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CYP1B1-A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实验研究
1
作者 姚云 廖冬 +2 位作者 周双雄 刘文俐 王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YP1B1-A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YP1B1-A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NB4、HL-60、KG-1、SKM-1和骨髓基质细胞HS-5中的表达量。通过5-氮...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YP1B1-AS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YP1B1-A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THP-1、NB4、HL-60、KG-1、SKM-1和骨髓基质细胞HS-5中的表达量。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RT-qPCR检测5-Aza-CdR对CYP1B1-AS1表达的影响。根据转染物不同分别将HL-60细胞分为NC组和CYP1B1-AS1组。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实验依次检测HL-6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CYP1B1-AS1与微小RNA(miR)-1306-5p的靶向关系。RT-qPCR检测CYP1B1-AS1对HL-60细胞miR-1306-5p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CYP1B1-AS1对HL-60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和转录因子(Twist)、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与HS-5细胞比较,CYP1B1-AS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量降低,且HL-60细胞系中CYP1B1-AS1表达量最低(均P<0.05)。5-Aza-CdR能够明显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CYP1B1-AS1的表达(均P<0.05)。与NC组比较,CYP1B1-AS1组HL-60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率降低(均P<0.05)。过表达miR-1306-5p能够抑制野生型CYP1B1-AS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与NC组比较,CYP1B1-AS1组HL-60细胞中miR-1306-5p表达减少,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CDK2、Cyclin E、Twist、Fibronectin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CYP1B1-AS1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iR-1306-5p表达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白血病 长链编码rNA CYP1b1-AS1 微小rNA-1306-5p 增殖 迁移 靶向关
下载PDF
非1B/1R和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幼穗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2 位作者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为了揭示非1B/1R及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对K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及同型保持系TPS3314B与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及同型保持系3314B幼穗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为了揭示非1B/1R及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对K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及同型保持系TPS3314B与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及同型保持系3314B幼穗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非1B/1R类型的K型不育系幼穗的这些生理指标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1B/1R类型不育系除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与其同型保持系差别不明显外,其它物质的含量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明显;非1B/1R类型不育系这四种物质含量在二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较大。由此说明,这两类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非1B/1R类型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时间晚于1B/1R类型K型不育系,并在雄性败育的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1b/1r雄性不育系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淀粉
下载PDF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喜悦 方鹏 +4 位作者 马翎健 奚亚军 胡银岗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比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1r类型 1b/1r类型 K型不育 恢复性 单倍体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小麦 雄性不育
下载PDF
1B/1R与非1B/1R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1 位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 1b/1r 雄性不育 SOD
下载PDF
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李红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8-614,共7页
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 1 供试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 2 以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或不同父本测交,其F1平均结实率... 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 1 供试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 2 以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或不同父本测交,其F1平均结实率与单株间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3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各自不育细胞质源对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影响程度不同,但不育胞质间恢复度差异不显著; 4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虽然育性载体相同,但粘、易型的育性位点、偏型育性位点和二角型育性位点各自在同一连锁群中的位置可能不同; 5 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和恢复系基因除主效育性基因外,亦在不同核型中存在有不等量的育性微效基因和抑制基因,其组成形式和杂交后的结合方式是粘类不育系育性恢复度高低的主要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1rS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性 遗传规律 粘类
下载PDF
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靳凤 马翎健 +3 位作者 范春燕 王爱芳 何蓓如 李宏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明确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规律,利用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两种K型不育系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穗长和小穗数两类性状进行单世代和多世代混合分离分析。结果... 为明确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规律,利用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两种K型不育系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穗长和小穗数两类性状进行单世代和多世代混合分离分析。结果显示,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穗长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无主基因存在;非1B/1R类型KTSP732A的小穗数性状符合两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E-6),主基因遗传率为40.7%;而1B/1R类型K3314A的控制小穗数性状基因类型与非1B/1R不同,该类型无主基因存在,也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与1b/1r雄性不育 穗部性状
下载PDF
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败育的生化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2 位作者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粘果山羊草 1b/1r类型 雄性败育 自由基代谢
下载PDF
1B/1R与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SOD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余玲 丁勤 +2 位作者 马翎健 宋喜悦 何蓓如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7,共3页
利用两个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两个非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对其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三个时期的SOD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B/ 1R和非 1B/ 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 ,均呈下降趋势 ... 利用两个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两个非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对其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三个时期的SOD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B/ 1R和非 1B/ 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 ,均呈下降趋势 ;保持系差异较大 ,1B/ 1R类型SOD活性一直下降 ,非 1B/ 1R类型SOD活性在二核期后回升。非 1B/ 1R类型和 1B/ 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 1b/1r 雄性不育 SOD
下载PDF
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累加效应的研究
9
作者 张胜利 张改生 +2 位作者 李东方 牛娜 王军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119,126,共6页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究了这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以国际法表示时,不同核型材料中的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微效恢复基因均存在显著的累加效应,且在累加高代表现较为明显,以国内法表示时,则没有累加效应;不同核型材料对易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世代间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法;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产量的形成以小穗中部小花结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1rS雄性不育 异源细胞质 恢复基因 累加效应
下载PDF
1B/1R易位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孤雌生殖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利 张改生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6-59,T001,共5页
以偏、粘、易型 5个 1 B/1 R小麦雄性不育系为基本材料 ,用中国春二体 ,1 B°1 D 缺四体和 1 B重双端体作父本与其杂交 ,以研究这几类异质 1 B/1 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特性 ;同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了关键性染色体 1 B/1 R的特... 以偏、粘、易型 5个 1 B/1 R小麦雄性不育系为基本材料 ,用中国春二体 ,1 B°1 D 缺四体和 1 B重双端体作父本与其杂交 ,以研究这几类异质 1 B/1 R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特性 ;同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了关键性染色体 1 B/1 R的特征。结果表明 :5个不育系的 1 BL/1 RS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断点均发生在着丝点附近 ;1 B/1 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单倍体频率的变化是三种细胞质与不同的 1 B/1 R不育系互作的结果 ;来源不同的异质 1 B/1 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 F1产生单倍体频率的差异及稳定性与 1 B/1 R染色体上 1 RS片段的长度有对应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小麦 雄性不育 1b/1r易位染色体 单倍林 孤雌生殖
下载PDF
Triticum spelta 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花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翎健 龚宏伟 +2 位作者 何蓓如 宋喜悦 胡银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9-692,共4页
利用非1B/1R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对2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发育过程中丙二醛含量、花粉细胞膜透性、SOD活性、花粉发育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类型小麦不育系花粉丙二醛含量和花粉提取液电导率从减... 利用非1B/1R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对2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发育过程中丙二醛含量、花粉细胞膜透性、SOD活性、花粉发育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类型小麦不育系花粉丙二醛含量和花粉提取液电导率从减裂期到散粉成熟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上升趋势,而保持系在花粉发育全过程中2项指标都基本保持平稳。2类型不育系SOD活性从单核期到三核期都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保持系相比,2类不育系的SOD活性从单核期到二核期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保持系,三核期均低于其相应的保持系,且呈继续下降趋势。推断2类不育系的败育过程和败育时期基本一致,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均为单核期到三核期。但花粉发育形态的染色观察表明,非1B/1R不育系从二核期出现花粉形态异常,而1B/1R不育系到三核期才出现,似乎又反映出非1B/1R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稍早于1B/1RK型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rITICUM SPELTA 1bS 非1b/1r雄性不育系 膜脂过氧化 花粉败育
下载PDF
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群 李文静 +2 位作者 任天恒 李治 任正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1bL.1rS易位 1r(1b)代换 微卫星序列
下载PDF
普通小麦1031做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的鉴定
13
作者 赵丽杰 吴姝菊 李集临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系.这是一个新发现,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极少的资源,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普通小麦 C-分带 1b/1r类型 1b/1r类型
下载PDF
T.spelta 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翎健 陈亚鹏 +2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何蓓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8,共4页
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育成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通过对两种类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抗条锈病的比较,对T.spelta1BS染色体的遗传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育成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通过对两种类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抗条锈病的比较,对T.spelta1BS染色体的遗传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K型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株高明显增加,穗长、小穗数、单穗粒数、自交结实率均无明显差异,抗条锈病能力有增强的趋势,但对白粉病的抗性没有明显影响,在主要产量性状方面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elta 1bS染色体 1b/1r类型 1b/1r类型 遗传效应
下载PDF
151份小麦品种(系)中主要品质基因的分子检测
15
作者 张红 王歆 +3 位作者 钱禄巧 金彦刚 杨永乐 夏中华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4-23,共10页
明确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51份小麦品种(系)中品质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1B/1R异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频率Ax2为1.32%,Dx5为17.22%,... 明确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51份小麦品种(系)中品质基因的分布情况,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1B/1R异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频率Ax2为1.32%,Dx5为17.22%,By8为70.20%,Bx7为89.40%,Ax2+Dx5、Ax2+By8和Ax2+Bx7均为0.66%,Dx5+By8为7.28%,Dx5+Bx7为14.57%,By8+Bx7为62.2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关基因频率Ppo-A1b为45.70%,Ppo-D1a为25.83%,双低PPO活性等位基因Ppo-A1b+Ppo-D1a为优异等位基因,频率为8.60%;1B/1R异位系的分布频率为86.75%;同时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且为非1B/1R异位系的材料只有2份,频率为1.32%;同时携带谷蛋白亚基Bx7和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且为非1B/1R异位系的材料只有1份,可作为小麦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多酚氧化酶 1b/1r异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肺癌化疗患者lncRNANEAT1和sTREM-1与HMGB1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16
作者 章婷婷 王嘉军 +2 位作者 丰大利 祝艺华 李建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NEA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肺部感染(PI)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肺癌化疗后发生PI患者...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NEA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肺部感染(PI)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肺癌化疗后发生PI患者纳入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195例肺癌化疗后未发生PI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ncRNA NEAT1、sTREM-1、HMGB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NEAT1、sTREM-1、HMGB1及联合检测对肺癌化疗患者PI的预测价值,并比较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患者lncRNA NEAT1、sTREM-1、HMGB1水平。结果感染组血清lncRNA NEAT1、sTREM-1、HMGB1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lncRNA NEAT1、sTREM-1、HMGB1及联合检测预测肺癌化疗患者P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699、0.730及0.854,敏感度分别为67.55%、62.77%、63.30%及79.26%,特异度分别为70.77%、70.26%、75.90%及82.05%,其中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P<0.05);患者血清lncRNA NEAT1、sTREM-1、HMGB1水平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lncRNANEAT1、sTREM-1、HMGB1与肺癌化疗患者PI的发生及PI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临床可结合lncRNANEAT1、sTREM-1、HMGB1三者的水平表达情况对PI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长链编码核糖核酸 核富集转录体1 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温敏不育性 遗传研究 1b/1r类型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 温度敏感特性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隐性核基因 杂交小麦 育性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 bC1
下载PDF
两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中丙二醛含量及膜透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翎健 李嘨 +2 位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何蓓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203-205,共3页
利用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K3314A及保持系3314B与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KTSP3314A及保持系TSP3314B,对其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散粉成熟期五个时期的花粉细胞中丙二醛的含量以及膜透性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B... 利用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K3314A及保持系3314B与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KTSP3314A及保持系TSP3314B,对其减数分裂时期、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散粉成熟期五个时期的花粉细胞中丙二醛的含量以及膜透性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B/1R和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保持系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值变化基本相同,都呈上升趋势,曲线在单核期到三核期变化明显,且两类型的不育系均高于保持系;两类不育系电导率值变化略有不同,1B/1R类型不育系的电导率值在单核期、三核期、散粉成熟期高于非1B/1R类型小麦;两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是一致的,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为单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1r 1b/1r 小麦雄性不育 丙二醛 膜透性
下载PDF
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K型小麦的效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喜悦 马翎健 +3 位作者 胡银岗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T.spelta1 BS染色体导入 K型小麦不育系 (K3 3 1 4A) ,育成非 1 B/1 R类型 K 型小麦不育系KTSP3 3 1 4A,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T.spelta1 BS染色体导入使非 1 B/1 R类型 K型小麦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 T.spelta1 BS染色体导入 K型小麦不育系 (K3 3 1 4A) ,育成非 1 B/1 R类型 K 型小麦不育系KTSP3 3 1 4A,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T.spelta1 BS染色体导入使非 1 B/1 R类型 K型小麦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elta1bS染色体 K型小麦 1b/1r类型 K型不育 遗传效应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祥雨 郑佳文 +4 位作者 田笑笑 曹洪杰 李航婷 唐云平 杨最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分为模型组、岩藻黄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灌胃6周,每日1次。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第14周结束时小鼠禁食12 h后全部处死。后续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和瘦素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组中的TC、TG、LDL-C、ALT、AST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降低了瘦素水平,增加了脂联素分泌,GSH-Px、SOD、CAT升高(P<0.05),MDA降低(P<0.05),且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岩藻黄素组肝脏组织学结构好转,趋近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岩藻黄素治疗可上调AM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表达;抑制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信号通路中Keap-1的水平,提高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下调TLR4信号通路中TLR4蛋白的表达,抑制髓样分化因子88、磷酸化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和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p65)的表达。结论:岩藻黄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等途径修复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小鼠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红2相关因子2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