对褐飞虱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组成的影响
林胜
李强
夏晓峰
尤民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两种赤眼蜂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卵选择性观察
耿金虎
沈佐锐
张帆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外来入侵杂草传统生物防治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李保平
孟玲
《生物安全学报》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九种除草剂对蔬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徐建强
侯颖
刘改
陈蕊
张凯
鞠丰泽
王振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综述
王锦达
刘沛菡
王以一
王康
李保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感染水稻瘤矮病毒的转cry1Ab水稻对电光叶蝉种群的影响
苗鑫
高云丽
马璐瑶
张刘通
张榜
林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转cry1C基因抗虫稻谷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加美
葛东华
陈秀萍
丁家桐
彭于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