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表型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毕玲玲 孙成春 +2 位作者 公衍文 张欣悦 安小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济南军区总医院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E的临床分布、耐药表型及药敏结...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济南军区总医院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E的临床分布、耐药表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内共分离出1 465株PAE,黏液型PAE共44株(占3.0%),非黏液型PAE共1 421株(占97.0%);44株黏液型PAE除1例来自尿液外,其余均来自痰液标本,74.9%的非黏液型PAE标本分离自痰液;黏液型菌株医院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64.5%;非黏液型菌株则多见于术后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占25.8%、19.6%。44株黏液型PAE中,多重耐药菌占11.4%;而非黏液型PAE中多重耐药菌为19.0%;黏液型PAE对部分原本敏感的抗菌药物逐年产生耐药性,且各药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耐药率均较低;而非黏液型PAE的耐药率自2011年起逐年降低。结论 PAE分离标本以痰液为主,阳性感染者多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与非黏液型PAE相比,黏液型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铜绿假单胞菌 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表 耐药性
下载PDF
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邹亮 雷浪 +4 位作者 石丹 汪庆余 邬黎青 冯琼 廖首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侵袭转移能力。方法收集43例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新鲜手术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包括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7例、肺腺癌22例和癌旁肺组织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VEGF-C蛋白和mRN... 目的探讨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侵袭转移能力。方法收集43例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新鲜手术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包括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7例、肺腺癌22例和癌旁肺组织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检测VEGF-C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与肺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与肺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20例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3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及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组织(P<0.01),但显著低于肺腺癌组织(P<0.01)。结论 VEGF-C蛋白表达上调提示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可能具有与肺腺癌相同的侵袭转移特性;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较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VEGF-C 转移 侵袭性
下载PDF
某地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潘俊均 修宁宁 +4 位作者 邓沛汶 庄云菁 朱雪云 温海生 隋洪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03-104,119,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与药物敏感性的差别,为临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88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和320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药... 目的了解本地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与药物敏感性的差别,为临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88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和320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生素的体外药敏结果相比较敏感,尤其是多黏菌素B,碳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临床实践中应重视黏液型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间的差异性,根据药敏结果,可以为医院感染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黏液型 黏液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爱春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其耐药特点。细菌鉴定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 目的:了解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其耐药特点。细菌鉴定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API 20NE;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38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标本检出最多(31株),占81.58%;科室以呼吸科、ICU、烧伤科患者居高。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占74.19%;以呼吸科、烧伤科分离居多。除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外,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黏液型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在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应结合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特点,联合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破坏其生物膜的影响,增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 非黏液型 耐药性 生物膜
下载PDF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丽 姚蓓 +1 位作者 粟伟 游科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768-2769,共2页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铜绿假单胞菌 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淑红 胡晓峰 +1 位作者 刘晓红 朱德全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比较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配套的GNI^+、GNS-448和E-test、K—B纸片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比较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配套的GNI^+、GNS-448和E-test、K—B纸片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匹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3%、16.1%、5.6%、20.6%、1.1%、10.5%、26.9%、5.3%、31.5%和60.2%。除头孢他啶外,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均显著低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值〈0.05或0.01)。结论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相比,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黏液 非黏液型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文强 罗军 李芬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8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比较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黏液型(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黏液... 目的:比较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同黏液型(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中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资料,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015年院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41株,其中黏液型34株,非黏液型507株;标本主要来自呼吸内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和内分泌等科室,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0.05)。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敏感性较高,但体内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可与能抑制细菌表面生物膜活性的药物联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 非黏液型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两种类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李芳 杨春玲 +1 位作者 宫晓黎 曲昌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黏液 非黏液型 耐药性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的不同形态观察及临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麦婉湘 文宏宇 黄亚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的非黏液型和黏液型菌落形态、标本类型、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以加强对肺炎链球菌不同菌落形态的认识,提高检出率,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经验和数据。方法对2019-2020年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使...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的非黏液型和黏液型菌落形态、标本类型、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以加强对肺炎链球菌不同菌落形态的认识,提高检出率,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经验和数据。方法对2019-2020年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使用奥普托欣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和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L-96STREP试剂板鉴定出93株肺炎链球菌,观察其形态特点及临床分布,并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数据。结果93株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93.5%;病例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儿童占67.7%,老年人占21.5%;临床分布以儿科(65.6%)、心肺病科(9.7%)为主;非黏液型菌落占95.7%,黏液型菌落占4.3%;黏液型菌落均分离自儿童痰液标本,在同期61例儿童标本中占6.6%;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90%,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呋辛耐药率>60%,青霉素、头孢曲松、利福平耐药率<1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耐药率<5%,未检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菌落形态以非黏液型多见,但黏液型仍有一定的检出率,黏液型肺炎链球菌在儿童病例中的分离率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非黏液型 黏液 药敏分析
下载PDF
CT征象鉴别纯磨玻璃结节中高分化浸润性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利霞 刘海霞 +2 位作者 张雪涛 曹贞 王贵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对鉴别纯磨玻璃结节(pGGN)中分化浸润性腺癌(IAC)与高分化IAC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AC,胸部CT表现为pGGN的83例患者(84个病灶)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附壁为主型46个病灶,45例)和中分化组(腺... 目的探讨CT征象对鉴别纯磨玻璃结节(pGGN)中分化浸润性腺癌(IAC)与高分化IAC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AC,胸部CT表现为pGGN的83例患者(84个病灶)的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附壁为主型46个病灶,45例)和中分化组(腺泡或乳头为主型38个病灶,3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GGN的CT征象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分化程度的因素及诊断价值。结果中分化组的最大直径、平均CT值水平及毛刺征、异常血管征、异常支气管征的发生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平均CT值(OR=1.042,95%CI:1.022~1.062)与异常血管征(OR=5.869,95%CI:1.105~31.161)是预测中分化I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平均CT值与异常血管征两者联合诊断中分化IAC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0.842~0.964),敏感度为0.870,特异度为0.789,其诊断效能及敏感度高于平均CT值,但平均CT值的诊断特异度较高。结论平均CT值与异常血管征的联合诊断对CT表现为pGGN的中分化IA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纯磨玻璃结节 非黏液型肺腺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with atypical manifestations:Report of two cases 被引量:3
11
作者 Seung Eun Lee Jin-Young Jang +1 位作者 Sung Hoon Yang Sun-Whe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622-1625,共4页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s) are a well-characterized group of rnucin-producing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clear malignant potential type. We report here two cases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s) are a well-characterized group of rnucin-producing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clear malignant potential type. We report here two cases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IPMC) with atypical manifestations. In one case, we discussed a pseudomyxoma peritonei caused by a ruptured IPMC. In the other case we discussed the fistulization of IPMC into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These two cases suggest that IPMN can either spontaneously rupture causing mucinous materials to spill into the free abdominal cavity or directly invade adjacent organs resulting in fistula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Pseudomyxoma peritonei FISTUL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