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修复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强 罗谨 +5 位作者 杨刘柱 李瑞龙 李赵扉 严鑫平 吴波 梁大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4-538,共5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否可以用于治疗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修复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创伤性...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否可以用于治疗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修复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创伤性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观察患者修复前后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卷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卷表评分明显降低,且修复后3,6,12,18个月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卷表评分接近。(2)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3)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具有快速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胸腰段活动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骨折 压缩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经皮成形 创伤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单节 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卷表评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在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中的修复作用
2
作者 彭凌锋 刘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在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中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在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中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修复前相比,60例患者修复后1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修复后3个月,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趋于稳定水平;修复后6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以及材料宿主反应,安全性高.治疗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41例,较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治疗满意度为96.7%.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在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中的修复作用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 非骨质疏松单节段椎体创伤性压缩骨折 修复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3
作者 陈思 霍理 +4 位作者 王伯鑫 邹传奇 曹俊雄 张春杨 武文杰 《骨科》 CAS 2024年第6期507-512,518,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s)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s)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VP治疗的单节段OVCFs病人,根据病人术后3天和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是否均大于等于4分,分为疼痛缓解组和残余疼痛组。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PVP治疗单节段OVCFs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一个列线图模型,并将其转换为在线计算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性和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估。最后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使用自举法(Bootstrap)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纳入了309例病人,其中男74例,女235例,年龄(75.77±8.30)岁,包括疼痛缓解组280例,残余疼痛组29例。骨折程度、椎体真空裂隙征、腰背肌筋膜炎、骨水泥分布类型、关节突关节侵扰被筛选为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AUC为0.851,95%CI(0.802,0.900);外部验证值为0.836,95%CI(0.787,0.885)。同时,校准曲线和DCA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实际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骨折程度、椎体真空裂隙征、腰背肌筋膜炎、骨水泥分布类型、关节突关节侵扰与PVP治疗单节段OVCFs术后残余疼痛有关,基于此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OVCFs病人的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疼痛 单节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列线图
下载PDF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悦 刘新民 +2 位作者 王卫粮 胡辰甫 刘长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总治疗费用。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疼痛、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骨密度。观察2组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2组术后6个月内骨水泥渗漏、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弯角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单侧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降低,Cobb角较术前变小,骨密度较术前增大,且弯角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单侧组低,Cobb角较单侧组小(P<0.05)。弯角组骨水泥分布合理率高于单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P<0.05);2组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骨水泥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弯角经皮成形术 单侧经皮成形术 COBB角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征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的... 目的 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阶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障碍与伤椎高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钉内固定 成形术 中老年 骨质疏松 单节 胸腰压缩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瑞祯 王望任 +2 位作者 郝晨 梁冬牧 关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498-4504,共7页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 背景:以往国内外关于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椎体骨折数目及部位、椎体高度丢失和性别等方面。目的:预测与分析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71.4±5.3)岁,均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术后X射线片上骨水泥分布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单侧组(13例13椎)和双侧组(27例27椎),依据骨水泥是否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单侧组分为A组(8例8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B组(5例5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双侧组分为C组(11例11椎,同时接触椎体上下终板)、D组(16例16椎,未同时接触上下终板)。比较单、双侧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以及A、B、C、D组的患椎相邻上下椎体前、中柱压缩率和上下终板夹角改变程度。试验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单、双侧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B、C、D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前缘与中柱压缩率均高于术前(P<0.05),4组术后1年的病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夹角均大于术前(P<0.05);③以D组作为参考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组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程度最大,是术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03),B、C组不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压缩改变的危险因素(P=0.065,0.660);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后若骨水泥单侧分布且同时接近椎体上下终板,则相邻椎体骨折的趋势更大,以此预测该类型的骨水泥分布是经皮椎体成形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成形术 骨折 相邻 骨质疏松 单侧穿刺 单节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7
作者 吴波文 张锡平 +4 位作者 王镖 刘三风 王永忠 杨新佑 何沛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69-367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术前常规MRI及Xray...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85岁)。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P〈0.05),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1.6)m L多于PVP组(2.6±1.3)m L(P〈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6.23)%vs.(71.71±5.52)%,P〈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29例,P〈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5例,P〉0.05)。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单节
下载PDF
双侧PKP与双侧PVP治疗急性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卢冬焱 杨波 +4 位作者 刘会毅 寇程新 吕玉明 王簕 刘松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双侧PV...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双侧PVP/PKP治疗的81例(共81个椎体)单节段急性OVCF患者,按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双侧PKP组,n_(1)=36)和对照组(双侧PVP组,n_(2)=45)。评估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总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术前、术后伤椎前缘(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及伤椎椎体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骨水泥渗漏类型及渗漏率、术后伤椎椎体再发骨折及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结果: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骨水泥肺栓塞、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天、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相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实验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伤椎椎体Cobb角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及伤椎椎局部Cobb角相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双侧PKP与双侧PVP都能快速有效缓解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与双侧PVP相比,双侧PKP能尽早恢复伤椎椎体体高度、明显改善伤椎椎体局部Cobb角,有效纠正脊柱矢状面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后凸成形术 双侧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回顾性研究 单节
下载PDF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冠文 高博 +1 位作者 康银辉 尚玉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骨科行PKP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复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塌陷组20例和未塌陷组119例。对收集、测量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此得出影响单节段OVCF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椎体、术椎压缩率、术前及术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有无渗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骨密度T值、骨水泥分布、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骨水泥呈致密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均是影响单节段OVCF患者PKP术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部分单节段OVCF患者存在PKP术后再塌陷的状况,主要受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骨水泥呈致密型、骨水泥未与上下终板同时接触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再塌陷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单节 经皮后凸成形术 塌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利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单侧穿刺经皮... 目的探究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根据骨水泥分布将其分为Ⅰ型25例,Ⅱ型26例,Ⅲ型20例,Ⅳ型23例。统计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7天以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Cobb角以及相邻椎体前缘压缩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患者在手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得到了改善(P<0.05),Ⅰ型椎体前缘压缩情况最严重(P>0.05)。结论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单侧分布和骨水泥接触椎体上下终板是导致相邻椎体骨折发生几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单侧穿刺经皮成形 单节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相邻 骨折 影响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利元 程昀 +2 位作者 晏铮剑 邹雨龙 吴宇航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老年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纯PKP和PKP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老年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纯PKP和PKP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指数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术后1个月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老年人群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期疼痛缓解程度更好,能更早下地活动,明显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单节 压缩骨折 后凸成形术 小关节突封闭
下载PDF
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马敏杰 王文涛 +3 位作者 蒋勇 刘团江 郭华 郝定均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2-09-2013-09,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9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椎体两侧对称...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2-09-2013-09,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9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椎体两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椎体两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48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视觉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后凸角(Cobb角)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随访至少3年以统计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96例均获随访,随访36~42个月(平均36.9个月)。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和Cobb角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后骨折椎体平均高度、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术后即刻Cobb角无差异,但末期随访Cobb角有差异(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及再骨折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 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骨折
下载PDF
基于术前3D打印导板辅助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新技术及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吉生 胡佩伦 +4 位作者 费琦 许峻川 苏楠 孟海 杨雍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765-768,F0004,共5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作为目前一种微创脊柱外科的成熟技术手段,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其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作为目前一种微创脊柱外科的成熟技术手段,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其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治疗 单节 骨质疏松骨折 导板 打印 术前
原文传递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金楼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椎体发生再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发生组,另抽取同期单节段OVCF术后未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椎体发生再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发生组,另抽取同期单节段OVCF术后未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未发生组。收集其病历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OR=7.105,P<0.05)、骨密度T值低(OR=22.236,P<0.05)、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高(OR=5.396,P<0.05)、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低(OR=11.245,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低(OR=3.105,P<0.05)是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结论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密度T值低、ODI高、BAP水平低、IGF-1水平低是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再塌陷 骨密度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不同部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俊 李红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不同部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行PKP手术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8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为A组...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不同部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行PKP手术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8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为A组(上中胸段骨折,15例),B组(胸腰段骨折,42例),C组(下腰段骨折,2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降低;B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高于A组,C组骨水泥注入量则显著高于A和B两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d和术后1年的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则显著升高(P<0.05)。A组骨水泥渗漏2例(13.33%),B组3例(7.14%),C组1例(4.76%)。结论:PKP对不同部位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 单节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骨水泥注入
原文传递
单侧穿刺PVP骨水泥纵向多平面分布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齐勇 刘泊龄 +1 位作者 梁珪清 刘少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9期960-962,共3页
目的通过薄层CT扫描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纵向多平面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第1天摄X线片及行伤椎薄层CT扫描。将椎体纵向均等分为4部... 目的通过薄层CT扫描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纵向多平面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第1天摄X线片及行伤椎薄层CT扫描。将椎体纵向均等分为4部分,取每部分中间层面为代表,自上而下分别为第1、2、3、4层面。记录并比较4个层面骨水泥填充面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结果术后1 d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层面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第2层及第3层,但明显高于第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层与第3层骨水泥填充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层、第3层骨水泥填充率明显高于第4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4层面骨水泥填充率对术后疗效改善具有正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26,1 263.25),P=0.049]。结论单侧穿刺PVP骨水泥分布具有规律性,第2层面最多,第1层面及第3层面次之,第4层面最少。增加第4层面骨水泥填充率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CT扫描 骨水泥填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