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AP方法和瑞利面波振幅谱联合反演宁强5.3级地震震源深度
1
作者 赵韬 王莹 +2 位作者 徐一斐 刘盼 刘春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3-901,共9页
2018年9月12日19时6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生5.3级地震,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为进一步确定宁强5.3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基于区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采用瑞利面波振幅谱和CAP深度... 2018年9月12日19时6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生5.3级地震,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为进一步确定宁强5.3级地震的震源深度,基于区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采用瑞利面波振幅谱和CAP深度误差函数联合反演,进一步测定了此次地震的矩心深度。结果显示:CAP方法得到的陕西宁强5.3级地震矩心深度约为12km,瑞利面波振幅谱测定的矩心深度为13km,结合引入的误差函数联合反演,最终确定陕西宁强5.3级地震的矩心深度为13km左右,表明此次地震仍属于发生于上地壳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CAP 瑞利面波振幅 宁强5.3级地震
下载PDF
呼图壁气枪数据中面波振幅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雯 杨欣颖 +1 位作者 喻静 孙道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共11页
利用新疆呼图壁气枪数据,在引入小波传播子方法测量到时延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面波振幅作为监测地下介质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到时的突跳,面波振幅能克服气枪源震源强度突变带来的测量不稳定;同时,通过面波到时延迟和... 利用新疆呼图壁气枪数据,在引入小波传播子方法测量到时延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面波振幅作为监测地下介质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到时的突跳,面波振幅能克服气枪源震源强度突变带来的测量不稳定;同时,通过面波到时延迟和振幅变化特征的模拟,发现面波振幅和到时延迟测量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且可以用介质速度变化所导致的聚焦和散焦效应来解释。面波振幅也可以作为较为稳定的参数来衡量地下介质的波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图壁气枪源 面波振幅 传播子 到时延迟 地震
下载PDF
利用面波振幅谱确定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博 高原 马延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223-1234,共12页
准确的震源深度对理解板块构造过程,地震断层结构,非天然地震识别等有重要意义.地震面波远场振幅公式显示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机制、观测方位和震源深度有密切关系.当震源机制与观测方位确定后,可以利用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深度唯一依赖关系,... 准确的震源深度对理解板块构造过程,地震断层结构,非天然地震识别等有重要意义.地震面波远场振幅公式显示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机制、观测方位和震源深度有密切关系.当震源机制与观测方位确定后,可以利用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深度唯一依赖关系,确定震源深度.浅源地震面波振幅谱在0.01~0.08 Hz之间的某个很窄的频段会出现陷波现象即振幅能量衰减,陷波位置与震源深度和频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理论地震图陷波现象出现的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地震图计算,得到不同震源深度的远场面波振幅谱,与实际观测波形对比,并进行深度定位.理论地震图面波振幅谱显示,震源深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面波振幅谱的变化,因此可以精确确定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具有耦合现象,为了分析震源机制的扰动对震源深度定位的影响,反演了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增加±10°的扰动,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的较小扰动对深度定位影响不大.为了消除低频噪声、剪切波、短周期面波等对面波振幅谱的影响,利用AK135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形进行去频散处理.本研究利用瑞利(Rayleigh)面波振幅谱能量衰减特征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确定,得到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震源深度 面波振幅 瑞利
原文传递
最大振幅面波在兰州台的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健生 王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1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震中距大于数百公里的地震记录图上,特别是远震记录图上,常可以看到一连串长周期大振幅的面波波列,其中尤以最大振幅面波令人注意,通常被用来测定面波震级。自1924年Guten-berg.B首先提出用面波频散特性来研究地壳结构以来,许多人已... 在震中距大于数百公里的地震记录图上,特别是远震记录图上,常可以看到一连串长周期大振幅的面波波列,其中尤以最大振幅面波令人注意,通常被用来测定面波震级。自1924年Guten-berg.B首先提出用面波频散特性来研究地壳结构以来,许多人已用面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本文用兰州台近年来记录到的348个地震的最大面波资料研究其走时特征和频散特征。并试图建立起一个在大震速报中可以用来估算震中距的Lm-p表,即最大面波的到时和震中距的关系式。旨在帮助提高大震速报的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振幅 运动学 群速度
下载PDF
2010年以来四川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深度确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博 高原 +3 位作者 刘杰 梁姗姗 徐志国 杜广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之后四川境内发生了两次7.0级地震(其中一个是芦山地震),为了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收集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2010年1月1日—20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之后四川境内发生了两次7.0级地震(其中一个是芦山地震),为了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收集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区发生的17次M≥5.0地震以及120多次5.0>M≥4.0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波形拟合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及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地震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而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以正断层为主.根据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的龙门山地区、鲜水河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WNW、近EW向.川滇块体的巴塘、理塘等地区,其主压应力轴方向为12°左右,接近SN向,且仰角接近40°左右.本研究利用面波振幅谱特征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定位,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美国地震调查局(USGS),国际地震中心(ISC)等机构地震目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四川地区强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0km以上的中上地壳.龙门山地区震源优势分布在10~20km,鲜水河断裂地震震源深度在10km左右,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巴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等地区,震源深度一般在5~10k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形拟合法 面波振幅
下载PDF
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6
作者 罗艳 曾祥方 倪四道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09-2321,共13页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 震源深度是地震学研究的关键参数之一,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孕震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稀疏台网中震源深度的精确测定一直是难点.基于地震波到时信息是测定震源深度的常用方法,但极大地受限于台网密度及速度结构复杂性,测定精度不高.而利用P、S、面波等主要震相及深度震相的振幅、偏振、频谱等信息,即使在稀疏台网中也可以精确测定震源深度.本文在回顾基于到时及基于波形的震源深度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原理,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给出了几个高精度测定典型地震震源深度的观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形反演 深度震相 P偏振 面波振幅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博 高原 马延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6-1020,共15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地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24日)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331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主震震源位置为(99.869°E,25.689°...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地震,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24日)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331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主震震源位置为(99.869°E,25.689°N,8.8 km).利用远场Rayleigh面波振幅的频谱陷波相,通过理论地震图的波形拟合,测定了主震震源深度为7.5 km.由于使用了远场数据,基本避免了区域速度模型对深度定位产生的影响,确定的震源深度准确度优于传统的走时定位.本文使用云南省区域地震台网波形数据,对主震及29个M_(L)3.5以上余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反演结果表明,主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震源机制为节面I走向143°/倾角80°/滑动角-165°,节面II走向50°/倾角75°/滑动角-10°,矩震级为M_(W)6.0.根据余震序列分布情况,推断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利用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力轴数据,反演得到震源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NS向(7°).本文研究表明,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主压应力方向与上地壳各向异性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断裂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面波振幅 应力
下载PDF
中国大陆背景噪声强度时空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连庆 Xiaodong Song 赵翠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共16页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88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记录的连续波形垂直向分量,进行了中国大陆背景噪声强度时空分布研究,得到了中国大陆周期为10s的背景噪声强度的时空分布图像。背景噪声强度的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88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记录的连续波形垂直向分量,进行了中国大陆背景噪声强度时空分布研究,得到了中国大陆周期为10s的背景噪声强度的时空分布图像。背景噪声强度的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11年1~3月间的背景噪声强度最高。背景噪声强度空间分布显示,中国大陆背景噪声强度呈现明显的分区特性,其分布与地质结构无明显相关性,表明背景噪声场的强度高于场地效应。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背景噪声强度最大,向内陆地区逐渐衰减,至青藏高原地区背景噪声强度减至最小。这种方向性的强度分布很可能与菲律宾和太平洋的潮汐等因素有关,受印度洋的影响不大;而到新疆地区,背景噪声的强度又有一定程度增加,表明这一地区的背景噪声主要不是来源于中国东南海域,而是来自于欧亚大陆内部。本研究得到的背景噪声强度可以为多个地区的微震强度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也可以为背景噪声互相关的地震学研究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为基于背景噪声提取面波衰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进而实现从背景噪声中提取面波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面波振幅 衰减 中国大陆
下载PDF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for AVO analysis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棣 程玖兵 +2 位作者 郑晓东 王华忠 马在田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12-218,共7页
To support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structure areas, we introduce an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wave equation in... To support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structure areas, we introduce an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wave equation in media with littl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n its implementation, a data mapp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offset-plane-wave data sets from the common-midpoint gathers followed by a non-recursive phase-shift solution with amplitude correction to generate common-image gathers in offset-ray-parameter domain and a structural image.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a real data example show that our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is helpful for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mplitude-preserving common-image gather
下载PDF
Strongly nonlinear long interfacial waves in uniform basic flows and their dispersion relationship
10
作者 杨红丽 杨联贵 +2 位作者 宋金宝 侯一筠 杨建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In this paper, long interfacial waves of finite amplitude in uniform basic flows are consider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spect ratio between wavelength and water depth is small. A new model is derived using the v... In this paper, long interfacial waves of finite amplitude in uniform basic flows are consider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spect ratio between wavelength and water depth is small. A new model is derived using the velocities at arbitrary distances from the still water level as the velocity variables instead of the commonly used depth-averaged velocities. Thi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dispersion properties and makes them applicable to a wider range of water depths. Since its derivation requires no assumption on wave amplitude, the model thu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waves with arbitrary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orm basic flows strongly nonlinear dispersio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