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微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银环 黄海立 +1 位作者 邓陈茂 符韶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5,共7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Hu&Liu)、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小球藻(Chlorellasp.)以及这3种微藻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简称混合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Hu&Liu)、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小球藻(Chlorellasp.)以及这3种微藻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简称混合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对3种微藻都能摄食,但4种饵料相比,以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的饵料效果为好,亚心形扁藻在面盘幼虫发育到93μm时可以投喂,小球藻饵料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作为面盘幼虫的饵料;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和混合藻的浓度对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适宜的投喂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个/?3和1 500-2 000个/?3,在适宜浓度下,湛江等鞭金藻组面盘幼虫最大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壳初率以及幼虫进入壳初的时间分别为5.663μm/d、69.34%、63.68%、6d,混合藻组为6.28μm/d、69.46%、54.49%、5-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微藻 珠母贝 面盘幼虫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世英 鲁男 +2 位作者 蒋双 毕远溥 王乘东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66-69,共4页
就温度和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 ( Fulvia m utica Reeve) 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盐度322 条件下, 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0 ~240 ℃, 存活的温度上限为... 就温度和盐度对滑顶薄壳鸟蛤 ( Fulvia m utica Reeve) 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盐度322 条件下, 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0 ~240 ℃, 存活的温度上限为270 ℃, 下限为150 ℃; 在210 ℃条件下, 面盘幼虫存活和生长的下限盐度为140 , 最适盐度为280 ~322 , 且在此盐度范围内, 随盐度升高, 面盘幼虫存活率和平均日生长率亦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顶薄壳鸟蛤 面盘幼虫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栉孔扇贝面盘幼虫和稚贝的滤水率昼夜节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4 位作者 毛玉泽 张继红 葛长字 蒋增杰 高亚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饵料密度1.0×104cell/ml下栉孔扇贝面盘幼虫滤水率的昼夜节律;在水温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下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昼夜节律。栉孔扇贝面盘幼...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饵料密度1.0×104cell/ml下栉孔扇贝面盘幼虫滤水率的昼夜节律;在水温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下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昼夜节律。栉孔扇贝面盘幼虫和稚贝的滤水率分别于17:00、21:00、01:00、05:00、09:00和13:00测定。栉孔扇贝面盘幼虫和稚贝的滤水率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且二者相似。在白天滤水率较低,最低值出现在09:00~13:00,幼虫为0.0026ml/h·ind,稚贝为0.1231ml/h·ind;在夜间有较高的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凌晨21:00~01:00,幼虫达0.0258ml/h·ind,稚贝达0.5096ml/h·ind。统计分析表明,栉孔扇贝稚贝和面盘幼虫的滤水率昼夜差异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面盘幼虫 稚贝 滤水率 昼夜节律
下载PDF
芘污染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嘉 刁晓平 +3 位作者 杨宝 赵春风 杜俊俏 周海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作为模式动物,研究芘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暴露于不同浓...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多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及致畸诱变作用。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作为模式动物,研究芘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暴露于不同浓度(2、4、8、16和32μg·L-1)芘(pyrene)中,在暴露后第12、24、36、48、60、72和84小时,分别测定其死亡率和畸形率,并观察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芘对D型面盘幼虫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一浓度组的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在2~32μg·L-1浓度范围内,不同暴露时间段,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形态也有显著影响,随着芘浓度的增大幼虫畸形的比例增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8和32μg·L-1浓度组的响应最敏感。同时,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60h后趋于稳定,LC50值为43.50μg·L-1。研究结果表明,芘暴露能影响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发育,并可能对其种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D型面盘幼虫 发育毒性 死亡率 畸形率
下载PDF
培育密度对长牡蛎面盘幼虫生长影响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华琳 李文姬 张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1,共2页
长牡蛎育苗期间经常出现面盘幼虫生长参差不齐现象,影响单位水体出苗量。笔者在正常培养密度范围内6~12个 ml作对比试验:低密度6~8个 ml培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快,个体差异小;重视亲贝促熟,加强优质新鲜饵料的供给,有良好的水环境,能够减... 长牡蛎育苗期间经常出现面盘幼虫生长参差不齐现象,影响单位水体出苗量。笔者在正常培养密度范围内6~12个 ml作对比试验:低密度6~8个 ml培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快,个体差异小;重视亲贝促熟,加强优质新鲜饵料的供给,有良好的水环境,能够减少幼虫差异显著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面盘幼虫 密度 生长
下载PDF
5种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雷斌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水温29.0~29.5℃、盐度28.5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对5种常用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24 hLC50、48 hLC50、96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1.71、1.04、0.55和0.115 mg.L-1,新洁尔灭78... 在水温29.0~29.5℃、盐度28.5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对5种常用药物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药物的24 hLC50、48 hLC50、96 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1.71、1.04、0.55和0.115 mg.L-1,新洁尔灭78.58、28.90、6.06和1.17 mg/L,硫酸锌4.52、2.36、0.62和0.193 mg/L,制霉素2.36×104、1.46×104、0.64×104和0.168×104 U.L-1,甲醛10.9、7.11、3.66和0.908μ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面盘幼虫 药物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下载PDF
海湾扇贝面盘幼虫“面盘解体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静颖 高悦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大连地区患"面盘解体病"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面盘幼虫进行电镜观察,并对健康海湾扇贝幼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患该病面盘幼虫病症为:下沉,组织解离,游泳器官面盘解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全部死亡。对发病面盘幼虫进... 对大连地区患"面盘解体病"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面盘幼虫进行电镜观察,并对健康海湾扇贝幼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患该病面盘幼虫病症为:下沉,组织解离,游泳器官面盘解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全部死亡。对发病面盘幼虫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该病原病毒主要侵染面盘幼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病毒呈六角形或近圆形,未成熟病毒颗粒直径为84~90nm,病毒颗粒形态不一,大致有4种与所报道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herpesvirus)和火鸡疱疹病毒(Turkeyherpesvirus)相似,即致密拟核型、中空型、十字型和双环型。从形态学上进行鉴定,认为该病毒属于疱疹样病毒(Similarherpesvirus)。人工感染实验显示,在感染病毒后100h,有30%幼虫出现"面盘解体"病状;感染148h,幼虫全部死亡(水温22~24℃)。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垂直传递和水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面盘幼虫 解体病” 疱疹样病毒
下载PDF
超声波对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温扬敏 高如承 +2 位作者 黄振彬 薛凌展 林志钦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8-318,F0003,共2页
实验室内用静水实验方法研究超声波对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速率、摄食率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超声辐射可提高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摄食率。在电功率为80w、频率20.4kHz条件下,超声辐射30s,幼虫日平均生长速率最快达13.67%,比... 实验室内用静水实验方法研究超声波对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速率、摄食率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条件超声辐射可提高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摄食率。在电功率为80w、频率20.4kHz条件下,超声辐射30s,幼虫日平均生长速率最快达13.67%,比对照组11.45%快2.22%.重复的超声辐射对幼虫的生长速率产生明显影响,第一次辐射后第1天各实验组面盘幼虫的生长速率都比对照组大,而辐射时间为50s实验组第1天生长速率最大达18.95%,比对照组10.23%提高8.72%。多次辐射幼虫生长速率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西施舌面盘幼虫 生长率 成活率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轮螺科面盘幼虫物种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涛 周鹏 +2 位作者 何静 黄彬彬 陈凯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8-235,共8页
轮螺科(Architectonicidae)是一类成体螺壳右旋而面盘幼虫螺壳左旋的腹足类,其面盘幼虫在国内一直被误定为强卷螺属(Agadina)种类,归在螔螺科(Limacinidae)中。本文基于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和胚壳的形态特征,对轮螺科面盘幼虫进行了... 轮螺科(Architectonicidae)是一类成体螺壳右旋而面盘幼虫螺壳左旋的腹足类,其面盘幼虫在国内一直被误定为强卷螺属(Agadina)种类,归在螔螺科(Limacinidae)中。本文基于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和胚壳的形态特征,对轮螺科面盘幼虫进行了物种鉴定。结果表明,根据胚壳壳顶和脐孔的形态特征,面盘幼虫可大致分为2种明显不同的形态类型:形态类型I的个体壳扁,壳顶凹陷,脐孔形状规则,圆而深;形态类型II的个体壳顶突出,脐孔形状不规则,浅或深,肛区龙骨有或无。GMYC(GeneralizedMixedYuleCoalescent)和ABGD(AutomaticBarcodingGapDiscovery)分析显示,轮螺科面盘幼虫16S rRNA基因的50种单倍型形成19个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taxonomic units,MOTUs),同一MOTU的幼虫具有相同的胚壳形态。其中,11个MOTUs中的幼虫属于形态类型I,8个MOTUs中的幼虫属于形态类型II。此外,不同MOTUs的面盘幼虫,其软体部黑色幼体器官(Black Larval Organ)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轮螺面盘幼虫的形态具有种或属特异性。轮螺科面盘幼虫单倍型形成的MOTU数量明显多于国内目前已记录的物种数,其种类多样性可能被低估。基于16SrRNA序列能直接鉴定到种的仅Psilaxisradiatus和配景轮螺(Architectonica perspectiva)2种。本文也从分子水平订正了国内长期以来的分类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螺科(Architectonicidae) 面盘幼虫 形态学 16S RRNA基因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不同饵料的投喂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楼宝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74-377,381,共5页
采用四种单胞藻的不同种类及投喂密度的组合方式,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的饵料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品种投喂宜选用等鞭金藻;混合投喂以等鞭金藻加塔胞藻和等鞭金藻加三角褐指藻为优选饵料,混合投喂最佳密度为4×104/mL。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面盘幼虫 饵料 投喂密度 人工育苗
下载PDF
高锰酸钾及甲醛对九孔鲍受精卵及面盘幼虫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仁政 符世伟 《水产养殖》 CAS 2007年第3期9-12,共4页
用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及甲醛对九孔鲍受精卵和面盘幼虫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九孔鲍受精卵的6hLC50、12hLC50分别为:2.66×10-6,2.03×10-6,;对九孔鲍面盘幼虫的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4.34×10-6... 用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及甲醛对九孔鲍受精卵和面盘幼虫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九孔鲍受精卵的6hLC50、12hLC50分别为:2.66×10-6,2.03×10-6,;对九孔鲍面盘幼虫的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4.34×10-6,2.82×10-6,0.357×10-6,甲醛对九孔鲍面盘幼虫的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38.5×10-6,31.05×10-6,6.0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受精卵 面盘幼虫 高锰酸钾 甲醛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盐度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垂直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许振祖 王文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6-233,共8页
于1986年夏、秋两季在福建省惠安、罗源采集太平洋牡蛎,以人工授精法获取受精卵,在空调室内研究盐度变化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提高能促使牡蛎D形面盘幼虫从正趋地性转变为负趋地性,同时幼虫的正趋光性... 于1986年夏、秋两季在福建省惠安、罗源采集太平洋牡蛎,以人工授精法获取受精卵,在空调室内研究盐度变化对太平洋牡蛎面盘幼虫趋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的提高能促使牡蛎D形面盘幼虫从正趋地性转变为负趋地性,同时幼虫的正趋光性也得到加强。在D形面盘幼虫期,能引起趋光性加强的盐度增加阈值为2.9×10^(-12);在8日龄壳顶面盘幼虫,提高至5.0×10^(-12)以上。当D形面盘幼虫和壳顶面盘幼虫分别从25×10^(-12)移置于30×10^(-12)时,趋光水平能得到明显提高的时间阈值分别为4h和6h。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该种幼虫在河口区有无阻留的主动性取决于该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与幼虫不同发育时期有关。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垂直分布的影响表明,只要盐跃层为2.5×10^(-12),即能抑制幼虫的向上游泳;一旦盐跃层增加,其阻抑作用仍维持接近低盐跃层水平。这说明盐跃层的存在对牡蛎幼虫的垂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太平洋 牡蛎 面盘幼虫 分布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鹏飞 徐小伟 +5 位作者 周龙 骆轩 游伟伟 黄妙琴 虞晋晋 柯才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8,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饵料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密度为3×104个/mL是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密度;面盘幼虫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 采用实验生态的方法研究了饵料密度、温度和盐度对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密度为3×104个/mL是波纹巴非蛤面盘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密度;面盘幼虫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为27~30℃;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为30。实验结果可为建立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巴非蛤(Paphiaundulata) 面盘幼虫 温度 盐度 饵料
下载PDF
温度与盐度对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成勋 李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2-47,共6页
本文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金长牡蛎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不同盐度(20、25、30、35和40)和4个不同温度(20、25、30和35℃),定期测量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存活率,采用单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金长牡蛎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不同盐度(20、25、30、35和40)和4个不同温度(20、25、30和35℃),定期测量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存活率,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温度实验表明,高温条件(30~35℃)下,幼虫死亡率较高,适宜幼虫存活的温度为20~25℃;升温能促进幼虫的生长,适宜幼虫快速生长的温度为25~35℃;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幼虫人工培育的温度为25℃。盐度实验表明,高盐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幼虫存活和生长的盐度均为20~30;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合幼虫人工培育的盐度为25。研究结果表明,壳金长牡蛎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5℃,适宜盐度为25。本研究结果将为壳金长牡蛎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金长牡蛎 面盘幼虫 温度 盐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抗生素对栉孔扇贝面盘幼虫半致死浓度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利平 蒋祖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贝类室内人工育苗中,尤其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细菌与原生动物大量繁衍,给面盘幼虫带来极大危害,造成人工育苗失败。因此,国内外很多贝类工作者在育苗中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抑制细菌的繁殖,提高面盘幼虫的成活率和稚贝附着变态率。Wa... 在贝类室内人工育苗中,尤其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细菌与原生动物大量繁衍,给面盘幼虫带来极大危害,造成人工育苗失败。因此,国内外很多贝类工作者在育苗中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抑制细菌的繁殖,提高面盘幼虫的成活率和稚贝附着变态率。Walre(1958)在培养牡蛎幼虫时,每毫升海水中加入青霉素钾盐 G50单位和链霉素硫酸盐50毫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几年来,我们在培养栉孔扇贝面盘幼虫中,加入3~5ppm的青霉素或1~2ppm土霉素后,幼虫成活率和变态率显著提高。但是,据 Davis 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浓度 栉孔扇贝 面盘幼虫
下载PDF
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鸣 任一平 李旭杰 《齐鲁渔业》 2007年第5期23-24,共2页
2006年5~9月,通过浮游拖网调查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D形幼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壳长、壳高呈线性相关,与其它蛤仔种群面盘幼虫差异显著。
关键词 胶州湾 菲律宾蛤仔 面盘幼虫(D形幼虫)
原文传递
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料和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何进金 齐秋贞 +2 位作者 韦信敏 杨明月 许章程 《水产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275-284,共10页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走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走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幼虫摄食上述饵料,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可达36-50%。如投放湛江叉鞭金藻和角毛藻,或湛江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混合的饵料,能使幼虫生长快,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分别提高到70%和71%。投放上述单一或混合饵料时,培养初期饵料密度应控制在每天1.5万个/毫升,培养二天后,密度逐渐增至每天4-5万个/毫升。 文中还论述了“老化”的湛江叉鞭金藻和10—20%“老化”的角毛藻液对蛤仔幼虫生长变态有影响。培养蛤仔幼虫时,应选择“指数生长期”的藻类为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盘幼虫 菲律宾蛤仔 食料 饵料 单胞藻 幼虫培养 食性 初期 活动能力 研究
下载PDF
海湾扇贝浮游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密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琦 韦信敏 何进金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4期21-28,共8页
本文选用6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密度的单胞藻作为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饵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期最适宜的饵料种类与密度。
关键词 饵料种类 饵料 浮游幼虫 单胞藻 海湾扇贝 面盘幼虫 密度
下载PDF
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amarck)幼虫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永勤 陈华兴 王建勋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5期3-7,共5页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 笔者开展了不同饵料种类与密度对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以单种单胞藻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的效果最好;两种单胞藻混合投喂方斑东风螺幼虫是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组合效果最好;任何两种饵料组合均比这两种饵料的单种投喂幼虫生长速度快。牟氏角毛藻以4×104cells/mL的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湛江叉鞭金藻和微绿球藻均是以6×104cells/mL日投饵密度饲养幼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种类 饵料密度 方斑东风螺 面盘幼虫 生长影响
下载PDF
pH对西施舌受精卵与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德经 朱善央 《南方水产》 2009年第6期36-40,共5页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pH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受精卵的孵化与面盘幼虫生长发育及附着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西施舌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虫的最适pH为7.0~8.5;从担轮幼虫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的最适pH为7.5~8.5。在pH8.0...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pH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受精卵的孵化与面盘幼虫生长发育及附着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西施舌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虫的最适pH为7.0~8.5;从担轮幼虫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的最适pH为7.5~8.5。在pH8.0~8.2面盘幼虫生长较快,日平均壳长增长15.0~16.5μm。在水温26.4±0.45℃,盐度25.50,pH8.0~8.2的条件下,平均壳长196μm的西施舌壳顶面盘幼虫经72h培育,幼虫附着变态率为51.66%~5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受精卵 面盘幼虫 生长发育 附着变态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