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的非预期性后果
1
作者 旷宗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206,共17页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通过创新手段追求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技术红利。然而,由于创新、主体及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创新扩散行动在带来产量提高、效率提升等短期、可见、合意的预期性结果之外,也会带来改变当地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农...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通过创新手段追求农业和社会发展的技术红利。然而,由于创新、主体及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创新扩散行动在带来产量提高、效率提升等短期、可见、合意的预期性结果之外,也会带来改变当地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农民生产行为逻辑、村庄社会关系、人口结构、民俗文化、知识体系、生态环境等非预期性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发展、乡村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风险。对农业科技创新扩散的不确定性及其非预期性后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调查评估和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及乡村发展的多元目标、制定更加合理的农业科技创新扩散政策措施,并对未来科技创新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 不确定 非预期性后果
下载PDF
压力传导及其非预期性后果——以霾污染治理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
中国的环境治理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和层层加码逻辑,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机制。随着排名与限批压力、约谈压力、问责压力和民意压力的增强,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增强。从纵向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当下的压力传导格局发... 中国的环境治理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和层层加码逻辑,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机制。随着排名与限批压力、约谈压力、问责压力和民意压力的增强,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增强。从纵向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当下的压力传导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破解了常规治理中无法解决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推动环境治理进程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但同时产生了很多非预期性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标本兼治,需要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科学治理与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压力传导 非预期性后果 治理焦虑 精准治理
下载PDF
“逆城市化”还是“伪城市化”?——反思大学生、农民“离城返乡”问题兼与沈东商榷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友富 李向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0,51,共8页
本文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通过对农民返乡养老现象和大学生户籍变动中出现的"非转农"现象的深描,试图理解其离城返乡现象得以发生背后的实践逻辑。围绕着"人-地"、"人-人"、"人-我"三层关... 本文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通过对农民返乡养老现象和大学生户籍变动中出现的"非转农"现象的深描,试图理解其离城返乡现象得以发生背后的实践逻辑。围绕着"人-地"、"人-人"、"人-我"三层关系以及与此对应的职业、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变迁,笔者认为,个案中的"离城返乡"现象并不是"逆城市化"现象,恰恰相反它是市民化过程中不成功的案例,是"伪城市化",他们是在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福利在分配中被剥夺后,所发生的被迫返乡现象。而这些已经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个案在选择被迫回归农村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诸多非预期性后果,如面临着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以及被再度边缘化的风险。这种市民化不成功的鲜活案例是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还是强化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能不引起学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城返乡 空间 市民化 伪城市化 非预期性后果
下载PDF
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益精神
4
作者 雷志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关于政策参与者的价值取向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 ,即公益观与私益观。而公益精神与良好的公共政策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这个问题 ,一些学者往往要先涉及第一个问题。因此 ,综合起来 ,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概括为四种观点 。
关键词 政策制定过程 公益精神 政策参与者 公共政策 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最大化 非预期性后果 信息发生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