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7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氏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1
作者 庄晟坚 胡立丹 +3 位作者 李佩佩 盛俊 孔凡盛 周围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盛氏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盛氏面三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 目的:观察盛氏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盛氏面三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躯体及社会功能。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45%,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均降低,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额纹消失、目不能闭、口眼歪斜、眼裂增大、眼干流泪、鼻唇沟变浅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均升高,观察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DIS)均降低,观察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盛氏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中医症状,还能提高其躯体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盛氏 神经功能 中医证候评分 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被引量:3
2
作者 盛灿若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15-15,共1页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大迎穴下1寸,向颧醪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太阳穴下1...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大迎穴下1寸,向颧醪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太阳穴下1寸,透刺通过四白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家 江苏 盛灿若 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为成 王天磊 +3 位作者 潘能毅 彭亚婷 樊伟 刘建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线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H-B)分级、Sunnybrook(S-B)评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和波幅变化、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的身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功能指数(FDIs)比较及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P<0.05)、S-B(P<0.001)及FDIp(P<0.001)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MA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延长(P<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肌电图指标及血清ET、NO水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线 神经功能损伤 祛风愈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部残疾指数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一丹 戴丽君 +2 位作者 白彦君 宋美多 戴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五位一体综合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30/32),高于对照组的78.1%(25/32)(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灵活调节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眼歪斜 周围 刺疗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筋膜、经筋理论指导的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栾莎 马振贤 +4 位作者 吕豪 胡艺潇 王祖红 胡芮 李绍荣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筋膜、经筋理论指导的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2周。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筋膜、经筋理论指导的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及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47.22%(P<0.05)。观察组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筋膜、经筋理论指导的面部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部肌肉损伤,有效改善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平衡 筋膜 经筋 治疗
下载PDF
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疗效
6
作者 任应国 白方会 +2 位作者 彤小聪 李尽义 彤萌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目的: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各73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3例,最终均纳入7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 目的:基于面肌超声指标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各73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3例,最终均纳入7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牵正散加减治疗。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肌超声指标及异常超声发生率,分析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与面肌超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针药结合组症状体征、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针药结合组患侧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回声信号增强,肌纤维模糊、增粗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针药结合组回声信号增强,肌纤维模糊、增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体征评分、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与各项面肌超声指标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所致面肌萎缩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面部神经功能,面肌厚度、异常超声表现等指标对疗效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肌萎缩 牵正散 神经功能 肌超声
下载PDF
针刺联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武庆彪 赵惠 +4 位作者 仲济法 朱嘉民 朱鸿 孙波 孙宏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双重打击。本文查阅并整理近5年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克服单一针刺疗法刺激量小、易于耐受等缺点,可快速、高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并且能有效降...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双重打击。本文查阅并整理近5年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克服单一针刺疗法刺激量小、易于耐受等缺点,可快速、高效地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并且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本文就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联合拔罐治疗、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等联合治疗方法进行评述,以期拓宽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思路,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案。针对目前对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笔者亦产生了一些思考,对不同的患病群体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联合疗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牵正酒淬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袁媛 陈琰东 +5 位作者 刘杏蓉 尹平 许晓东 王婧 谭方 段登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牵正酒淬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每个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观察组采用牵正酒淬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两... 目的:观察牵正酒淬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每个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观察组采用牵正酒淬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牵正酒淬毫针针刺)总有效率94.29%,优于对照组(常规毫针针刺)总有效率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酒淬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是一项中医特色鲜明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牵正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9
作者 吴晓敏 余小锋 +1 位作者 马振宇 金蓓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社会功能评分(FDIS)]、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HB)、面部肌电图[波幅(CMAP)变化及潜伏期(RI)]及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下降比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2组FDIP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FDIS、HB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MAP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2组R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波幅下降比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和患侧面部生物电信号差距,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甲钴胺分散片 部残疾指数 部肌电图
下载PDF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秀雅 李融琦 +2 位作者 肖亮满 吴琬铭 黄键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51-957,共7页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颜面部一侧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既往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颜面部一侧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既往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该文收集整理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从脑功能连接、脑功能可塑性、脑偏侧性、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局部微循环、神经结构及功能等方面梳理针刺干预潜在的中枢及外周机制,以期为日后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疗法 神经麻痹 周围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损伤 综述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鑫宇 刘征 《中医学》 2024年第6期1288-1296,共9页
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中对于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相关文献,从单纯针刺治疗和针刺联合治疗的角度,阐述其临床疗效,探寻本病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以期为提高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提供参考,便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病急性期... 检索近年来国内期刊中对于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相关文献,从单纯针刺治疗和针刺联合治疗的角度,阐述其临床疗效,探寻本病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以期为提高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提供参考,便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病急性期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香莲 时国臣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253-258,共6页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以面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受限为特征。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现代医学关于作用机制方面的阐述...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以面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受限为特征。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现代医学关于作用机制方面的阐述较少,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本文整理了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总结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日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a common neurological disorder in clinical practice characterized by limiting muscle activity innervated by the facial nerve. The incidenc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Numerous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unctur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tag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but it lacks the elaboration of modern medicine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collated,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as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分析
13
作者 刘琪 徐立光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目的:通过检索历年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借助计算机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以“针刺”、“周围性面瘫”为检索词的文献,文献为2004—2023年收录的符合纳... 目的:通过检索历年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借助计算机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检索以“针刺”、“周围性面瘫”为检索词的文献,文献为2004—2023年收录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期刊文献,成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归纳整理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针灸临床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了符合标准的32篇文献,涉及到26个腧穴,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选取的频次大于20次的腧穴为主要所属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以头面颈部为主,选取的特定穴主要以交会穴为主,占总频次的63.33%。结论: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选穴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主要集中在头颈面部,重用交会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周围 选穴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进展
14
作者 刘泉秀 樊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薛黎 王玥 姜书旻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刺治疗的时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1),观察组行早期治...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刺治疗的时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51),观察组行早期治疗(24 h内),对照组行晚期治疗(1~7 d内),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额纹消失、表情肌运动、眼睑闭合、口角歪斜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面部表情、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眼睑闭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表情、额纹消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八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健康限制、活力、心理健康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在改善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早期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队列研究
16
作者 Bekbolat Ulbolsyn 赵建新 高源洁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地仓、颊车采用互透提拉针法,对照组地仓、颊车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4周,1次/d,5 d/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波特... 目的:探讨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地仓、颊车采用互透提拉针法,对照组地仓、颊车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4周,1次/d,5 d/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波特曼评分标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波特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量表转为Ⅰ级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DIP评分数值、FDIS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较好疗效,且地仓颊车互透提拉针法优于相对传统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地仓颊车互透 透刺 提拉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单侧周围性面瘫诊断及针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陈娜 张莉 胡小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PFP组受检者面部行针炙治疗(疗程4周,5 d/周,1次/d,30穴/次,留针30 min/次),采用MSKUS、PDUS及STE分别检测对照组受检者体检时和PFP组受检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两侧面神经颅外段内径及回声、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及面部表情肌(额肌、颧大肌、降口角肌及降下唇肌)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分析PFP组患者两侧面神经内径和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对PFP临床诊断及针炙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PFP组患者治疗前患侧面神经内径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PFP患者治疗前两侧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面神经内径及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诊断PFP曲线下面积均>0.90,诊断性能较好;随着针灸治疗的进行,PFP组患侧面神经内径呈下降趋势,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多模态超声不仅能为PFP的诊断提供客观、可量化、可重复性好的影像学依据,还能动态评估PFP针灸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多模态超声 肌骨超声 声触诊弹成像 能量多普勒 治疗
下载PDF
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王雪梅 张蕊 +1 位作者 杨燚 张宝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FP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依据诊治指南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 目的观察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FP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依据诊治指南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给予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H-B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以及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9%,高于对照组的86.32%(P<0.05)。治疗后,两组H-B评分均显著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FDIP评分显著上调,FDIS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病例下调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ET水平显著下调及NO水平明显上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相关症状好转,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以及调节ET和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疏风散寒通络刺法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缪刺法联合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林旺 韩凡 +1 位作者 吴杰 张霖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137-139,144,共4页
目的探讨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采用缪刺法联合浅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独浅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缪刺法联... 目的探讨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采用缪刺法联合浅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独浅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缪刺法联合浅针治疗。对两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级、躯体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级、躯体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评级、躯体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晕针、滞针、断针、出针后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缪刺法联合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单独浅针治疗相比更有利于改善面神经功能评级、躯体及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提高病情治疗总体疗效,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刺法 周围后遗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张艳玲 梁静 +1 位作者 魏珂 胡明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6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y评分升高,研究组May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均升高,研究组FDIS、FDIP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面部感觉、眼睛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面部运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小续命汤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更好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 小续命汤 部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