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锁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数据库资料确认存在资料登记的68例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表格公式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每组34例... 目的研究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数据库资料确认存在资料登记的68例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表格公式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每组34例。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维A酸片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相较对照组的76.47%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32)。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0,P=0.001)。结论将维A酸片应用于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片 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疗效 复方黄黛片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2
作者 尉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DAC联合AT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BP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出血、感染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C联合ATO治疗老年非APL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学指标,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地西他滨 血红蛋白 总有效率
下载PDF
RIF/ATO+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晶晶 张楠楠 曾先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RIF)/三氧化二砷(ATO)+维甲酸(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成人高危APL患者8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RIF/ATO+ATRA治疗患者4...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RIF)/三氧化二砷(ATO)+维甲酸(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成人高危APL患者8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RIF/ATO+ATRA治疗患者44例为对照组,采用RIF/ATO+ATRA联合柔红霉素治疗患者38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近期疗效,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早期死亡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液学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诱导分化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诱导期WBC、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巩固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期、巩固期FDP、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在各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成人高危APL患者,RIF/ATO+ATRA方案联合柔红霉素可降低WBC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黛片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柔红霉素 危急性 粒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玉卓 郭学军 +1 位作者 林晓燕 朱鸿斌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89-90,共2页
目的分析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情况及其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中低危AP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情况及其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中低危AP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评价两组效果,记录出血改善时间、FG恢复时间、APTT/PT恢复时间、PLT稳定时间、冷沉淀输注量、并发症,并比较。结果两组缓解率均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改善时间、FG恢复时间、APTT/PT恢复时间、PLT稳定时间、冷沉淀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中低危APL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相比常规方案治疗,可更好地缩短出血改善时间、FG恢复时间、APTT/PT恢复时间、PLT稳定时间,减少冷沉淀输注量,且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危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凝血功能障碍 小剂量肝素 冷沉淀 疗效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高白细胞血症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新红 哈力达.亚森 +3 位作者 江明 郝建萍 迪力娜孜.阿布来提 陈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39-441,共3页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 为了解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发生情况并探讨白细胞数的高低对ATRA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将其分为白细胞数<30×109/L单用ATRA诱导治疗组、白细胞>30×109/L单用ATRA治疗组及白细胞>30×109/L用ATRA和化疗相结合治疗组,以观察疗效。结果表明:39例APL病人在用ATRA治疗过程中23例出现高白细胞血症,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58.97%。单用ATRA及ATRA+化疗的总缓解率为91.3%。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100%,血白细胞数>30×109/L而单用ATRA治疗组缓解率为87.5%,血白细胞数>30×109/L而用ATRA+化疗组的组缓解率为90.9%。结论:ATRA与化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ATRA治疗期间出现的高白细胞血症,降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血症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勤 顾美菊 +3 位作者 欧英贤 吴正东 高广义 曾文前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粒细胞 三氧化二砷 三尖杉酯碱 细胞血症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高白细胞反应的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洪国 孟繁军 +3 位作者 李广伦 刘竹珍 崔中光 迟作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7,共2页
应用羟基脲 (Hu)和联合化疗 (DA)方案配合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5 1例。结果 15例应用羟基脲者白细胞在用药后 4 (3~ 7)天开始下降 ,10例获 CR(6 7% ) ,达 CR所需时间 36 (31~72 )天 ,输注红细胞 4 U,血小板 1... 应用羟基脲 (Hu)和联合化疗 (DA)方案配合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5 1例。结果 15例应用羟基脲者白细胞在用药后 4 (3~ 7)天开始下降 ,10例获 CR(6 7% ) ,达 CR所需时间 36 (31~72 )天 ,输注红细胞 4 U,血小板 16 .2 U ,所需费用 10 6 4 3(9191~ 15 197)元。 36例应用 DA方案者白细胞开始下降天数 6 (5~ 9)天 ,2 2例获 CR(6 1.1% ) ,达 CR所需时间 4 4 (31~ 99)天 ,平均输注红细胞 9.3U、血小板 37U ,所需费用 2 16 6 4 (92 4 6~ 32 4 0 7)元。提示羟基脲对维甲酸治疗 APL出现的高白细胞反应具有控制效果快、达 CR时间较短、所需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全反式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羟基脲 细胞反应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龙志国 朱红波 +4 位作者 夏云金 章正华 万楚成 姜铧 张荣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0年第6期314-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初治时白细胞不高的APL患者的ATRA诱导治疗过程。比较高白细胞血症的预防性用药组(44例,白细胞数≤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高白细胞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初治时白细胞不高的APL患者的ATRA诱导治疗过程。比较高白细胞血症的预防性用药组(44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和治疗性用药组(55例,白细胞数>10×109/L时加用化疗药物)的临床特点。结果:预防组在白细胞峰值、高白细胞持续时间、白细胞升高倍数上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而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多部位出血事件及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ATRA诱导治疗APL过程中,尽早联用化疗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白细胞峰值,缩短高白细胞持续时间,同时不增加血液制品输注量、院内感染及多部位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治疗 细胞血症
下载PDF
以POX非强阳性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水生 陈世林 +1 位作者 罗敏智 金成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10期33-33,F0004,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 POX强阳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砷剂治疗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华 郭智 +1 位作者 陈霞 赵俊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2596-2596,共1页
关键词 砷剂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 护理
下载PDF
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白细胞期LFA-1,Mac-1和ICAM-1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华 范星火 +3 位作者 张秀莲 陈伟 侯素敏 李殿青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和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患者高白细胞发生后 ,黏附分子 L FA- 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和 Mac- 1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方法 :随机分两组 ,分别选用 0 .1%...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和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患者高白细胞发生后 ,黏附分子 L FA- 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和 Mac- 1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方法 :随机分两组 ,分别选用 0 .1% As2 O310 m L / d,静脉点滴 ;ATRA 2 5 mg· m- 2 · d- 1 ,分 3次口服。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白细胞增高期外周血白细胞上 L FA - 1和 Mac- 1的表达及其培养上清刺激内皮细胞 ICAM- 1的表达。结果 :As2 O3组和 ATRA组治疗后高白细胞时 L FA - 1分别为 (5 1.87± 17.6 5 ) %和 (4 8.32± 16 .98) % ,Mac- 1分别为 (4 5 .2 5± 19.12 ) %和 (4 3.4 5± 2 0 .6 5 ) % ,明显高于治疗前 ,两组间无明显差别。As2 O3组和 ATRA组高白细胞期 APL骨髓上清刺激内皮细胞表达 ICAM- 1增加分别为 (6 9.39± 18.4 6 ) %和 (6 4 .5 7± 7.2 4 ) % ,明显高于治疗前 (4 2 .35± 9.36 ) %和 (4 5 .5 6± 6 .86 ) %。结论 :As2 O3和 ATRA治疗 APL高白细胞的发生与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 APL细胞的黏附分子 L FA- 1和 Mac- 1表达增加 ,并刺激内皮细胞 ICAM- 1的增加有关 ,L FA - 1,Mac- 1和ICAM- 1互相作用 ,使 APL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增加 ,并释放入外周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药物治疗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 LFA-1 MAC-1 ICAM-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下载PDF
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颅内出血预警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章俏雷 叶琇锦 +6 位作者 方炳木 江锦红 刘永华 王晓丽 江妤 金伟媚 曾玉晓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9期667-67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PL)早期颅内出血(ICH)的高危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方法纳入1 281例ANPL成人患者(模型组)和378例成人患者(验证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模型组数据归纳ICH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评分系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PL)早期颅内出血(ICH)的高危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方法纳入1 281例ANPL成人患者(模型组)和378例成人患者(验证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模型组数据归纳ICH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评分系统,验证组数据对风险评分系统进行验证(评分系统对验证组的每例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中、低风险),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多因素分析表明,ANPL早期ICH的独立危险因素为WBC≥30.00×10~9/L、FIB<2.92 g/L和PT≥12.91 s。用上述3个因素依据各自权重建立新的预警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688~0.859)。验证组证实,该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559~0.872)。结论新建预警评分系统能较好预测ANPL早期ICH的发生,可指导临床及早识别潜在危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危险因素 预警评分系统
下载PDF
成功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和高白细胞血症1例
13
作者 季美华 陶健 +3 位作者 黄泉 胡彩华 陈进 马海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18-3718,共1页
患者女,44岁,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伴低热3d"收入住院。既往有"甲亢"史6年,经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T37.7℃,P、R、BP正常,神志清,精神萎,牙龈有渗血,右侧臀部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胸骨无压痛,心肺(-),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血症 DIC 并发 抢救 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 浅表淋巴结
下载PDF
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4
作者 王利 邹湘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 皮肤出血点 儿童 面色苍白 治疗效果 发热 双下肢 鼻出血 自发性
下载PDF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过程中高白细胞综合征的预防
15
作者 冯嗣青 刘彦琴 +4 位作者 刘丽梅 周凡 朴瑛 张雪梅 郭步云 《沈阳部队医药》 2001年第6期546-547,共2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完全缓解率高达86%。但约1/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导致部分患者早期死亡或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为预防此综合征的发生,根据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的动...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完全缓解率高达86%。但约1/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导致部分患者早期死亡或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为预防此综合征的发生,根据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在早期预防性应用相对较小剂量的联合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细胞综合征 预防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变异型与变异型的形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妮 刘丹丹 +2 位作者 潘金兰 姚丽 陈苏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非变异型t(15;17)与t(11;17)等变异型的实验室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确诊为AP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为t...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非变异型t(15;17)与t(11;17)等变异型的实验室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确诊为AP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为t(15;17)非变异型组(n=59)及t(11;17)等变异型组(n=7),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特征、外周血常规、外周血分类、骨髓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非变异型t(15;17)APL患者与t(11;17)等变异型APL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表现特征类似,但前者血小板计数更低,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特征更典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异型APL与非变异型APL相比,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表现特征存在差异,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t(15 17)变异型 t(11 17)等变异型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兵月 张文艺 +3 位作者 姜琦 王东侠 曹军 李洪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正常髓系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DR)可表达在造血祖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的前体细胞上,但在早幼粒细胞阶段往往缺乏,与之相一致的是绝大多数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也缺乏HLA-DR抗原。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急性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华 朱成英 +7 位作者 王全顺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徐媛媛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细胞血症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血脂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顾伟英 胡绍燕 +6 位作者 贺白 邱国强 韩文敏 翁开枝 马景洪 姜庆波 陈子兴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过程中血脂含量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76例APL患者行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血脂水平变化的情况,并同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过程中血脂含量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76例APL患者行ATRA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血脂水平变化的情况,并同时检测了NB4细胞行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培养液上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以肝癌细胞HepG2和培养液为对照。结果:76例APL患者行ATRA治疗后2周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检测,结果显示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胆固醇(cholesterol,TC)水平则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4细胞培养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5),NB4细胞在ATRA(0.5μmol/L)作用0、24、48和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水平逐渐升高(P<0.01),同样2组细胞培养0,24,48,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C水平经检测,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pG2细胞及HepG2细胞在ATRA(0.5μmol/L)培养0、24、48和72h后培养液上清中TG及TC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TRA治疗APL过程中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与APL细胞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甘油三酯血症
下载PDF
WBC_(Double)与WBC_(Peak)在预测亚砷酸单药治疗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席圆圆 苏雁华 +4 位作者 孙嘉悦 李珊珊 陈文琪 孟颜芬 高玉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筛选预测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因素,比较翻倍白细胞(WBC_(Double))与峰值白细胞(WBC_(Peak))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经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 目的:筛选预测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因素,比较翻倍白细胞(WBC_(Double))与峰值白细胞(WBC_(Peak))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经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诊高危AP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WBC_(Double)和WBC_(Peak)分化综合征的分化程度。结果: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7.69%(45/78),分化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重度分化综合征组发热、肺部浸润、心包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APL患者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化疗后WBC_(Peak)(45.21×10^(9)/L vs 25.24×10^(9)/L,P<0.001)和化疗后WBC_(Double)(37.59×10^(9)/L vs 17.46×10^(9)/L,P=0.007)有关。与WBC_(Peak)组比较,WBC_(Double)组早于分化事件的发生率高(68.57%vs 40.00%,P=0.016),2组间重度分化、轻度分化和未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WBC_(Peak)组出现4个以上分化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比例更多(28.57%vs 5.71%,P=0.012)。与WBCNO-_(Double)组比较,WBC_(Double)组患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P=0.003)、谷丙转氨酶(P=0.040)、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数(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后WBC_(Double)和化疗后WBC_(Peak)是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化疗后WBC_(Double)较WBC_(Peak)提示分化综合征的发生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综合征 危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后WBC_(Double) 化疗后WBC_(Pea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