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 刘晓刚 +4 位作者 胡立群 余意君 李春霞 刘涛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加2个疗程体外反搏(每周6d,每天1次,每次1h)。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评价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进行运动平板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有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1mV的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2周,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行血管重建术、心绞痛恶化需再次住院)。结果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PL、AS、AF、TS、DP这5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反搏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平均每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5±1.1)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0±1.9)片(P<0.05)。反搏组的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l mV的时间和运动后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的TIB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反搏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反搏组行血管重建术和因心绞痛恶化入院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可使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MACE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2 位作者 丁跃有 周志文 赵莉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收治的6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收治的6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绞痛评分(SAQ)、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为(95.52±12.35)mm/s,SAQ评分提升,为(78.28±3.4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予以3个月观察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心肌缺血的有效策略,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SAQ评分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MACE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洪飞 许玉兰 +1 位作者 蒲永梅 孟庆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EECP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绞痛(AP)发作情况、运动耐量,随访3个月,对比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B评分、ST段下移幅度明显降低,SAQ评分、总运动时间、运动耐量、ST段压低0.1 mV时间明显提升,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发AP例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EECP治疗非高危SAP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AP发作,提升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耐量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疗效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被引量:2
4
作者 乔云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4期6-7,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峰值流速变化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峰值流速变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 疗效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