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知觉中面孔二态性的人格标签效应
1
作者 陈丽君 黄美林 蒋销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以往研究着重从进化角度讨论面孔二态性的择偶意义,忽略了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对不同性别化的面孔贴上不同的人格标签,并产生不同的社交结果。睾酮水平与攻击性的联结以及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是理解面孔二态性人格标签效应来源的生理和社会认... 以往研究着重从进化角度讨论面孔二态性的择偶意义,忽略了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对不同性别化的面孔贴上不同的人格标签,并产生不同的社交结果。睾酮水平与攻击性的联结以及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是理解面孔二态性人格标签效应来源的生理和社会认知视角;人际知觉中人们对面孔二态性人格标签的权重会因情境需求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出高度灵活性,体现人类的情境感知适应性;人们对面孔二态性人格标签效应具有潜在的可调节性,因此,未来这方面还具有很大的讨论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知觉 面孔二态性 面孔别刻板印象 情境感知适应
下载PDF
面孔二态性对学前儿童信任行为的影响——来自人格标签的解释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丽君 王欣 +2 位作者 赵陵波 陈昕 王益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 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 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态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
下载PDF
二态性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褚岩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对于二态性面孔的偏好。方法随机选取西南大学的学生90名,男女各45名,采用罗跃嘉情绪图片库中的中性面孔图片,经性别二态技术处理后,得到的二态化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应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大学生对于二态性面孔的偏好。方法随机选取西南大学的学生90名,男女各45名,采用罗跃嘉情绪图片库中的中性面孔图片,经性别二态技术处理后,得到的二态化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应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分析个体的线索效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个体面孔类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0.599,p=0.617);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显著(F=36.352,p=0.000),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效线索条件的反应时;被试性别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3.592,p=0.061),女性的反应时长于男性;面孔类别与被试性别的交互效应、线索有效性与被试性别的交互作用、面孔类别与线索有效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面孔类别、线索有效性与被试性别的3因素交互作用也不显著。结论男性对二态性面孔的反应比女性更快,个体对不同类型的二态性面孔注意偏向无显著差异,但对二态性女性面孔的反应稍快于二态性男性面孔。有效线索可加快个体对二态性面孔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注意偏向 线索有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