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李红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8-614,共7页
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 1 供试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 2 以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或不同父本测交,其F1平均结实率... 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 1 供试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 2 以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或不同父本测交,其F1平均结实率与单株间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3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各自不育细胞质源对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影响程度不同,但不育胞质间恢复度差异不显著; 4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虽然育性载体相同,但粘、易型的育性位点、偏型育性位点和二角型育性位点各自在同一连锁群中的位置可能不同; 5 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和恢复系基因除主效育性基因外,亦在不同核型中存在有不等量的育性微效基因和抑制基因,其组成形式和杂交后的结合方式是粘类不育系育性恢复度高低的主要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1bl/1rs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性 遗传规律 粘类
下载PDF
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累加效应的研究
2
作者 张胜利 张改生 +2 位作者 李东方 牛娜 王军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119,126,共6页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为基础材料,以01-3-6为工具材料,采用特殊复合杂交法研究了这几类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的累加效应。结果表明,以国际法表示时,不同核型材料中的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微效恢复基因均存在显著的累加效应,且在累加高代表现较为明显,以国内法表示时,则没有累加效应;不同核型材料对易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世代间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法;粘型、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杂种F1产量的形成以小穗中部小花结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非1bl/1rs雄性不育系 异源细胞质 恢复基因 累加效应
下载PDF
粘、易、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伟莉 张改生 +3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赵卓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ms(kots)-90-110、ms(var)-90-110和ms(ven)-90-110为母本,一些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广泛进行测交和育性恢复性分析,结果表明:(1)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不同于相同细胞质背景下1BL/1RS易位型不育... 以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ms(kots)-90-110、ms(var)-90-110和ms(ven)-90-110为母本,一些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广泛进行测交和育性恢复性分析,结果表明:(1)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不同于相同细胞质背景下1BL/1RS易位型不育系,突出地表现为: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高恢复度恢复系在普通小麦中占较大比例,且F1育性变异幅度小,变异系数低,并可将二者视为选择优良恢复系的辅助指标(2)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完全克服了同质1BL/1RS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缺点,不育系和测交F1无单倍体产生;(3)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持有的易恢复性特点,为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直接应用于杂种小麦组配强优势组合创造了极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性恢复性 小麦 1bl/1rs不育 细胞质类型 粘果山羊草 易变山羊草 偏凸山羊草
下载PDF
几类异质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诱导孤雌生殖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改生 马三梅 +3 位作者 王小利 刘宏伟 王军卫 赵惠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9,共9页
系统调查了 4种异质 (即偏凸、粘果、易变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 ) 1 BL/1 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一系列异质同核系、同质异核系、异质异核系杂交、回交世代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染色体分裂行为和对外表现特点 ,结果表明 :1 .异... 系统调查了 4种异质 (即偏凸、粘果、易变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 ) 1 BL/1 RS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其一系列异质同核系、同质异核系、异质异核系杂交、回交世代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染色体分裂行为和对外表现特点 ,结果表明 :1 .异源细胞质与小麦 1 BL/1 RS核型专一互作 ,有着消弱同源染色体配对 ,提高中期单价体细胞频率的作用 ;2 .特定细胞质背景下 ,专一核型内细胞单价体频率高低与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直接相关 ;3.1 BL/1 RS易位染色体中易位片段所存在系列差异以及 1 BL/1 RS易位染色体外基因型背景不同 ,诱导孤雌生殖性的频率明显不同 ;4.提高或抑制不同杂交、回交世代间孤雌生殖频率 ,不育系母本或不同基因型父本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选择最佳父母本组合杂交可明显提高或降低后代群体中的孤雌生殖性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1bl/1rs小麦 雄性不育 诱导 孤雌生殖性 易位型不育
下载PDF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喜悦 方鹏 +4 位作者 马翎健 奚亚军 胡银岗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比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1R类型 1B/1R类型 K型不育 恢复性 单倍体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小麦 雄性不育
下载PDF
1B/1R与非1B/1R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1 位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 1B/1R 雄性不育 SOD
下载PDF
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靳凤 马翎健 +3 位作者 范春燕 王爱芳 何蓓如 李宏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明确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规律,利用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两种K型不育系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穗长和小穗数两类性状进行单世代和多世代混合分离分析。结果... 为明确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规律,利用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两种K型不育系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穗长和小穗数两类性状进行单世代和多世代混合分离分析。结果显示,非1B/1R类型KTSP732A和1B/1R类型K3314A穗长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无主基因存在;非1B/1R类型KTSP732A的小穗数性状符合两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E-6),主基因遗传率为40.7%;而1B/1R类型K3314A的控制小穗数性状基因类型与非1B/1R不同,该类型无主基因存在,也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与1B/1R雄性不育 穗部性状
下载PDF
非1B/1R和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幼穗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2 位作者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为了揭示非1B/1R及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对K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及同型保持系TPS3314B与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及同型保持系3314B幼穗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为了揭示非1B/1R及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对K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及同型保持系TPS3314B与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及同型保持系3314B幼穗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非1B/1R类型的K型不育系幼穗的这些生理指标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1B/1R类型不育系除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与其同型保持系差别不明显外,其它物质的含量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明显;非1B/1R类型不育系这四种物质含量在二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较大。由此说明,这两类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非1B/1R类型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时间晚于1B/1R类型K型不育系,并在雄性败育的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雄性不育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淀粉
下载PDF
1B/1R与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SOD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余玲 丁勤 +2 位作者 马翎健 宋喜悦 何蓓如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7,共3页
利用两个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两个非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对其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三个时期的SOD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B/ 1R和非 1B/ 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 ,均呈下降趋势 ... 利用两个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两个非 1B/ 1R类型的小麦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对其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三个时期的SOD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B/ 1R和非 1B/ 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 ,均呈下降趋势 ;保持系差异较大 ,1B/ 1R类型SOD活性一直下降 ,非 1B/ 1R类型SOD活性在二核期后回升。非 1B/ 1R类型和 1B/ 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1R 1B/1R 雄性不育 SOD
下载PDF
粘类非1BL/1RS小麦CMS基因定向选择及其育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3 位作者 张瑜 王青 马守才 曹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对携有不同不育基因的4个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进行了定向选择与鉴定,并对其育性特性进行研究,以选育更具应用价值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推动三系杂交小麦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A-PAGE技术分析筛选出的SP... 对携有不同不育基因的4个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进行了定向选择与鉴定,并对其育性特性进行研究,以选育更具应用价值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推动三系杂交小麦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1)根尖体细胞随体鉴定和A-PAGE技术分析筛选出的SP4、莫迦小麦为非1BL/1RS类型,其它供试不育系均属于1BL/1RS类型;(2)减数分裂及成熟花粉粒形态观察,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其不育性是在整个配子发育过程中连续产生的,且在B型不育细胞质背景下,SP4和莫迦小麦的花粉细胞学形态与在K、Ven型2种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的不同,B型不育细胞质背景下SP4和莫迦不育系的花粉萌发率比K、Ven型不育细胞质背景下的花粉萌发率高;(3)以不同来源不育基因培育成的粘类K、Ven型非1BL/1RS不育系育性恢复性测定发现,SP4、莫迦小麦2种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有一定差异,莫迦小麦不育类型育性恢复性高于S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1rs易位 CMS基因 育性特性
下载PDF
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群 李文静 +2 位作者 任天恒 李治 任正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1bl.1rs易位 1R(1B)代换 微卫星序列
下载PDF
普通小麦1031做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的鉴定
12
作者 赵丽杰 吴姝菊 李集临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系.这是一个新发现,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极少的资源,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普通小麦 C-分带 1B/1R类型 1B/1R类型
下载PDF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栎 张改生 +2 位作者 牛娜 张瑜 位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 为了研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基因rfv1定向导入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创制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以非1BL/1RS普通小麦变种莫迦小麦为供体材料,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1BL/1RS易位系(普通小麦品种)西农Fp1为受体材料,采用定向回交置换方法,同时结合根尖染色体镜检和SDS-PAGE检测,将莫迦小麦核基因组中的rfv1不育基因定向导入到西农Fp1的核基因组,完成育性染色体的专一替换,育成既携有来自莫迦小麦核基因组的rfv1不育基因,又具有西农Fp1核背景的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新保持系。该方法为杂种优势利用中更好地发挥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实际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粘类不育 1bl/1rs易位染色体 rfv1基因 定向替换
下载PDF
1RS/1BL易位对蓝粒小麦异代换染色体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体华 任正隆 畅志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 利用一个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形成的 4 E/ 4 D蓝粒二体代换系 ,同时也是一个 1RS/ 1BL 纯合易位系 ,与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 (系 )杂交 ,以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 ,研究了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对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杂种 F1 中 ,1RS/ 1BL易位极显著地降低了 4 E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频率。但当1RS/ 1BL 易位染色体在杂种 F1 中以二体存在时 ,其对 4 E染色体传递的影响在雌雄配子中有所不同 ,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4 E染色体通过雌配子传递的频率 ,而在雄配子中 4 E染色体的传递频率则有所提高 ,导致 F2 籽粒颜色分离出现极显著变化。这一结果表明 ,4 E染色体在杂种中的传递强烈地受 1RS/ 1BL 易位染色体及其存在状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代换 染色体传递 蓝粒小麦 4E/4D代换 1rs/1bl 易位 杂种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温敏不育性 遗传研究 1B/1R类型 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基因 雄性不育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 温度敏感特性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隐性核基因 杂交小麦 育性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 BC1
下载PDF
Triticum spelta 1BS染色体对K型小麦不育系花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翎健 龚宏伟 +2 位作者 何蓓如 宋喜悦 胡银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9-692,共4页
利用非1B/1R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对2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发育过程中丙二醛含量、花粉细胞膜透性、SOD活性、花粉发育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类型小麦不育系花粉丙二醛含量和花粉提取液电导率从减... 利用非1B/1R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对2类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发育过程中丙二醛含量、花粉细胞膜透性、SOD活性、花粉发育形态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类型小麦不育系花粉丙二醛含量和花粉提取液电导率从减裂期到散粉成熟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上升趋势,而保持系在花粉发育全过程中2项指标都基本保持平稳。2类型不育系SOD活性从单核期到三核期都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保持系相比,2类不育系的SOD活性从单核期到二核期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保持系,三核期均低于其相应的保持系,且呈继续下降趋势。推断2类不育系的败育过程和败育时期基本一致,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均为单核期到三核期。但花粉发育形态的染色观察表明,非1B/1R不育系从二核期出现花粉形态异常,而1B/1R不育系到三核期才出现,似乎又反映出非1B/1R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稍早于1B/1RK型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RITICUM SPELTA 1BS 1B/1R雄性不育 膜脂过氧化 花粉败育
下载PDF
重庆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静 余懋群 +1 位作者 邓光兵 任正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本研究采用种子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重庆温光型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不育系染色体 1B短臂 (1BS)已被黑麦 1R短臂 (1RS)取代 ,具有
关键词 温光敏雄性不育 染色体分析 1rs/1bl易位 小麦 重庆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 in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of Chinese Spring ~ Lovrin No.lO 被引量:2
18
作者 YANGGuo-Hua SUJun-Ying +6 位作者 LIBin LIUJian-Zhong LIMing XIAOYan-Mei LIJi-Yun TONGYi-Ping LIZhen-Sheng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It is reported that chromosome 1 R of rye (Secale cereale L) convey phosphorus use efficientgene (s), and 1RS/1BL translocation genotype Lovrin No. 10 is P use efficient. So we hypothesized whetherP efficient gene(s) ... It is reported that chromosome 1 R of rye (Secale cereale L) convey phosphorus use efficientgene (s), and 1RS/1BL translocation genotype Lovrin No. 10 is P use efficient. So we hypothesized whetherP efficient gene(s) locate on 1RS, and the high P efficiency of Lovrin No.10 is from 1RS? To test thishypothesis, we investigated the P use efficiency (PUE) of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with 61 lines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F1 hybrid between Lovrin No.10 and phosphorus uptake inefficient genotypeChinese Spring to see whether PUE differs between DH line with and without 1RS/1BL translocation.Acidic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 (A-PAGE) of gliadin and genomic DNA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were employed to discriminate 1RS/1BL translocation DH lines from the normal 1B DH lines. Among the61 DH lines investigated, A-P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34 lines contained the 1RS/1BL translocationchromosom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1RS-specific Sec- 1 marker bands. Furtherverification with GISH proved that 33 in the 34 lines contained a pair of homozygous 1RS/1BL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only one line was a 1RS/1BL monosomic line.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Pdeficient soil to investigate grain yield, biomass, numbers of spikes per plant (SPP), P uptake efficiency(PUpE),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PUtE) of the DH lines and their parents under -P (nil P applied) and +P(60 kg P/hm2 applied) at maturity. Results showed soil P deficiency decreased the values of the first fourtraits in Lovrin No.10, but were more severe for Chinese Spring. Lovrin No.10 had higher values of all theabove tested traits at both -P and +P than Chinese Spring did, but had similar PUtE with Chinese Spring.These five traits segregated, and differed greatly among DH lines under both -P and +P conditions.Although the variations among DH lines exceed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the averagevalues of the DH lines wer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The average of the above five traits, and P deficiencytolerance (PDT) (measured by relative grain yield of -P/+P)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DH lines withand without 1RS/1BL translocation.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1RS and PUEand PDT in Lovrin No.10, and 1RS may not have P efficient gene(s). Therefore, in the offspring of LovrinNo.10,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high PUE and PDT with good quality witho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1RS onflou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效率 DH GISH A-PAGE 1rs/1bl 基因 黑麦
下载PDF
几种K型不育系及其后代染色体的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亚莉 侯丽媛 +2 位作者 董艳辉 王育川 王亦学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871-1875,共5页
在杂交小麦的育种研究中,创制核质杂种小麦能够集纯系育种和雄性不育杂种优势2种方法的优点,拓宽小麦品种改良和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8个K型不育系及其后代的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K型不育系... 在杂交小麦的育种研究中,创制核质杂种小麦能够集纯系育种和雄性不育杂种优势2种方法的优点,拓宽小麦品种改良和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8个K型不育系及其后代的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K型不育系材料除YM3和YM3B外,其他不育系材料均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且易位染色体着丝粒组成未发生变化;K型不育系材料杂交后代均产生比例不等的单倍体,其中,K-Salmon不育系杂交后代还检测到一定比例的双生苗。这些K型不育系材料及其杂交后代的细胞学分析结果可为揭示单倍体分子机制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不育 K-Salmon不育 FISH GISH 1bl/1rs易位染色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