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洛尔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改善脑搏动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琦 朱哲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两种药物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出现脑搏动时的处理效果.方法 择期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226例,常规采用气管内全麻,术中进行血压调控,维持平均动脉压55~65 mmHg(1 mmHg=0.133kPa),并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两种药物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出现脑搏动时的处理效果.方法 择期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226例,常规采用气管内全麻,术中进行血压调控,维持平均动脉压55~65 mmHg(1 mmHg=0.133kPa),并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在40~60之间.2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中打开硬脑膜后共出现明显脑搏动32例,运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32例患者分成3组,A组(11例)静脉内单次给予艾司洛尔10 mg,B组(11例)静脉内单次给予乌拉地尔5 mg,C组(10例)静脉内单次给予生理盐水2 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1 min、5 min、10 min、30 min时各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输出量(CO)的变化,术中显微镜操作时间以及脑搏动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出现脑搏动时的HR、MAP和C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例患者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各时间点HR和CO均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AP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后各时间点HR、CO和MAP均无明显变化.药物干预后A组脑搏动改善率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显微镜操作时间为(18±4)min,明显短于B组[(28±6)min]和C组[(29±5)min].结论 艾司洛尔能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脑搏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搏动 艾司洛尔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的镇痛作用观察
2
作者 刘丽萍 黄安宁 +1 位作者 丁莉莉 胡彬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05-206,210,共3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80例择期面神经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诱导前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续以2 m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80例择期面神经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诱导前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续以2 mg/(kg.h)持续泵注,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术毕给予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术后2、4、6、12、24 h的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利多卡因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 h内追加芬太尼的用量高于利多卡因组[(512±42.5)μg vs(446±30.6)μg,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利多卡因能够协同芬太尼术后镇痛作用,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术后镇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雪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8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4—2013-04我科160例实施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 目的探讨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4—2013-04我科160例实施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护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焦虑程度等。结果普通组出现吞咽障碍16例,周围性面瘫15例,口唇疱疹8例,听力障碍11例;护理组分别为8例、6例、2例、9例,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护理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SAS评分(31.99±8.11)分,护理组为(26.28±7.8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循证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尼莫地平减少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旭 高峰 +1 位作者 林贵军 闫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是否能减少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听神经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因面肌痉挛于我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当日开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尼膜同)50 mg,泵速:2 mg/h,疗程3 d。3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剂30 mg,每天3次,疗程1周。对照组110例,术后不应用尼莫地平,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面听神经并发症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面肌痉挛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尼莫地平组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周围性面瘫及听力下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面肌痉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昂丹司琼和甲氧氯普胺对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倩倩 黄科昌 +2 位作者 滕晓云 刘敬平 楚云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和甲氧氯普胺对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成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50例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随机分为3组。 A:昂丹司琼组,B:甲...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和甲氧氯普胺对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成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50例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随机分为3组。 A:昂丹司琼组,B:甲氧氯普胺组,C:昂丹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组。术毕均连接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泵( PCIA)。分别于术后的6,12,24,48h记录患者镇痛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痛效果相同。术后24h内A,C组恶心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B组(P<0.01),A,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h和12h呕吐发生率和术后6h呕吐程度C组低于A, B两组(P<0.01),且A,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4h C组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低于B组(P<0.01),而A,C之间与A,B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h 3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昂丹司琼对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确切,联合甲氧氯普胺使用对呕吐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昂丹司琼 甲氧氯普胺 舒芬太尼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候蕊 许琳 徐惠惠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症状分级和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听力障碍、迟发性面瘫及低颅压综合征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出院时,观察组的症状分级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前,对比2组的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标准表(SFG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2组的SFG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SFG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症状分级和面神经功能均可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优质护理 并发症 症状分级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面肌痉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岳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77-181,共5页
将全方位护理干预用于面肌痉挛且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分析在该手术围术期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地点为本院,研究对象为82例面肌痉挛患者,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期间,均接受面... 将全方位护理干预用于面肌痉挛且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分析在该手术围术期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地点为本院,研究对象为82例面肌痉挛患者,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期间,均接受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例数均等,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在围术期给予观察组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再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后于护理前、护理后3d、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的面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t=7.530)、SAS评分(t=9.750)低于对照组,NSNS评分(t=6.676)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3d的SFGS评分、出院时的SFGS评分和出院后1个月的SFGS评分在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更高(P<0.05)。结论 在使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中施以优质化护理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转变,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面肌痉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神经功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安宁 胡彬 +3 位作者 陈娜 丁莉莉 王小军 董军 《人民军医》 2010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组(对照组)各40例。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组(对照组)各40例。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和丙泊酚50~75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复合吸入异氟烷1.5%~2.5%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具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早、意识恢复快和无躁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施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面肌抽搐10例,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经药物或其他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而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面肌抽搐10例中9例...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施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面肌抽搐10例,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经药物或其他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而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面肌抽搐10例中9例术后抽搐消失,1例症状缓解;三叉神经痛13例中11例术后止痛,2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能够达到终生治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贞申 汤义 +5 位作者 安建雄 马银娜 梅晓辉 钱晓焱 冷火萍 严相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12、24、48和72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h时安静痛VAS及48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较满意,S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不同病因面肌痉挛行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慧琴 陈博宇 耿敬磊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10-510,共1页
关键词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 疗效分析 面肌痉挛 病因 阵发性抽搐 半面痉挛 精神痛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颅内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锡温 姜绍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9-430,共2页
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 患者女,67岁,以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抽动20年于2013年1月11日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肿大,颅脑MRI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左侧半面痉挛。于2013年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左侧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在30度内窥镜辅助下,术中见小脑前下动脉在靠近脑干侧贯穿面听神经之间,术中用显微针先行面神经干贯穿梳理10余次,然后用小涤纶片垫于小脑前下动脉和面神经干之间,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见无出血后关闭术腔,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给以降颅压及预防感染治疗,术后5天面肌痉挛消失并出现患侧轻度面瘫,于1月24日出院。患者出院三天后开始头痛并伴有低热,于1月29日再次入院。入院查体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给以加压包扎,入院后腰穿,颅压不高,脑脊液淡黄色,脑脊液常规:白细胞240&#215;106/L,其中单核细胞80%、多核细胞20%,脑脊液蛋白735mg/L,葡萄糖、氯化物正常。用万古霉素静滴治疗5天效果不佳,后改用美罗培南静滴治疗,并用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效果不佳,连续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白细胞300~600&#215;106/L之间,主要以单核细胞居多,脑脊液蛋白在600mg/L左右,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降低明显,且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经全院第一次会诊考虑无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大,以激素治疗为主,静滴青霉素预防感染,泼尼松60mg/天,连用七天后减量,当泼尼松减至10mg/天时,发热及头痛症状就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也会增高。在后续的治疗中又行4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术后复查颅脑MRI颅内未见异常,3月1日又组织第2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非畄体类抗炎药,以减少激素用量,改用乐松(洛索洛芬钠)60mg/日,泼尼松30mg/日,术侧耳后有皮下积液一直未愈,,加压包扎效果不佳,于3月4日在局麻下行左侧耳后枕部皮下积液穿刺术,抽出淡黄色脑脊液30ml,并重新给以加压包扎,脑脊液化验:白细胞14&#215;106/L,蛋白615mg/ L。并给以甘露醇降颅压治疗一周,目的是降颅压使术区脑膜切口愈合、皮下积液消失,同时继续激素加乐松治疗并适当补钙,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 左右,其中单核细胞90%,多核细胞10%,脑脊液蛋白700mg/L左右。3月17日又组织第3次全院会诊,建议少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将激素用量减少,停用乐松,给以环孢素25mg/次,2次/日口服,泼尼松减至10mg/日,治疗10天,患者无发热及不适,脑脊液白细胞数在70×10^6/L左右,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略高,耳后枕区皮下积液基本消失,于3月28日出院,继续原剂量服用环孢素和泼尼松,属其第一周后减泼尼松5mg,第二周后减环孢素25mg,第三周后停用泼尼松,第四周后停用环孢素。于4月28日停止治疗后患者痊愈,病程历时近3个半月,经一年随访患者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无菌性脑膜炎 术后并发 颅内 脑脊液白细胞 颅脑MRI检查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蛋白
下载PDF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娟 张静 梁庆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64-65,共2页
面肌痉挛俗称面肌抽搐,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虽然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公认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是采取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本文结合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总结我院该... 面肌痉挛俗称面肌抽搐,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虽然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公认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是采取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本文结合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总结我院该类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护理
下载PDF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娟 梁庆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94-96,共3页
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 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安全、高效、创伤小、复发率低、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9-09—2012-05开展的150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 围手术期护理 面肌痉挛 治疗 神经功能性疾病 神经血管功能 面部表情肌 中老年人
下载PDF
面神经根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158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春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2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根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手术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 目的:探讨面神经根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手术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手术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93%,其中135例住院治疗15 d左右痊愈出院;15例患者偶有阵发性痉挛,经过积极治疗,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8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手术失败。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面神经根部显微血管减压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复发面肌痉挛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雅林 王军成 +2 位作者 齐高洋 丁晨哲 刘带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分析复发面肌痉挛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既往手术无效或复发的面肌痉挛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再次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使用Park YS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其中5例为单独动脉压迫(小脑... 目的分析复发面肌痉挛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既往手术无效或复发的面肌痉挛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再次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术后使用Park YS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其中5例为单独动脉压迫(小脑前下动脉1例,小脑后下动脉1例,椎动脉3例);多根动脉或动静脉共同压迫7例(小脑前上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联合椎动脉及椎静脉2例,小脑前下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1例,小脑前下动脉联合椎动脉2例,小脑前下动脉联合静脉2例)。术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11例疗效为优,1例疗效中等;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面瘫,使用药物治疗后3个月恢复;1例患者切口脑脊液渗漏,加压包扎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永久性视力减退、吞咽困难、面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面神经根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式,手术失败与责任血管的遗漏和垫棉位置有关,再次进行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面肌痉挛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艳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7期90-92,共3页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临床上又称面肌抽搐,由于单一静脉压迫面神经、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的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第7对脑神经支配的单侧面部肌肉无规律的、阵发性抽搐[1]。部分面肌痉挛患者出现社交恐...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临床上又称面肌抽搐,由于单一静脉压迫面神经、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的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第7对脑神经支配的单侧面部肌肉无规律的、阵发性抽搐[1]。部分面肌痉挛患者出现社交恐惧及焦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围手术期护理 桥脑小脑角 治疗 全身性疾病 占位性病变 阵发性抽搐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及躁动的影响
18
作者 周木香 姚文建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疼痛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5ml),C...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后疼痛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5ml),C组静注生理盐水5ml,同时两组均静注托烷司琼2mg。观察并记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SS)、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注药前、注药后5min、10min两组患者MA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10min P组MAP及HR低于C组(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10min P组RS评分低于C组(P<0.05),SS评分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h P组VAS、RS评分低于C组(P<0.05),SS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可安全有效地缓解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的疼痛,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术后镇痛 躁动
下载PDF
面神经微血管束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抒阳 高宝山 +3 位作者 邓东风 张继志 王木春 张绪新 《中国医药》 201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CPA)面神经微血管束的显微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资料。方法显微解剖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过程,对CPA区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CPA)面神经微血管束的显微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资料。方法显微解剖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过程,对CPA区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回顾性分析400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研究面神经微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桥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发生压迫或接触9侧(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265例(66.25%);PICA69例(17.25%);椎一基底动脉11例(2.75%);多支血管45例(11.25%)。结论对桥小脑角区面神经微血管束,尤其是桥脑延髓沟段显微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是术中进行充分探查并明确责任血管,保证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半侧面肌痉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
20
作者 战立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 h6... 目的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将62例MVD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 h6、h1、2 h、24h4、8 h7、2 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及结束PCA治疗后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12 h时安静痛VAS评分S组小于F组(P<0.05),术后48 h时S组PCA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少于F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间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束PCA后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均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很满意率S组高于F组。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 病人术后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