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技术时代教育“无思”症候及突围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振东 李仲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9,共8页
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长期以来对峙且共存。时至今天,这种局面依然存在。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且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呼声日隆,另一方面新技术赋能教育引发的诸多“无思”症候又令人们担忧技术不是在赋能教育而是在败坏教育。海德格... 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长期以来对峙且共存。时至今天,这种局面依然存在。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且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呼声日隆,另一方面新技术赋能教育引发的诸多“无思”症候又令人们担忧技术不是在赋能教育而是在败坏教育。海德格尔提出的面向“思”的教育主张为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在海德格尔看来,新技术时代的真正危险不是对人不利的技术后果,而是计算性思维逐渐上升为时代的主导性思维。受计算性思维的影响,教育活动也呈现出目的选择最大化、治理痕迹化以及手段方式替代化的“无思”症候,并由此导致了教育的扭曲与异化、教育的浅薄化以及将受教育者沦为持存物。现代技术展现的等级性与强制性是“无思”境况形成的根本缘由。克服教育与时代的“无思”,需要实施面向“思”的教育变革,包括教育方式由教化式转向存在式、历史教育由“知识习得”转向“思想生成”,以及技能教育从“善假于物”到“回归身体”。唯此,才能培育“思”所需要的敏锐与镇静,帮助学生生成对技术世界的泰然任之姿态与能力,使他们能够免于技术的危害而栖居于技术世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时代 面向“思”的教育 计算性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